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书后》观后感精选

时间:2021-08-31

  《隐于书后》观后感(一):撰述型电影,讲述勃朗特三姐妹人生

  本片讲述勃朗特三姐妹的人生。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们母亲早逝,和父亲及弟弟一起生活。由于家中清贫,弟弟又经常酗酒闹事,所以她们的生活都过的苦闷而不如意。在拮据生活的压力下,夏洛蒂想依靠出版作品来改善生活,但是当时的社会女子地位低微得不到重视,这就有了隐于书后的故事。之后大家也知道她们的作品得到大家广泛的喜爱,很多人应该看过《简爱》和《呼啸山庄》。

  生活的不幸不能夺走文学创作带给她们的乐趣。影片中夏洛蒂问艾米莉写作意义何在,艾米莉回答是’我写作的时候感到前所未有的充满活力‘。有所热爱的人生是美好的,你会体会到自己充满活力,所以坚持你热爱的!

  生活的不幸还能带给我们坚强。她们生活在女性歧视的年代,在她们之前应该很少有女性的文学作品被出版并广为认可,勇敢的给出版社寄出作品,虽然用的笔名,那也是很大的勇气。当我们看到电影中由于出版误会夏洛蒂和艾米莉去着出版商时,说话时颤巍巍的声音时,我能感受到她是鼓足了勇气。当你想改变生活时就勇敢的用哪怕颤巍巍的声音表达、哪怕颤抖的脚步前行。

《隐于书后》观后感(二):无题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我一直渴望拥有的女性的独立,勇气与才华。 三姐妹无疑是勇敢的,但不是一腔顾勇,而是理性的,有策略的,当时的社会对女性写书写诗是反对的,她们将自己的才华隐于书后,为自己创造了一份公平,隐忍到合适的时机再将其展露。 人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能放弃学习,所有的一切都是学习得来了,所谓的才华都是背后一步一步积累,一步一步的勇敢尝试,一个人所做的所有努力可以不被人知晓,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你现在渴望所有的努力被人知晓只不过是想在失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在任何条件下都跟随自己的心去做事未必是对的,面对一些不理解何必正面抨击,没有人生来便是坦途,路上的石头都是要靠自己扔的,我无处次的再想我与人针锋相对最后得到的是什么,人越长大变越要收起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脾气。 人如果不迈出第一步是永远无法朝前走的,不要去质疑自己所做的事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上天你不会让你偶然的去做一件事,不要去担心一些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当有人给你向前走一步的理由的时候你要朝前走十步,后果之类的即使发生了也要去承担,生死之外无大事。 如果自己不努力,自己放纵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没有用的,从来没有偏得的东西,你一直想实现的,一直想要的轻而易举的就会被人拿走,没有人会因为你的难过,你的停滞便将这些留给你,只能是越拿越多,你只能带着悔恨惊讶的仰望别人的成就。 失败一定是会必然发生的,别人就是比你强,别人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同你承担同样的结果,你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去束缚任何人,能做的只是不拖后腿,只是不断的进行武装,只能去追赶别人。

你可以有主见,你可以有勇气,你可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品质,但是如果你不能通过载体显现出来便一文不值,是被沙子埋起来的,只有被别人挖掘出来了才是真正有用,自己挖自己埋起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大概也只是对你觉得它有价值吧。 爱情不会困住任何人,太多的替代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迷茫的时候便一个一个的试,爱情在人生中可以是雪中送炭,更可以是笑里藏刀,你所想的,所感受的都能对它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爱情是世界上存在的东西,正常的血肉之躯都是割弃不断的,又何必强求自己,毒树之果也未必不可尝。 三姐妹的寿命都太短,但行尸走肉活再久又有什么用?当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顺其自然的尘归尘土归土也也未尝不可,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真的是与生俱来的,愿能够早日用勇气独立才华充斥人生。

《隐于书后》观后感(三):人类灵魂上的点点亮光——坚定、激情与温柔

  文学史书上总给予几个人一个评语——拥有人的魅力。

  像是葛利高里、麦勒斯……总之就是勇敢去爱的、富有爱的、不受当时世俗等各种人为束缚的、健壮的、拥有野生力量和一种原始激情的人。以前我也极为认同,不自觉地在阅读中更关注他们的力量,宽恕他们的叛逆。看了《隐于书后》,看到夏洛蒂坐在风雨喧嚣的窗前身形静默、眼神坚定写下“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看到艾米莉迎风坚定地走在彷如《呼啸山庄》中的那般石楠花开遍的荒野上写出震惊后世的诗句,甚至是安妮温柔恬静的外表下一直坚定地支持着姐姐们。突然觉得她们这些矮小、瘦弱身材包裹着的、甚至没有经历一场轰烈爱情的灵魂,才是真正富有人的魅力的。

  影片中夏洛蒂坚定地带领姐妹们出 版诗集,即使被艾米莉打了也坚持自己看了艾米莉的诗是没有错的,带着失明父亲去曼彻斯特,在受到质疑后赶到伦敦面对出版商紧张而又极其坚定自尊、不卑不亢的表白自己,电影中多次给她这样的镜头:喧嚣的人群车马中,矮小的她疾步行走着,好像外界的一切都和她无关,只朝着自己的目的地去。她给人的感觉整体就是坚定的、非常有自我意识的、又有一点克制自我情感,放在我们的网络语境下,她应该是个有点傲娇的姐姐吧。在电影中,她太像简爱了,她面对乔治史密斯的那一段话的表演,恍惚间让我觉得是简对着罗切斯特先生的那一段表白。

  艾米莉是三姐妹中我最爱的,读了呼啸山庄几年来,无论再读到什么书,目前我心中全世界小说里的男主都比不上充满爱与仇恨的希斯克利夫。而艾米莉也像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一样,无论面对爱情还是其他事物,首先体现的是人独有一种富有魅力的激情,而且是一种我在现实中,在这个科技、物质包裹着我们的当下,不曾拥有,也未曾见过谁有的激情。相比于关注自己周遭社会性环境的姐妹们,她明显具有自然倾向,并且有一个更广阔的宇宙人生的视角(我自己认为)。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电影中的诗句“子夜、月光、伴着闪闪繁星 黑暗与荣耀欣然相会”形容她最适合不过,短暂的生命,在维多利亚时代下却拥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天赋,作为女性受到生活与创作上的各种束缚,但在这些黑暗的元素下,却闪耀着她文学上独特的荣耀闪光。而电影中对她的塑造别具一格,在厨房里揉着面团(出现了几次,像是一种力量的宣泄,但也带着一些生活气息,原来这个写出深邃崇高诗句的人,还是个烘焙达人?),带着狗在荒原上奔跑,和姐姐吵架、和嗜酒弟弟正面对峙、对安妮说:他不会打你,他要是打我,我会更厉害的打回去。当我只把她当做一个电影中的人物,我也会爱上她,尤其是她双手叉腰站在门口那一幕,像个持家的女主人、又是一个冷眼旁观者。

  那么人的魅力就止步于她们的“坚定”和“激情”吗?

  电影中用更多的细节展现了三姐妹的另一面,她们的温柔的情感,关于爱情、友情和亲情。除了开头提及夏洛蒂在布鲁塞尔的单方面迷恋,其他都未提及三姐妹的情感,由于线索是勃兰威尔去世前三年,所以镜头更多聚焦于家庭。最大的几个点是弟弟的迷茫、嗜酒、生病和死亡(并不知道为啥都围绕他)。但有意思的是姐妹们和弟弟互动的处理,弟弟不思进取,整日喝酒,挥霍着父亲的钱,姐妹们也整日忧虑勃兰威尔的前途,也多少抱怨他在父亲去世后不能帮助自己。但他们之间却没有过多常见的“你为什么不努力”vs“我以为我可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行其实我已经有计划了”的冲突,在争吵与纠纷的同时,加入了许多温情的相互理解的部分,他们出版小说瞒着他,因为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所以不想他更难过,艾米莉(不确定是艾米莉?)和勃兰威尔一起看月亮,相互依偎在一起,在勃兰威尔差点因欠债而被逮捕,艾米莉紧紧地抱着他、安慰瑟瑟发抖的他,在他去世后夏洛蒂的哭泣等……其实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吧,因为我们之间有着亲情的各种纽带,所以并不是你做了错事我就不再爱你了,即使你再错,我们仍然是亲人。这是人类情感的独特之处,不是像程序一样严谨,对方做错就可以正确无误的立即终止情感,而是一种无影无形却又血肉相连的纽带连着彼此,即使你让我伤心难过,仍然把你记挂在心上……

  喜欢这部电影,原因不仅是夏洛特三姐妹在文学创作上闪耀的耀眼阳光(像电影中的三个太阳的影像),还因为美丽的她们展现了人类心灵、灵魂上独特的点点星光,亦可称为,一种专属于人的独特魅力。

  .S.不喜欢略微有点突兀的结局,从开头就一直期待看如何处理夏洛蒂在姐妹们去世后的生活的……不过也可以理解,安妮和艾米莉那么美,展现她们生命的逝去可能也是一种残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