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走进国学经典作文(2)

时间:2021-08-31

  第二篇:走进国学经典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正是借学校开发“国学”校本课程的契机,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学国学、教国学、用国学的国学经典之旅。要想教好“国学”,必须先自己学好“国学”。

  “国学课程向我提出的挑战,激发了我从未有过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国学,使我有机会再次接触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经典华章丰厚了我的文化底蕴;儒、释、道以及诸子百家不同思想流派启迪了我的多角度思考。我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孟子》《老子》,一起咏诵《岳阳楼记》《劝学篇》《陋室铭》。我进入《大学》《中庸》《学记》探求教育大智慧,与仁慈的孔孟、睿智的老庄对话,感悟人生的哲理……中华古典文化向我开启了一扇门,那是一扇文化的门,一扇道德的门。何时登堂入室,可能需要我一生的努力,却是我无悔的选择”。“阅读经史子集,使自己一度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思绪也变得清晰起来,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彻悟感。产生了“学犹不及,有恐失之”的危机感。”

  为了上好每一堂“国学”课,我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一定先背过,需要讲解、示范的,自己必须研读透彻。有一次,为了查找“朋友”二字的经典出处,,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我进图书馆,搞清楚了字形的发展脉络。为了让学生体悟到“交朋友的学问”,我潜心吟诵《吕氏春秋.本味篇》和《史记.管仲列传》等章节,在课堂上亲自背诵给学生听。

  我深信,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换来质的飞跃。我坚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整体背诵《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经典篇章。在背诵过程中亲身体会着积累与陶冶的快乐。

  老师的发展必然带动学生的发展。我以激情唤起激情,自开设国学课以来,我在指导学生背诵国学经典的同时,还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化其它的经典篇章。如今学生对古典诗、词、曲、赋、文无不涉猎,学生诵读古代文化精典的潜能得以迸发出来。据统计,仅仅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学生除已背诵的国学内容外,已人均背诵古诗二百余首,背诵古文十多篇。有些学生甚至可以把《论语》《孟子》《老子》的部分篇章,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注意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及时把自己学习的体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教学实践,我初步形成了较为成型的“国学”课教学程序,即复习导入——配乐诵读——故事理解——联系生活——课外拓展——总结升华。

  1、复习导入。开始上课,首先要求学生背诵前边所学过的国学内容,然后选择运用优美动听的音乐为衬托,设计声情并茂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新的学习意境。

  2、配乐诵读。和着悠扬的乐曲,教师领读、范读、指名读课文,同时鼓励学生试着背诵。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记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故事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含义,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动画故事,使意义深奥的经典文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4、联系生活。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较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力求古为今用。

  5、总结升华。课文全部学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全文,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6、课外拓展。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古代文献,引导学生在课下不断拓展学习古文化的视野。

  我虚心听取同事意见的基础上,还探索和总结出了“国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即诵读法、情景法、故事法和联系生活法。

  其实,“诵读法”是我国传统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中国古人数千年的学习都是注重朗读与背诵。,只是由于当今某些令人眼花缭乱、不求实效的教学方法充斥课堂,使人有些感到不合时宜了。实践证明,“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明显的训练和提高了记忆力,并且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理解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组织学生的诵读,我采取多种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齐读、摆背诵擂台等等,一句话,千方百计激励学生熟读、背诵熟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情境法”则是顺应小学生的天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学习古代文献的意境、情景。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动画,使学生的身心融入到国学学习中来,精神得到陶冶,生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高山流水》《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中国经典名曲,祖国的山水、人文景观,都是创设意境、情境的良好素材。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诵读,很容易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小故事往往含有大智慧。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基于这两点,“国学”课上恰如其分的引用一些小故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润物细无声”,可以达到师逸而功倍的效果。结合学习内容,有机的引用诸如《高山流水》《管鲍之交》《曾子杀彘》《两小儿辩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狼来了》等小故事,学生听得兴趣盎然,讨论的热闹非常,效果很好。

  国学,博大精深,积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国学走入课堂,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