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孟佩杰故事》有感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00字(2)

时间:2021-08-31

观《孟佩杰故事》有感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00字5

  成长是首歌也许每个人都不想长大,每个人都不想成长,但无论是谁都无法逃避的东西就是——成长。她带着我来到学校的后山,在那里可以看到学校的全景。成熟、稳重、渊博?摘下那深红的果,稻田里金色的喜悦,为你檫干额头的汗,凝望你深情的笑。"瑞瑞小心啊。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没错,这就是于丹老师对两位“菩萨老师”胡忠、谢晓君的高度评价,他们为了帮助西藏的孩子们而不惜千里迢迢,即使是产生了高原反应也不惜一切代价,说是老师,到不如说是母亲,家长甚至保姆,他们是多么伟大、慈爱,正如杜玉波老师所评价:“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高原红体现了他们的坚持不懈,所做的举动更体现了他们心灵的美丽。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这就是他们的博爱,这就是他们的高尚情怀,他们的种种事迹令我的心灵有了很大的震撼,令人为之动容、深受感触。

  感动就像一片悄然凋零的花瓣,这花瓣就犹如两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加令人感动,往往只有这种不平凡才更加感动中国。

  有一种温暖叫感动,两位老师的所作所为令我刻骨铭心,他们将会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一盏指路“心”灯......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是你们的感动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温暖。

观《孟佩杰故事》有感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00字6

  虽名曰草,芳香无尽,轻吹送余芳。

  苍穹浩渺,繁星满天而璀璨;鲜花别样而夭夭;谧夜恬静而舒心。这般浩瀚、妖艳和神秘的美,直教小生陶醉而迷离于其中。可如今斗转星移,我恋上了一种奇特而美得不可方物的美——小草。

  在捐款人的署名上总是会出现“兰小草”的化名,可他却从未出现在任何颁奖台上。

  他是一位乡村医生,每天依靠妻子微薄的利润度日。他的诊所虽小,可几乎全县的人都知晓他的诊所,因为这个小地方里有一位看病从不收钱的医生。他的医术高明,大病小病都能在他的帮助下痊愈。他的医德高明:有一位深的老年患者找到他。他深知这位患者大老远每天看病不易,竟直接上为其治疗。

  在诊所里的人很多,可他兜里却未装一分钱。

  每年的报纸几乎都有关于一位化名为“小草”的报道,可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或是长相如何。在每年的那个时候,总能看到包装严实手拿捐款袋子的人到捐款机构,丢下钱就匆匆离去。清点袋子中的钱总共2万元,一分不少。他如同侠者,神秘而准时,从未拖延。

  在20xx年,他的真名才被人知晓。

  他有一个充斥着芬芳的名字,唤为“兰小草”,也有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的名字“王珏”。

  虽名曰草,却是美的所在。

  我不排斥花的柔媚与芬芳,我敬重松柏的巍巍与刚强,我艳羡雄鹰搏击长空的潇洒。我更倾心、倾情名曰小草的美与芬芳。

  “做好事就应该像小草,默默无闻。”记得有一年这位“侠客”为了不迟到,借钱筹集了2万元。这就是小草的节操!

  虽名曰草,轻吹送余芳。

观《孟佩杰故事》有感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00字7

  王娅是本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从1985年开始,她就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并默默坚持了30余年,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爱心善举的痕迹。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更是将唯一一套住房捐给基金会,用于资助寒门学子。此外,王娅还常年无偿献血,并于2016年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决心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从生前延续到身后。

  2016年7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王娅知道此事后,通过邮件与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取得联系。“我是工薪族,愿意为贫困孩子尽点心意。”王娅述说了她朴素的心愿。于是,她开始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先是汇去6000元资助了甘肃一名高中生三年的生活费,随后又捐出6000元资助了另一名学生。王娅常说:“虽然我没有孩子,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孩子是未来。”

  当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倔强的王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加快捐资助学的脚步。就在化疗进行第五个疗程的时候,王娅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将本应用于治疗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就这样,一笔3万元的捐款汇到基金会账户上。不仅如此,王娅还将仅有的也是最大的资产--一套商品房捐赠给基金会,用以资助更多的贫寒学子。

  2月16日22时21分,王娅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按照她的遗愿和生前协议,她的遗体被送到了天津医科大学,这位生前坚持助学助困的普通女工,在身后为医学教育事业燃尽自己的光辉。

观《孟佩杰故事》有感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00字8

  王娅,一个普通的名字,连日来在天津市民口中传颂。

  王娅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她致力慈善事业三十余载。今年2月16日,与胰腺癌抗争了11个月的她静悄悄地走了。在弥留之际,王娅听说资助的学生家里发生变故,不仅从治疗费里拿出2000元捐赠,还再一次和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签订了20万元的债权捐赠协议。2月20日,王娅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天津市红十字会向王娅的家属颁发了她公益路上获得的最后一张证书——《遗体捐献证书》,她成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遗体捐献者。

  王娅从1985年开始致力于慈善事业,30余年奉献爱心、捐款捐物,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留下的爱心。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让王娅深受感动,随后她通过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去年3月,当66岁的王娅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却向基金会捐款3万元,更将名下唯一房产无条件捐出用作助学。

  王娅在遗赠书里写道:“我一生行善,已将生前主要财产捐赠,帮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而今卧于榻上,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