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华】国学作文锦集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国学作文 篇1

  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稍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国学经典。

  上了小学后,我每次做作业都很不认真,甚至是边做边玩。妈妈很生气,在暑假时和我温习了之前学过的《论语》,论语中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每当我做作业时,思想准备又“开小差”时,我都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果然,在新的学期,我的成绩越变越好,妈妈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很高兴。

  9岁半时,我开始有些叛逆,爱对父母乱发脾气,于是,爸爸买了本《弟子规》给我读。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几句时,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对之前的所作所为后悔。

  去年的母亲节,因为我读了《游子吟》,所以我过得非常有意义。那是因为妈妈还没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饭煮好,又煮了几个菜,等妈妈下班回家,我一听到妈妈用钥匙开门的“咔咔”声,就把饭菜用罩子罩起来。看见妈妈疲惫的脸,我的心酸酸的,泪珠差一点就掉了下来。妈妈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动,紧紧地抱着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饱饭后,我拿出我的“秘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圆圆的“锤子头”帮妈妈捶背。我看妈妈落出心满意足的微笑,心里太高兴了!

  后来,我在学校又参加了“中华颂”之类的朗读比赛,都是因为平时多看了国学之类的书,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获得好成绩。

  国学经典诵读,您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我爱您!

国学作文 篇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当听到六岁的弟弟背诵这些经典诵文,我仿佛看到儿时的自己同样在背诵《弟子规》、《三字经》时的情形,这些国学经典的诵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在三字韵文中以通俗、精炼的语言讲述着一些做人的道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弟子规·泛爱众》一篇中“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一句让我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和朋友一同漫步在繁华的街市,无意中瞥见墙边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蓬头垢面,垂着脸,坐在地上,身旁放着一个瓷碗,里面零星有几个硬币……在周围穿着花花绿绿的行人里,他显得有些突兀。骄阳下,他原本黝黑的面容显得更加苍老,汗水从脸颊滑落。望着那个瓷碗,内心仿佛被一种力量撼动,我心生上前帮助他的念头。但很快在朋友谈天的笑声中被驱散。这时我明白,这种力量是“良知”而此时我的良知仿佛被压在巨石之下残喘着……内心深处回响起诵文“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同处一片天地下的人们需要互相关爱。人格本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想到这里,我在没有犹豫,走上前去……

  “人之初,性本善。”从这些国学经典中我看到了真善美的品质,也能在自己身上发掘出原本善良的心,渐渐长大,学习了更多知识,却渐渐忽视了提高自身素质,但好在这些国学经典在时刻提醒我们不忘本心。

  在学习上,这些诵文更是心灵的灯塔,引领着我在学海中奋进。

  记得初中班内展板上有一副语文老师题的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每抬头,看到这两行苍劲的大字,老师的话语在耳畔回响“学习上想比别人走得更远成绩高人一等,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三字经》中有曰“幼不学,老何为。”与《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观念一致,现在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古人认为人长大后想要成功有一番作为,年少时就必须努力多读书。每当学习时叫苦叫累,想要放弃时,我总拿这警句鼓励自己。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只是坚持的人太少,为了自己的未来,我必须坚持下去。那面墙上的警句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一直鼓舞着我,陪伴我度过三年峥嵘岁月。

  直到现在,我们在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社会,是否也应当同时注重我们的精神文明呢?!毫无疑问,我们需要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训文,提高自身素质,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一路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受国学经典的熏陶,不断完善自我,现在我们不仅要发扬这些文化,更要身体力行,带动身边的人,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国学作文 篇3

  中国的古汉字,古文化蕴含丰富底蕴,细细品味,你会感受到它的娉婷清雅,像一杯纯净的水,又像一缕朦胧的烟。

  古诗词的意境是一言难尽的,是需要慢慢去体会的。小时候我并不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是什么意境,书上是这样写的:“什么时候我的马儿才能戴上金色的笼头,飞快地奔驰在千里疆场上。”但爸爸却告诉我书上写的只是意思,意境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我不懂,意思不就是意境吗?爸爸说,等我长大后就会懂的——现在我懂了,作者想表达的是期盼自己在战场上驰骋的想法,而并非是真的希望马儿戴上金笼头。作者从这首诗中流露出的对战场的向往就是这首诗的意境了。意境,的确是需要自己体会的。

  所有的古文学,都有它的深刻含义。“歌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这柞缺不处完。”这一句话是教人们做人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持功自傲,否则只会折损自己。而谦虚才是与人,与世相处的正确方式,只有谦虚才能不断进步。这便是“满招损,谦受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思乡之情令同样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产生共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点醒了人们的思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勾起我们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言辞中浓浓的母爱令人感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不畏艰难,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给了后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这都是古代文学大师传承下来的精神。

  中国国学经典现在已经开始普及全世界,外国人也对我们的文化非常感兴趣,因为中国文学是其他所有国家都不曾拥有的,是最独一无二的。

  古学经典,给人支撑,给人信仰。是世界文学史上永远熠熠生辉的一颗星!这颗星永远不会褪色,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闪耀。

  中国文化里的诗情触动人心,中国文化里的精神感动人心,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国学里的微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