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赵一曼》观后感3000字(2)

时间:2021-08-31

  《我的母亲赵一曼》,这部影片超越了平凡的亲情,平凡的母爱,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妇女抗日的英雄形象,让母亲形象在英雄的背景衬托下,绽放异彩。我明白了:特定时期不平凡的爱源自不平凡的坚守。

  一部成功的电影,导演的嗅觉触觉视觉等都是万分灵敏的。因而,才有这样一个比喻说“作品是作家待产的婴儿”。《我的母亲赵一曼》这部电影抓住战争与亲情,以明暗双线勾勒的形式展开故事。而事实上,体现在赵一曼身上关于母爱亲情的内容是显为人知的,仅仅是那“遗书”与“合影”,中间的许多细节是空白的,而导演正是挖掘了赵一曼做为女性的特点,通过儿子的回忆、插叙,用画外音的形式。填补了赵一曼做为女人,做为母亲的另一面生活空白。顿时,影片对人物的刻画由单纯的抗日战争的战斗片子,转为在战争时期,亲情融于残酷的战争的写人片子,让柔情与铁血相得益彰,让电影塑造的母亲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 ,立体起来。

  [场景之——地下党斗争时期]

  赵一曼一面频繁地以上海上流社会的贵妇姿态与地下党员老金接头,传递党中央的决策;一面组织电车工、铁路工人等在上海大罢工,而在这样紧张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赵一曼每完成一次任务或每一次有任何感受都要而对“合影”向儿子诉说。“合影”成了连接明暗双线的重要的道具,也是让观众看懂赵一曼的母性,读懂赵一曼的柔情的惟一道具。

  [场景之——游击战争时期]

  赵一曼被押坐在电椅上,她随着电流全身发一颤。电流可击垮意志不够坚强的大男人!可以撕一裂人的神精,使人失控、胡言乱语,行为失常。然而,赵一曼的神精失常了,她的大脑被分裂了,如敌人所愿地分裂了,却出乎敌人意料地分裂出不是他们想要的赵尚志部队的信息。而是她日思夜想,连潜意识里在牵挂的儿子。她在神精被摧一残、意志即将被瓦解的当头,心思彻底自然且放松地贴近了儿子。于是她回忆与儿子相处,相亲、相爱的嬉戏场面,儿子童稚的笑声飘满了院子。多么美好!多么甜蜜!突然儿子不见了,不见了!母亲的心碎了,着急了,她终于因急切而叫出声。于是敌人听到了唯一的一声“哼”!而这一声“哼”显然不是敌人期盼已久的“叫一声”、“说害怕就行”,而是“哼”出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与牵念与不舍。此时,儿子的画外音,儿子的配音响起,“我在这,我一直都和您在一起。”一呼一应、自然无成,天衣无缝。似乎苍天在冥冥中暗暗垂青这一对母子,暗暗弥补这一个母亲,暗暗借这天外来音主上母亲得到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