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汇编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四、比赛评委名单:

  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评分标准:

  见附表。

  兴国县洪门小学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的感人故事。文章想象奇特,情节感人,能给人深刻启示。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本文语言并不艰涩难懂,但内涵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在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和感知童话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中蕴含的道理。由此,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谈话激趣入手,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自主识字、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以“爱心”为线索,引领学生层层推进,去与文本对话,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学习目标

  1、正确默写“钻石、旱灾、干枯、赶紧、喜出望外”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爱的真诚及爱的神奇功效,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水罐发生的变化,发现规律和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过渡,引出本文课题

  1、板书繁体“爱”字,感知意思。

  教师简单小结:爱是神奇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2、过渡导入;让我们再次走进《七颗钻石》的童话世界,用心感受“爱心”故事。

  二、检查指导,整体感知课文

  1、听写词语:生生互评

  旱 灾 干枯  喜出望外 赶紧

  2、复述课文内容,理出故事情节。

  师生交流,理出故事情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板书:空、有水、银、金、钻石、星座

  3、默读课文,动笔圈画,思考问题:

  (1)水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这些变化?

  (2)课文哪些地方感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是哪些?

  三。精读1-2自然段,初感水罐神奇

  1 、指名读第二段:体会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展开读书活动。

  (1)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2)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

  2、引导读第一段:想象小姑娘找水的艰难。

  (1)、比较干涸与干枯(可以让学生举例或出示图片比较辨析);明白从三个方面写了旱灾的严重。(多媒体课件演示旱灾画面)教师介绍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2)、引导想象体会:小姑娘曾去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小姑娘找水的艰辛。)

  3、启发感悟神奇:理解水罐神奇的变化。

  (1)、过渡引入:这真是个神奇的水罐,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了水。指导朗读水罐发生变化的语句,读出神奇的味道。

  (2)、找到水以后,小姑娘的心情如何?理解成语“喜出望外”(遇到出乎预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感悟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

  4、指导表情朗读:感悟小姑娘的孝心。

  指名读;范读;学生练读;配乐齐读。

  四、品读3-5自然段,感悟母女博爱

  1、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爱的足迹。

  思考:水罐又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认真读读刚才画出的句子,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2、集体交流,体会重点语句。(逐段进行)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 想象小姑娘让水的情景,表情朗读相关课文。

  (2) 重点研读母亲的话语,交流感受。

  (3)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朗读,再悟爱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让爱再度升华

  1、引导续写:围绕“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想象清泉出现以后,给小姑娘家庭或灾区人们带来的变化写一段话。

  2、归纳小结: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变化?揭示变化的规律。

  3、配乐表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作业超市(请同学们从下面自选习题,课后完成)。

  1、爱讲故事的你,讲一讲这个故事;

  2、爱写作的你,把你的感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