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社戏》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运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景色,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并学会写景的一些方法。同时,作为一篇小说,对课文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同时总结出刻画典型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

二、 说教法: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学习法及多媒体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接,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增强课件的表达效果,在导入课文时,播放《童年》音乐,让学生在情境中很快进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课文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

  会通过合作思考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加深对一些写作方法的认识。

三、 说学法: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授方法,只有在讲读课文过程中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才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不再将写作当做及其困难的事。

四、 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2) 理出课文情节,掌握文章详略的安排方法。

  (3) 讨论赏析美句,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4) 评人物,掌握刻画典型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

  (5)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3

  一、从教材方面说

  《植物趣谈》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一课时。从信息技术知识模块上看,本课是文字输入学习和网络浏览的一个知识整合。从任务内容上看,本课又是语文写作和信息技术学习的一个整合。让学生通过网站获取文字资料并用写字板编辑成一篇短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网络浏览、文字输入,文字修饰、语言组织等多项能力。

  从课堂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趣味植物”介绍怎样从网上寻找想要的资料。第二部分“为我所用”介绍怎么从网上获取文字信息到写字板中。第三部分“修改文章”介绍怎样完善这篇短文,并且提出尊重知识产权的初步做法。

  本课的练习是让学生模仿本课示例,通过网上获取资料,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从知识目标来说:要让学生知道从网上可以获取文字资料并要有所选择。

  从能力目标来说:让学生学会获取网上的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并学会写字板的字体设置。

  从情感目标来说: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操。

  本课的重点是获取网上的文字资料

  本课的难点是网上资料的筛选。

二、从教法方面来说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给予学生启示。

三、从学生的学法来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有差异,分成几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四、从教学过程来说

  分成四个部分:新课导入,新课教学,上机操作,课堂总结

  (一)第一部分:导入(3-4分钟)

  首先问学生:你看到过会吃动物的草吗?再让学生浏览中国科普博览馆的植物馆里的图片及资料

  然后问学生:我们怎么样把自己到网上查到的东西保存下来?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引出网络下载的教学内容

  (二)第二部分:新课教学(8-10分钟)

  1、有选择地选中自己需要的文字

  2、突出复制操作的作用(右击后选择复制选项)

  3、突出文章编辑时几个键(光标定位键、回车键、退格键等)的使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文字的美化操作可以通过对画图软件里美化操作的知识迁移来完成。

  在下载的文字前面或后面给出原作者信息或下载的网站网址,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及网络道德。

  (三)、第三部分:学生上机操作(20-25分钟):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下载并修改。

  出示要求:(1)、文章必须有标题、作者姓名、正文、引用出处

  (2)、部分资料可以从网上复制

  主题:一种动物或植物

  内容:网上下载部分内容,结尾加上自己的看法

  (3)、同学之间相互观赏,学习

  4、第四部分: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一:从网上下载资料(文字型);二:对文字进行修改(要注明资料的出处,重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