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作文(2)

时间:2021-08-31

月是故乡明作文4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呆呆地站在窗口,俯瞰着脚下将要远离的家乡。街灯顺次亮起,点缀得街道五彩缤纷。车水马龙毫不受时间的拘束,繁忙着它应有的繁忙。浩渺太空临千古,千古此月光。黑夜的苍穹之上,月是那么圆,那么明亮……而眼前的圆月忽而模糊,画面切换,岁月流转,把我带回了过往的片段。

  雪花纷飞的一个冬日夜晚,雪纷纷扬扬,挥洒着画笔,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银装素裹的世界,在街灯下,在月光下熠熠闪光。沿着雪地里几排深浅不一的脚印,清脆的笑声倏尔在耳畔响起。厚厚的积雪之上,有个捂得像个棉花糖的小女孩,看着不远处的大雪人拍手叫好。另一个小女孩调皮地抓起一团雪,卖力地扔向远方。寂静的院子里,回荡着久久的欢笑。定睛一看,这不正是我家的院子吗?那梨树上落满了洁白的雪花,石榴树也尽展大雪之中的芳华。仰望星空,月那样圆,那样皎洁,静静地照着童年的我,可望而不可即。

  又一个风飞雪舞的冬日,仍旧那样灿烂的笑颜。看雪的人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围着厚厚的大围巾,戴着棉手套,在月下雪地上轻盈地漫步。沿着长长的街道蜿蜒向远方,仿佛要走到世界的尽头。女孩蹲下来,用手掌在雪地上画着什么。小小的掌印拼接在一起,汇成奇怪的符号。女孩突然站起,在雪地里放肆地奔跑。头顶的白杨树为她遮下一块荫庇,雾凇大片大片结在枝头,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美。月亮静静地挂在天幕中,照着雪中玩耍的女孩。那样静谧,那样唯美。

  “开往XX的列车即将进站,请乘坐XX列车的乘客做好准备。”乘务员甜美的声音拉我回到残酷的现实。或许这片土地没有巴黎的繁华,没有柏林的肃穆,没有罗马俨然的气派,没有托斯卡纳难言的静谧……但毕竟,那是我生长的地方。列车载我驶向远方,但无论多远,都挣脱不了思念的羁绊。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灯火阑珊处有我的家乡。

  汽笛一声长鸣划破黑夜的苍穹。灯火依稀,万籁俱寂。唯有今宵荒城明月光,照我独彷徨。自此,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作文5

  农历八月十五,一轮圆月缓缓地爬上山头。昔日苍白的月影更加苍白了,望着那归途的路,月亮似乎也在等待远方的游子回家,只留下几抹残辉照耀大地,慢慢地移动。

  在台北郊外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别墅里,宽阔的阳台上,坐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将军,他满头银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含着泪水,他那颤抖的手中拿着一块未咬一口的月饼,它似乎很重、很沉,同月亮一般重、一般沉。他望着月亮,嘴里念念有词,心灵的雨花好像在飘洒,飘过前面的小山坡,飘过金门列岛,飘过海峡,飘到了那块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大陆,那是他出生的地方。故乡的亲人在干什么呢?他们一定在烧菜,烧很多很多的菜。堂前的供桌上,放着祖先的灵牌。每年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要进行一次祭祀,让这些祖先“回家”与亲人团圆。他们可知道,海峡的另一端还有一个他,正等着回家。

  望着故乡的方向,心灵的时间在逆转。记得儿时,做了祭祀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弟妹欢聚团圆,享受着天伦之乐。那灯光也是这么相叠着,却是那么温暖、那么和谐。桌上放着一只土制的炭炉,炉上坐着一口锅,把菜放进去热热,吃一口,肚里就暖和和的。饭后,一家人坐在凉台上,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只和月亮一样大小的月饼。他把玩着,虽然没这么好吃,但得到的是蜜一般的甜,怎么也舍不得吃掉。至今,他还记得当时的夜景,朋亮是那么的圆,就像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金黄的月光像妈妈那略带红晕的脸。月光毫不保留地洒向大地,抚摸着他,那么柔,那么顺。年少的他幼稚地说了句:“这月真美!”

  “是的,故乡的月最美,最明!”从思念中拔出来的老将军不由轻叹了一句,缓缓捧起月饼犹如捧起故乡的月,轻轻地咬一口,慢慢地咀嚼着,好像享受着故乡月的那份柔情。

月是故乡明作文6

  做这个主题是与本学期第八单元的习作相关的,正在吟诵梅花主题古诗的时候,翻看习作阅读备课,这里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的几句诗句查找资料,结合自身的理解写一篇学习汇报。看到这儿,我就想,与其只停留在查找资料理解诗句,不如结合晨诵,于是将这里的几句古诗拓展为全首,进而根据古诗的内容和主题再拓展为主题晨诵。因为诗句里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而就将主题确定为“明月”“送别”主题。

  定下主题,我开始上网搜集相关古诗,翻看《唐诗三百首详解》、《宋词三百首详解》、《唐宋诗词十七讲》等相关古诗书籍资料。这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最有名,就配上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作为主题开启曲,和第一首《水调歌头》的背景音乐,后面背诵当中背景音乐就选了《春江花月夜》,诗词选择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王昌龄的《出塞》,当然还少不了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在这几首古诗中感知明月,感知作者笔下思想的情绪,感受古人那浓浓的乡愁。“送别”主题呢,由于学生的人生感悟不多,我就用开启曲——毛阿敏的《思念》创设情境,在音乐中感受友人重逢的喜悦和激动,从而引入“送别”主题,背景曲就选用了李叔同的《送别》,在歌曲和文字的感知下,在主题旋律的回想下,我带领孩子们感受王安石《送元二使安西》的悲壮满怀,感受高适《别董大》的激情豪迈,当然还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的深情厚意。由于有了前面诗配画的练习和铺垫,这时再做这个作业,学生就显得轻松自如多了,为了配合习作,我特意加上了查找古诗资料,写上诗句理解额外加星的奖励,更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创作,学生的作品内容丰富、详实了许多。

  回顾这学期的主题晨诵,由于学习认识的缘故,我开始的较晚,虽然也有主题的探索,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思考和实践,但整体来说,还是显得有些随意,有些受正常教学的影响。其实,这是与我没有提前熟悉教材,做到将整册教材烂熟于心直接联系的。在今后的实践中,争取和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让学生的生命在我的课堂上得到丰盈和充实,让学生的思想在我的课堂上得到净化与提升。

上一篇:二十年后故乡 下一篇:故乡行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