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千与千寻》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1-08-31

  时常会想起无面人。

  就是《千与千寻》这部电影中的那个无面人。他是一个带着白色面具,身体是半透明黑色的幽灵。乍一看,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反面角色。毕竟人类还没有达到“人不可貌相”的境界。实际上,这个判断是错误的。(改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毕竟,我们绝大多数还没有达到“人不可貌相”的境界。)

  他是一个憨憨的,身材高大的,背有点驼的幽灵。我曾多次想象他的背是否是被生活的重担(改为:长年累月的孤独)压弯的,因为他是一个被人忽视的幽灵,在别人眼里原本就半透明的他成了透明的空气。他让我想起社会底层的人。(改为:他让我想起那些不被关注,不被理解,没有爱的青春。另,此句转承上下文,意味深长,应单独成段,以突出其作用。)

  无面人不如男主角白龙长得帅(改为:风神俊逸),毕竟他不是这场电影的主角。一个连脸都没有的幽灵怎么能与高贵的白龙相比呢?但我就是喜欢无面人。(改为:但我依旧倾心于无面人)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黑色总飘荡在我的心里,像丝绸,那么细滑,好像碰到了,又好像没有。(这个比喻真贴切)

  无面人第一次见到千寻是在桥上,千寻从他身边擦肩而过注定了他们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他看见千寻时,淡漠的脸上绽开了一朵令人不易察觉的花,似滴水触泉般(用滴水触泉来形容那个不易察觉的微笑,真难为作者想到可这么好的比喻。),触发了他久违的笑颜。他是一个神秘的幽灵。(改为寂寞的幽灵。既然是“久违了的笑脸”,那无面人该是等待了许多年吧。所以与其说他是神秘的,不如说是寂寞来得更妥帖些。)

  他希望与千寻做朋友,但又不善辞令(改为:不善言辞。)他只会傻傻地站在雨里,等待千寻发现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获得了千寻的友谊。(此句最好单独成段,关于无面人如何获得千寻的友谊并非作者想讲述的重点,于是只一笔带过,但其中定有诸多故事,因此,单句独立成段能表示其“压缩”之意。写文章有些细节要“密不透风”,有些情节则要“疏可走马”,此处就需要“疏可走马”的简笔。)千寻为在雨中的他开了一扇门,他帮助千寻拿到澡堂的令牌、他们一起坐在火车上前往钱婆婆的家里……这一切,让他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温暖。他是一个善良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