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文

时间:2021-08-31

河南作文集合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南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作文 篇1

  快乐的十一假期开始了,闻名遐迩的河南博物馆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这下可有机会参观了。我和爸爸、叔叔、妹妹一行四人兴致勃勃来到了河南博物馆。博物馆门前张灯结彩,红艳艳的大红灯笼上面书写着“欢度国庆,腾飞中国。”

  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观赏区,一件件珍美的文物映入我的眼帘。从公元前八千年的古笛、盔甲、到唐三彩、青花瓷,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应有尽有,让我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历史时空隧道之中。

  这是什么?快来看,哇!这是1986年在我们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它由20xx片玉片用金丝穿缀而成,长180厘米,宽125厘米。我观赏着金缕玉衣赞叹不已,我仿佛看到了西汉时期的强盛、富有和发达的文化。

  咦!博物馆里为什么放了一棵如此青翠的白菜?我疑惑不解地问,走,看看去,不会是那个朝代的白菜保留的这么完好吧?原来,这么逼真的白菜是明清时用象牙雕刻而成的,白菜根上的须一根根的清晰可见,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一样。那时的技艺都已经这么精湛了,看着真让人啧啧称奇。

  河南博物馆的文物真是多啊,从这一件件文物中我了解了河南的历史,领略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我为我们河南拥有这样的历史文化而自豪,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河南人!我要努力学习,汲取我们中华文化之精华,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去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河南作文 篇2

  昨天上午秦皇岛的学生在微信上给我说,山海关的大樱桃上市了,要快递一箱让老师尝尝鲜。说快可真快,这不,一盘玛瑙般红艳、晶亮、鲜美的樱桃便摆在眼前。凝视着这六百公里外昼夜间便轻飘而至的鲜果,真是有些得意:它是坐高铁来的吧?想想当年的杨贵妃想吃口鲜荔枝费多大劲儿,遭多少骂?骊山之上千重宫门在轰隆声中次第打开,一匹快马扬尘急来,飞奔而至,送来有数的几颗荔枝;就这急驰而来的荔枝没准到贵妃嘴里味儿也就不鲜了。不过,贵妃这急哧白脸地吃货相让诗人写得也是没谁了。

  其实这樱桃也不一定就是坐高铁来的,兴许还是坐飞机来的呢。看我手边这把小巧精致的白瓷工夫茶壶,虽然包邮9块9,却是从几千公里外的福建泉州空运而来。举手之间,划开手机,点开某宝,便可阅尽琳琅,选定宝贝,提交定单,完成支付;剩下的就只有静等快递小哥敲门了。

  有了高铁、大飞机这样发达的交通工具助力,让物流运输变得快捷如风,有了移动支付背后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让我们的交易变得轻松方便。

  中午,央视新闻里说到创建中的中德跨境电商联盟,中德之间正在进行更为广泛的电商合作,借助发达的国际物流专列与先进的移动互联支付平台,不久你便可以轻松购买到正宗的德国或欧州货,或者将我们的土特产,比如杏杞银花产品直销给那些歪果仁,赚取欧元。新闻最后说,这无异于重新打造了一条数字化的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前,汉使张骞率领百人使团凛然西行,开始了卓绝千古的“凿空”之旅。在漫漫荒漠之中,驼马迤逦,前路迷茫;历时十余载,羁匈奴,遇大宛,寻月氏;置生死于度外,寻商机,通货殖,广交友。扩大了大汉王朝的“朋友圈”。从此汉文明便西出玉门、阳关、河西走廊,北延中亚,西及地中海,一路之上,商队如星,文明如练,驼马铃响,莫高窟成。

  如今斗转星移,乾坤顺转,我大中华又一次站在民族复兴的机遇路口。当年的大汉使团再开“一带一路”的复兴之旅,再拓大汉“朋友圈”。只是当年驼马舟车已换成了高铁、飞机,舰船;城市圈,国家圈,洲际圈的旅程不再是“此去经年”的千山万水之旅,而是朝发夕至的小时圈;互通信息的不再只是持节使者,而是实时全息的移动互联网络,世界翻转于指间,支付全凭一键。

  我的大中华,正在向世界张开双臂,释放善意,拥抱善邻,共谋发展。那定将是一带友谊,一路商机。

  我的大中华,就在这平稳疾驰的高铁上,也在这一键支付的轻盈指尖上。

河南作文 篇3

  有人说,人生最有意思的部分是那些没有预见的经历。现在的我,很同意这个说法。

  20xx年的夏天,我顺利从预科毕业,来到了河南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初到学校,我觉得所有事物都很新鲜,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我要弥补在预科的遗憾,不再做那个只知道学习的“傻妞子”。

  在这所大学里,我遇到了我的第一位“贵人”,我的助理班主任。刚入学时,她坚持选我做了班长,我在她的关注下,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现在,我们院系学生会13个部门,12个部长是我们班的,4个副主席里有3个是我们班的!

  大一刚进学校,就有个展示大学生风采的比赛,我鼓起勇气报了名,展示了新疆女孩特有的才艺。后来,我很幸运代表我们院系去参加全校的比赛。也正是决赛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于是,在决赛前,我每天恨不得把24小时当成30个小时用:下课后,下午5点练歌、7点练舞蹈、9点练习古筝,还要抽时间排练小品。那段时间真的超累,但很充实。

  现在想想,当时能够获得亚军,得感谢当时那么拼命的自己,当然,这个比赛也教会了我最简单却最实用的人生道理——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要感谢我的'第二位“贵人”,我的辅导员时威老师。因为时老师的推荐,我进入了院系学生会,而在学生会的经历,让我最快的成长。

  大二的时候,觉得自己玩够了,就和时老师说想进学生会好好锻炼自己的能力,于是时老师说要“物尽其用”,推荐我进入学生会文艺部。虽然之前没有学生会的工作经历,但之前的舞台经验帮了大忙,实战经验比纸上谈兵强。

  当时正好赶上一年一次的院系迎新晚会。从征选节目、主持人培训到后来的一次次的彩排改进,我从早上6点睁眼开始忙碌,直到晚上12点才能完成每天的学生工作。临近演出前,3个通宵完成整场晚会的主持稿,还教老师跳舞排节目。迎新晚会结束后,院系领导和老师都给了我们好评。

  后来,网络部部长突然因故不能继续工作,时老师问我愿不愿意试试当“一把手”。虽然当时我连做PPT都费劲,但我愿意挑战自己。于是,我利用自己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长学了视频的拍摄、剪辑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自己也在网吧通宵的查教程,不断琢磨、尝试。

  当时有人觉得我是没事找事,瞎折腾,但我觉得青春本来就是瞎折腾,不然等老了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都没个乐子。在我的折腾下,我们院系的宣传片拍成了,各大活动的开场视频也拍出来了,还培养了合适的接班人,彻底把我们学院的网络部带到了正道上。我想说,只有用心付出了,才会尝到苦涩背后的甘甜。

  作为一个学生最不能落下的是学习,别看平时我参加很多社团活动,但学习在我心里一直是件大事儿!有再多的工作也不能落下学习,这是我的原则。大一,获得校级三等奖学金;大二,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大三,获得“国家奖学金”。今年4月底,还代表学校参加了重庆“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西赛区的比赛。

  大三了,很多人站在最后一把“保护伞”下面踌躇不前,感到“剑未配齐,出门便已是江湖”。考研、出国留学、找工作单位……我也在这个大三行列里,但我已经有了方向——我要留校,留在让我不断成长的地方。

  平时和学弟学妹们交流的时候,她们总说我很厉害,我却没发现自己哪里了不起,我只是在最应该努力的年纪,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感谢这段经历,我在河南真的真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