中学生《桃花源记》改写作文13篇

时间:2021-08-31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改写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学生《桃花源记》改写作文13篇

  中学生《桃花源记》改写作文篇1

  是中国人的话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是经过多少腥风血雨,枪林弹雨,战争最悲误哀的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我们这些生活在战争中的人民那个苦喔!一个偶然的情况,我顿生带着乡亲,家人逃离战争的念头。

  随着越来越恶劣的生活情况的加剧,我找世外桃源的贪头,一次在大路上,我正想得出神,一下子被李斯的马车撞倒在地。接下去我一直昏昏沉沉,不知过了多久就睡过去了。

  眼前的越来越亮,当我看清时,我真怀疑这一切是不是真的,这里是一大片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天啊,太美啦!一波却了一波起,我这还没缓过神,却发现我坐在一条渔船上,一付渔人打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船随着流水悠悠荡荡向前飘,我被眼前这怡人的美景收服了,除了感叹,我找不到任何更好的表达方式。船漂到了林尽水源处,前央的一座很奇怪的大山,山上有一个小口,好奇心驱使着我走进去,这口只容一个人通行,我又向前走了几十步,渐渐地,眼前豁然开朗,我不禁惊呆了,男女老少,都春风满面,笑容灿烂,小孩子在小路上追逐嬉戏,老人坐着靠椅在阳光呷几口茶,聊聊天,多美好,我这辈子好像从来没见过这么舒心的场面。

  一位正在干农活的壮汉看见了我,满脸笑容地问我:“你好!请问你从哪里来?”我具体的回答他,壮汉十分热情好客,招呼我到他家去吃饭,他的妻子很贤惠,小孩子的嘴巴可甜了,见了我,一个劲地叫:“叔叔好!”

  在那里住了几天,我发现这里没有剥削,没有统治者,大家共同劳动,人们都很好客,每人都请我去吃饭。

  一次偶然,我发现一个墓碑,上面写着:桃源村先家,秦朝XXX之墓我顿时恍然大悟。

  又是一阵昏昏沉沉,我回到了秦朝,这里的战乱与桃花村的宁静和祥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在拂晓,我带着村人起程了……

  中学生《桃花源记》改写作文篇2

  在东晋太元年间,有一名武陵郡人以捕鱼为生计。一日,他沿着汤汤溪水划船前行,不知不觉中沉醉于周遭景色,忘了路的长短。

  忽然,眼前出现了一片桃花林,在两岸延伸数里,其中旁无杂树,草叶鲜嫩翠绿,偶有几点桃瓣扑簌簌的落下。初开的桃花点缀枝头,携带着仿若沉淀千年的嫣红,不染红尘。

  渔人十分惊讶,便沿着桃林前行,想一睹这片美景的尽头。

  不久,桃林渐转稀疏,在溪水源头已不见桃树,只有隐约飘缈的花香提醒着渔人,这不是一场迷梦。

  水源旁有一巍峨峻山,山中凿有一洞口,隐隐有光传来。渔人便下船,走向山中的未知领域。

  洞口处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前行数十步才豁然开朗,原是别有洞天。

  入目,是平坦开阔的土地;房舍小巧,排列整齐;有潇湘紫竹,钟灵秀池;亦存沃土耕田,云淡苍穹;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听到鸡啼犬吠,其间有人劳作,其衣着手法,与普通世人无二,老人们闲坐,孩童们嬉戏,都安闲自得。

  有人看到在洞口目瞪口呆的渔人,心下大惊,便来问渔人从何而至,渔人皆悉数作答。

  来人邀请渔人到家中小坐,并青铜斟酒,大摆宴席,村里听闻有外人到来,都纷至询问。

  据桃花源人所言,他们的先祖为躲避秦时的铁蹄硝烟,带领着妻儿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入世,自此不理俗世纷争,不与外人往来。同时问渔人当今世道,谈吐中,渔人才发觉他们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之代。

  与渔人交谈的人又把所得一一向他人道出,每个人皆成感叹之态。其后,又有人邀渔人到他们家,亦摆饭菜招待,渔人辞行时,桃花源中的人叮嘱他,此地不足,亦不可外传。

  沿着小道步出黑暗后,渔人寻回了他的船,顺旧路回去,途中做下许多标记。

  到了郡城,他上报太守,道出自身经历,太守立即派人随着他出发,寻找做下的标记,但最终迷路,不可找寻。

  南阳郡刘子骥,属浩然君子。听闻此事,高兴的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这一念想,不久,他便病逝,在他之后,再无探求世外桃源的人,这一仙境只复存于人们的幻想中了。

  中学生《桃花源记》改写作文篇3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边划船边捕鱼,划着划着,却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了一大片的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遍地都是,鲜嫩而又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十分诧异,这里的桃花真美呀,难道前面有什么仙人吗?他想,出于好奇心,于是他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一座山出现在渔人面前,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亮光。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处进去。刚开始,洞口十分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步后,眼前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大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美。这里的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的叫声和狗的叫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奇怪的是这里男男女女的穿戴跟桃源以外的人完全一样,老人们都坐在椅子上闲聊,孩子们都在田间打闹嬉戏。个个都十分安闲、快乐。

  突然有一个村人发现了渔人,十分惊讶,于是走过去问道:“请问,您是从哪里来的?”“哦,我是从武陵郡来的。”“您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我是无意间来到这里的。”村人见这位渔人并没有什么恶意,于是便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去作客,摆了酒,又杀鸡,做了香喷喷的饭菜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请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现在是晋朝。”“晋朝?难道不是秦朝吗?”渔人感到十分惊异他们竟不知道有过汉朝,那魏和晋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告诉了村民,村民十分感叹。几天后,渔人怕家里人担心他,于是告辞了,在离别之前,村人嘱咐他说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人说。”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了回去,心想:“这样好的一个地方,以后一定要再来。”于是他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后,他去拜见了太守,把他发现桃花园和做记号的事告诉了太守,太守大怒:“放肆,竟有人不归顺我朝,明天我叫人随你前去。”可是他们去的时候,却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于是人们都认为渔人是骗子。

  这件事也传到了南阳刘子骥的耳中,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于是高高兴兴准备前去,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而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