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论语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小编收集了有关论语读后感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论语读后感

  《论语》一书由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后世弟子所撰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的言论尽收其中。寥寥几个字便言明了中庸之说,短短几行语便讲清了圣贤之道,滔滔一册书便展现了那乱世之中仍持有一方净土的心灵,那权欲当道下一个仍坚信自我的圣贤。

  《论语》一书讲理无数,仁义礼智信,面面俱到。在孔子那如浩海般无穷的言论中,体会最为深的便是孔子所论的孝道,所论的治学。

  孝,乃中华自古之美德。从《论语》一书便可见,春秋时期孝道以如此被圣贤所重视,更不必说之前,也不必说之后。人们品读《论语》最该读的便是孝!因为如今人们对孝的观念早已褪色……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孔子所论孝道所说的要比这多得多,而这一句却诠释了何以为孝。如“事父母能竭其力”,“弟子入则孝”无一不体现出孔子对人要为孝的重要性。孔子三岁丧父,随母亲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而17岁却又丧母,在还未加冠之际便双亲尽失,可能是他比别人更能觉察出母亲之爱,从而联系到已故之父,而感到行孝之必要。却因自己无机会行之,而劝后人待其去做。

  读孝之后,便为治学。也是最贴近我生活的部分。孔子在这方面的言论最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出何以为真正的智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出学习之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在这许许多多的教诲中,我最喜欢的便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句不单讲出了生活中处处是老师,要学会寻找,更说明了要学会选择性学习,学好而不学坏。此中更渗透了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就是人人存在与众不同的闪光点,都有着超乎常人的独特能力,这便是在教诲人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认可、去学习。取长而补短,学优而汰劣,便是探寻藏匿于渊博之海的秘宝所必需的工具。

  “君子不器”告诉我们人要多才,“放于利而行,多怨”告诉我们按实利做事不可取。“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又告诉我们不该记仇。孔子终其一生所研究的仁、义、礼、智、信不是瞬时可参透,刹那可领悟的,由于此文写时仓促,未能将孔子的思想完全领悟,所明了的也只有些许孝道,些许治学了。来日方长,《论语》一书必会再次研读,去体会贤者之思想,圣者之真谛,仁者之内涵。

  群雄逐鹿,乱世纷争,问之,胸中净土谁存?

  兵戎剑戟,血光似虹,答曰,莫过贤者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