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儿上的中国2第一集观后感(2)

时间:2021-08-31

  《脚步》一集中,镜头用食物作弹跳点,勾画出食物与人的牵绊,味道与思绪的关联。

  这节关于食物和人的故事中,麦客和苗族小姑娘的经历最令我动容。麦客,作为中国古老的职业,在机械化和效率竞争的当代社会,被收割机隆隆前进的滚轮猛烈的冲击着,也随着那轮辙,走近一拨拨即将被收割殆尽的命运。常想为何总说现在人情冷漠,从前是人与人,人与土地的沟通,这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带着一定情愫在内,机械化广泛推进的普及的今天,人们越多的面对机器,就愈发的冰冷无情。可是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是历史前行必然的结果,我们在这过程里得到了一些,也终会失一些。具备人文情怀的手艺、职业、古迹越往后走,就越适合被陈列近博物馆,放进玻璃橱中供脚步匆匆来不及停歇的人们,偶尔驻足怀念感慨一翻。

  城市化进程披星戴月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他们也许并不奢望能够在城市中拥有什么,他们可能仅仅是祈愿通过自己的双手,带给家里的孩子和老人一份稳定的生活。用自身的舟车劳顿和颠沛流离,换来身后家族城堡的牢固。不走,就只能望着一亩三分地叹息劳力换不来对等的报酬,看着自家孩子重蹈祖祖辈辈走不出大山的覆辙;当面对儿女迎接自己回家时的眉飞色舞和送别自己时的空聊落寞对比,加之手捧儿女为自己准备的一小坛鱼酱,泪,陡然酸楚流进心室。如果亲耳见到女儿抽泣着说:“爸爸妈妈他们回来我很开心,但是我知道他们又要走。我没有办法让他们留下来。”会不会肝肠都碎落一地?无从拾起。

  作为一名抛弃电视至少有八百年的观众,居然颇具仪式感的在还有三分钟开播的时候,屏住呼吸,目 不斜视的守在被打入冷宫良久的电视前。因为深知,美食不仅是口腹之欲,更是一场让人百感交集的普渡。  某种程度上,小时候吃过的味道,会是一个人一生都割舍不掉的故乡记忆的一部分。不论你身在何方,小时候你最喜欢的那个味道由口入胃,便好像自己也跟着这味道回到了家里。在路途上不停歇流转的食材,在非本乡人来看,只不过是一道尝鲜的菜肴,但对于身在他乡的游子来说,辗转得来的家乡食材,意味着思乡之情的安慰和故土亲眷的接连。

  食物之味的牵引,拴着我们每个人异乡客的胃,掌控我们每个漂泊者的脑,在味蕾与家乡的味道相遇那一刻,胃得到宽恕,脑得到重启,安慰和思念荡漾开。感动和怀恋交织盘亘,千里之外的至亲曾留给你的饭食味道,就这么轻易,成了饵,挂上了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