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简说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

  (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自读。

  小组读。

  指名读。

  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也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指(1──2)名同学读,从中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读5、6自然段。

  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敢尝试小兔子、小松鼠:不老实,总是轻信别人。

  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反复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在写字中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

  小松鼠

  小猴子

  小兔子

  (狡猾)(老实、轻信)(聪明)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并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出世及其生活特点。

  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学生背诵诗歌导入。(3分钟)

  师:朗朗书声,琅琅乾坤。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生:《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师:非常正确。其中最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是哪一部?

  生:《西游记》

  师: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

  生: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生:孙悟空。他呀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有一双火眼金睛呢。

  师: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生的吗?

  生: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生:从电视剧里看到的。

  师:同学们知识真是丰富,还记得电视剧《西游记》开头石猴从大海中迸裂而出的情景吗?我告诉大家那可是在我们北戴河拍摄的啊。

  师:你知道孙悟空有哪些名字吗?生说“美猴王”、“齐天大圣”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孙悟空的了解还真不少。孙悟空的这些有趣的名字你们都是怎么知道的啊?

  生:看电视剧。

  师:先前我们对《西游记》乃至孙悟空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剧,其实读作品可以让读者深入到作品语言中去,把自己头脑中形象与文字的融合起来,可以达到对名著的更深理解。为了更多、更好了解经典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猴王出世》。

二、学文。

  师:看老师写课题,注意“猴”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

  师:《猴王出世》根据《西游记》第一回改编,这个改编不是改写,而是缩写,是原著第一回的缩写版。是用“古代白话文”写的,语言言简意赅,读起来却耐人寻味。(揭题1分钟)

(一)、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全文。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文之前请大家明确阅读提示:

  (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

  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找出最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画出不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指定一生读阅读提示。

  师:好。下面同学们就带着这些小任务,朗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文。(4分钟)

  2、检查读文。(6分钟)

  师:同学们都陆续读完了,老师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相信一定也是收获多多。考考你们怎么样?看一下这些词句能读得准确吗?

  分别出示:

  第一组:

  仙胎 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第二组:

  石崖 石窍 石灶

  第三组:

  食草木(食是什么意思?吃) 饮涧泉(饮是什么意思?喝)

  采山花 觅树果(觅是什么意思?寻找)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 獐鹿为友 猕猿为亲

  师:看来古代白话文很容易读懂嘛,大家掌握的多好啊。

  第四组:

  夜宿石崖之下 朝游峰洞之中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指名读。

  师:这三句话有不理解的吗?

  师生释疑。

  师:把这些词语大家不仅读得准确,而且知道了意思,待会儿把这些词语放到文中,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3、复述、概括。

  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讲得是一件什么事?

  生: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石猴出世以及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再次浏览课文,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二)、学习石猴出世部分(15分钟)

  1.师:石猴究竟是怎样出世,请大家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文。

  交流指读(3生)。

  2.师:大家再读思考:石猴如此出世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交流感受。(与众不同、神奇等)

  师:老师也觉得很神奇,这是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居然内育仙胎,见风化猴?大家不妨来个猜想。

  生思考并交流想法。

  3.师:其实啊,原著中对这块石头描绘得特别具体,丰富,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怎么样,看看这是块怎样的石头吧。

  生读原著文字。

  读后交流,你从原著中知道了关于这块仙石的哪些信息?

  生交流比较阅读感受。

  师:大家说原著好,还是课文好?

  生:原著好。

  师:为什么?说出你的想法。

  生交流感受。

  师:大家真的很懂得评价和鉴赏,有机会的话就把原著找来读一读,你会发现更多的精彩之处的。

  4.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电视剧中猴王出世这场戏是怎样的情景?

  生说出情节。

  师:大家再读一读课文或原著,比较一下石猴出世与你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学生活动:再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文中描写的画面与电视画面的不同之处。

  5.假如现在请你来当导演排练石猴出世这场戏,你将怎样处理?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描绘的画面感觉比电视上看到的还要有意思,可见依赖文本展开想象,更能给我们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但是有时候画面也不好实现文本的表达,所以想解读经典,只看电视剧是不够的,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多多来阅读。现在就让我们再读文字,感悟古代白话文的精妙所在。

  自由读

  指名读

(三)、学习石猴生活的部分(7分钟)

  师:石猴来到世上,怎样生活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象他生活的情景。

  指名读(2生)

  师:通过阅读,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结合你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生交流(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师:你觉得石猴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啊?

  生交流

  师:高声朗读此段,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

  指名读(2生)。

  师:品味语言,再读此句,试着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指读(一生)

  师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逍遥自在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石猴就这样生活了许多年。文中一句话表达——大家齐读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结束语:石猴的出世就与众不同,是一块内预仙胎的仙石迸裂而生,石猴神异的出生方式为后文描写猴子的神通广大埋下了伏笔,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且听下次分解!

第二课时

一、 回顾旧知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猴出世以及称王的过程,对这只猴子有了初步的印象。这只石猴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它。

二.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精读课文,思考(幻灯片出示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引导

  1.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勇敢。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3)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过人的本领。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2)读句子,注意“瞑、蹲、纵、

  跳、睁、抬、观”这些动词;

  (3)边读边想象石猴进洞的情景;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相关语句品读,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3. 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无私。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无私;

  (3)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4.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聪慧、机敏。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聪慧、机敏;

  (3)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师先用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文字,用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明了大意的基础上再度关注语言,关注文字中的此部分,不至于浮躁;书中的文字也融入学生的语言;读出自己的感受,将学生想象到的、体会到的,通过朗读抒发出来。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过渡语:通过学习,我们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猴王的印象: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并说出你的理由。

  这是一只神奇的猴子,由石卵开裂而生,生即能跑能跳;

  这是一只争强好胜的猴子,群猴不语唯他敢于应答;

  这是一直勇敢的猴子,进出水帘洞无人能及;

  这是一只识文断字的猴子,竟认得楷书大字;

  这是一只生而知之的猴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随口道出??

  过渡: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3.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还有反衬等描写方法,把石猴写得非常生动。

  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任选一项)课件出示

  (一)故事话西游。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二)比比谁收集得多:收集与“西游记”有关的典故、俗语、歇后语!

  (三)发挥特长,以你擅长的方式向你周围的人推荐《西游记》。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原著,让学生明白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的道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花果山:仙石 石猴

  水帘洞:天造地设

  猴王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