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时间:2021-08-31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会有个小月亮,每个人都喜爱自己故乡的月亮。——题记。

  月亮这一东西一般会和其他的东西陪存,儿时,我什么也不懂,也不知道月亮到底是什么?

  哦!月亮是圆圆的,著名作家季羡林曾是这样形容的:“最多的是与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我们这里涌现出了许多有名领导的人物,有王瑛、刘伯坚等,我还清楚地记得

  那次,班会讲的是:要向王瑛学习,做一个朴实的巴中人!,这一学期考试过后,我们学校还组织五年级的同学在刘伯坚纪念杯那里扫墓。从小,我就想自己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国际记者,梦想离我越来越近,就好象在我的面前,我坚信,世上没有可以把人难到的,只要自己去努力。

  我喜欢,独自在故乡里望着月亮,我也想过,月亮和山有联系吗?原来,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月亮从来不同山联系。这正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种,我是没法想象的。 我还记得,我离开我的故乡时,我还是象往常一样看月亮,在我不断与故乡的月亮对比下,让我感到万分失望,世界是那样的广阔,月亮也是千变万化,但异乡的月亮永远比不上自己家乡心爱的小月亮,虽说,这里只离故乡20多千米,但它让我觉得远离了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顿时飞了起来,我的小月亮,我管走在那里,我永远忘不掉你!没过几天,我便回到了故乡。

  月亮给我印象之深,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河水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我的故乡可算是赏月之地呀!看见这一景象,我便高兴地笑了,难道这不能让人不顾而乐之吗?后来,我给自己取了个好听的笔名,叫月亮小孩,意思是说,不管在那里,都要记住家乡的小月亮;也还要记住王瑛、刘伯坚等的党领导人和以前的革命先辈。

月是故乡明2

  空旷的山谷里,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小小的村子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屋。泛黄的墙壁,腐朽的木桩,陈旧的先人遗物,都提醒着我岁月在它身上刻下的沧桑,只有大门上方的牌匾——“淳华第”三字依旧那样鲜亮、雄浑。

  又是一年丰收季,我回来了,故乡。望着果实累累的柿子树,金黄广阔的稻浪,笔力坚挺的“淳华第”三字,我的回忆如古朴的书页般掀起……

  三岁时,我常常跑到太婆的屋子里,吵着要糖吃,太婆总是蹒跚着起身,给我端来一碟子糖,然后静静地泡茶。看我心满意足地吃完糖,就给我倒上一杯茶,慈祥地说:“囡囡,喝些茶,不然会蛀牙,囡囡有了蛀牙就不那么可爱了……”我总是心满意足地靠在太婆身旁,听着她的絮叨。

  四岁的夏天,我又一次回到了淳华第。山里的蚊子总是肆无忌惮地叮咬着我幼嫩的皮肤。外婆看到我身上一个个肿起的包,心疼极了。于是,她每天都到山上去采摘金银花,然后熬成药汁,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我身上被蚊子咬过的地方。金银花汁效果很好,我被蚊子咬过的地方很快就好了。

  七岁时,我们全家人回家乡过年。每天外公都领着我参观“淳华第”中那些先人的遗物,给我讲它们见证过的历史,外公教导我一定要勤奋攻读,不要辜负先人们在天之灵的殷殷期望。夜晚,望着满天繁星,外公与我笑谈三国,那如雨的战鼓声声敲在我稚嫩的心中,而那如雷的马蹄声“嗒嗒”就永久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金戈铁马的豪情里,连明月也似多了几分热度,闪耀出一片灼灼的光华,洒在青山绿水间。

  九岁时,太婆去世了,我终究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每次站在淳华第前,我的耳边总会依稀响起太婆温柔地唤我“囡囡”的声音,想起她给我讲过的故事,想起她慈爱的笑容,想起她苍老的面容,想起她的糖,她泡的茶,还有对我无比深沉的爱……

  无论走过多少路,无论看过多少山,无论望过多少月,“淳华第”上的那轮明月,会永久地闪耀在我的记忆里,永不黯淡。

月是故乡明3

  中秋之夜,我登上楼顶观看月亮。(开门见山开头,直接引出下文。)

  皎洁的月亮冉冉升起,在深蓝色的天幕上定了位。初升的月亮像云朵一样洁白;但它每一刻都在变得更加明亮。 李白说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晶莹的玉盘,引起了我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场景描写,过渡,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值得借鉴!)

  在我小的时侯,每逢夏季夜晚,屋外的小凉棚里,妈妈总是在那里用扇子给我扇风。凉丝丝的风吹在脸上,舒服极了。不时品尝妈妈亲手洗净的草莓,那酸中带着甜的味儿在舌尖萦绕。身旁的小池塘里,青蛙在欢唱同蝈蝈们的乐队合奏,伴着凉爽的清风,总让我回味无穷。(为使文章段落格式清晰,下文要另起一段。)

  月亮在水里笑着,顽皮的我伸出手,正想捉住它,可手指刚碰到水面,月亮就碎了。我常常这样问妈妈:“妈妈,世上有几个月亮?”妈妈的手指在我的肚皮上轻轻划过,笑着说:“这世上啊,就一个月亮,就藏在你的心里。”我含着小手指,似懂非懂,突然地冒出一句:“月亮是甜饼,被我吃进肚子里了。”妈妈乐了,捡一个草莓塞进我嘴里,那酸甜的汁水便流进了我的心里。(事情的过程。)

  再大一点,月光下,小院里,母亲坐在藤椅上,手捧古诗词,而我则像古人吟诗一样,站在月亮下,把手背在后面,给她背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补入肖像细节,动作细节和排比句为宜,这样文章内容会更充实,明白?)

  到六年级的时侯,月光下是我与父母的告别,为了我更好地生活,他们不得不到广州工作,我忍不住哭了出来,母亲的泪水也忍不住了,于是转过脸去,偷偷地,不出声地哭着,而此时的月亮,仿佛也通了人意,躲在了乌云后面,不再出来。

  今夜,月亮又是如此的大,如此的圆,望着这圆圆的月亮,仿佛看见了妈妈微笑的脸庞。啊!妈妈,我想你!今年中秋节,你可一定要回来!(抒情,升华文章主题,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