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书后》经典观后感(3)

时间:2021-08-31

  篇八:《隐于书后》经典观后感

  在微博看到夏洛特见书商的片段,就找了电影看。见书商之后应该有见粉丝的大场面啊,结果避开了……

  拍的英国乡村田园风光很好看,三姐妹在草地上晒太阳的图片简直像油画,隐约可见19世纪工业革命对当时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至于大篇幅讲述的弟弟,我觉得很合理,很有必要。当时情况下,父亲老迈,弟弟本应该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未婚姐姐们的支撑,事实与之相反。

  他沉溺于与和有夫之妇的感情里,酗酒放纵。指望不上,姐妹们不得不靠自己寻求新出路。弟弟的身体状况一塌糊涂,需要靠家里照顾生活,最终因病去世。他的生命状态影响了三姐妹的一生,他去世之后3个月、8个月,艾米丽和安妮就相继去世了……痛苦磨砺她们和她们的作品,可是更折损了她们的生命。对人物的刻画感觉还是浅了,心理也少,自己家庭内部的讲得多,只截取了出作品那几年。

  篇九:《隐于书后》经典观后感

  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企鹅出版社1977年的作者名为埃米莉夏洛特的《呼啸山庄》,封面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性侧脸的冷色调斑驳的油画肖像。女像眼中目视前方的冷峻与坚定实在无法让其与混乱美丽的《呼啸山庄》主角凯瑟琳联系到一起去,倒明显更像是艾米莉自己的画像(后来我看到埃米莉的自画像,果不其然就是她)。这个30岁就死于风寒的英国哥特文学女天才就这样在《呼啸山庄》一次又一次的再版中延续着自己短暂人生中惊鸿一瞥的才华。比起有生之年就名声显赫了的夏洛特,早逝的艾米莉在此生中唯一一部作品《呼啸山庄》中所表现出来的冷峻疯狂又弥漫着浪漫悲剧色彩的文学光芒使得她的作品及本人都散发着一种凄美的魅力。

  而这部小说本身也被各种各样地演绎,电影、话剧、音乐数不胜数。英国女歌手Kate Bush的那首《wuthering heights》说实话实在和传统英国文学电影中展示的那种静谧的背景乐风格差别不是一星半点,但强逼着自己多看几遍Kate Bush一身红衣在萧瑟的树木和草地前跳着莫名其妙乖张的现代舞你大概能领略到真名Catherine的Kate把自己当作女鬼对《呼啸山庄》男主Heathcliff的召唤(一个玩笑,虽然歌词儿确实是这么写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呼啸山庄》远没有《简爱》那么招人喜欢。虽然推动夏洛特和埃米莉写作的动力可能都是愤怒与不满,但《简爱》在阴谋和背叛面前传统、隐晦且温柔多了,不像《呼啸山庄》如同一个有力的掴掌打得读者满眼金星,满心绝望。夏洛特和埃米莉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自己的书中写下了自己真实人生的命运。夏洛特无疾而终的爱恋在自己的小说中得以圆满,真实人生中也短暂地嫁给影片中出现过两次的牧师,虽然不久后就患病去世。有生之年,夏洛特的才华得到了认可,结交了很多伦敦社交圈的知名人士。而孤傲倔强的埃米莉似乎天生不肯屈服于尘世的欢喜,是姐妹三人中最早去世的且一生从未恋爱。她对爱情的理解萌芽于一种童年成长与陪伴中的温馨,如同凯瑟琳和Heathcliff一样青梅竹马的感情。像男人一样强壮的埃米莉内心装满了对妹妹安妮和弟弟Brandwell的温存与怜悯。她把生活中所有多余的情绪全都融化成了飞梭在山川、树林和一望无边的灰色天际里的诗意。她兴许和Heathcliff一样在外人看来有些冷酷无情,但她也如同Heathcliff一样将自己所有的理解、原谅与祝福留在了身后,留给了别人。

  堪称英国之魂的约克郡似乎是一个天然孕育绝世才华的温床。生长在此间的勃朗特三姐妹在朴素甚至拮据的生活中找到了点燃自己人生的灯火,其所照耀出来的绮丽光芒如同影片结尾处的三日当空一般亦真亦幻夺人眼目。而这三个互相依存、生长与消逝的生命中,夏洛特的最耀眼、安妮的最温暖、埃米莉的则最奇幻。她们文字中的忧愁、哀伤与挣扎,在我们翻开其著作的一瞬间,跃然于纸上。她们在平凡人生中爆发出的如此卓越的感染力并非是要让读者束于她们的人生格局中,反而却是要给全世界各处、跨越世纪的人们一个真诚鲜活的拥抱,并在我们耳边柔声地安慰道:你并不孤独,你来时的路我亦走过。

  篇十:《隐于书后》经典观后感

  1

  狮姐在读初中的时候,老师给了个英语经典名著书单,我照着书单找老爸买了相应的书籍的中文翻译本。当时只觉得是名著,自然是好书,而啃下来,却只记得翻译过来的文字拗口别扭,读不出个所以然,远不如读老舍鲁迅来得酣畅痛快。

  时至今日,进入留学行业,再次捧起这些经典的名著,带着对作者写出这些文字的背景的了解,用原版的语言学习品味英文的魅(huì)力 (sè),才慢慢编织出一幅初读时未曾体会过的画面。

  新SAT(美国高考)从2016年3月5日第一场开始算起,目前已经经历了11场考试。在官方和可汗学院的样题和考题中,有一位女作家的作品被考过最多次,她就是夏洛蒂·勃朗特。被考到的作品分别是可汗学院中的《维莱特》, 官方指南第二套练习中的《教师》,以及2016年10月1日亚洲卷中的《简·爱》。

  狮姐初中第一次囫囵吞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甚至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傻傻分不清楚,一度以为二者是同一个人(有同样经历的握爪),毕竟谁会记得翻译后的外国作者的名字呢。现在也会有学生读完《简·爱》后,跑来和我说,“Mary,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要被奉为经典,我觉得简·爱很作啊,她又纠结又固执,最后非得要男主残疾了才愿意在一起。” 还有学生说, “这本书不是给人读的吧,里面的词好难啊,我怀疑我学了假的英语。”

  我了解学生会有这样的感受,毕竟19世纪的英式英语和现在小说的风格已经大不相同,简·爱长相平凡却执着骄傲,放在现在,她并不是一个可爱软萌傻白甜的讨巧人设。而之所以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被奉为经典,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散发着追求女性独立的精神,宣扬男女价值平等的时代超前主题,而女权这一主题恰恰是留学类考试最为热门的主题之一。

2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19世纪英国的豪渥斯,虽然现在是世界游客慕名前来的观光胜地,在当时却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山区。那时候的英国,男性在外进行生产活动创造经济利益,而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很低,女性只能在家做家务。即便是作为学识渊博剑桥圣约翰学院毕业生的爸爸,也重男轻女,对扶不起的阿斗弟弟勃兰威尔一再支持,而从未想过自己的女儿们会一天成为英国文坛的大师。

  夏洛蒂有两个姐姐(被早年贫寒寄宿生活夺取了生命),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其中两个妹妹分别是一生只写过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就奠定她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艾米莉·勃朗特,和创作出《艾格妮丝·格雷》、《威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的安妮·勃朗特。三人一起便是英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勃朗特三姐妹”。

  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有多受欢迎呢?BBC为纪念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拍过一部以三姐妹为原型的电影,《隐于书后》。名字起得非常好,因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出书简直就是天荒夜谭,所以三姐妹出书时一度隐姓埋名,是以中性的化名创作,将作品寄给出版商,出版商和读者都一度以为三姐妹是三兄弟。

3

  作为老大的夏洛蒂,坚持创作最久,也最雄心勃勃,最心高气傲。可是现实的生活让她沉重,她感觉年纪大了,视力也渐渐不好。越沉浸在写作,越觉得现实单调乏味。”文学创作不是女人所该从事的“,她想过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