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精】《孔子》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观后感1

  看完《孔子》电影后,心情非常激动,同时也被孔子的“仁”“礼”思想和他以及他的弟子们的治学精神感动着……其中,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孔子的弟子——颜回!

  颜回在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很少,共有五次出现,而且每次的镜头不到五秒钟,只有在他临死前的镜头拍的最详细。

  他的死是因孔子的书而死。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正在赶路,冰天雪地。地上、湖里全是冰,当他们要穿过湖时,突然湖上有块冰裂了,车子和书卷都掉进了湖里,这些书卷可都是老师一生的心血啊!颜回不顾一切的一头扎进湖里,奋力抢捞那些书,他一次又一次的把捞上来的书送到冰岸上,然后又一次次的返回湖底去捞那些书。颜回本可以游上岸来的,可以不用去捞那些书,可是他做不到,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书落到湖底……当他再一次扎进水里时,他太累了,最后筋疲力尽,再也没有上来…看到这里,我感动得哭了,我相信同学们也流泪了。

  在颜回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无畏的精神,由此也体会到了两点。

  第一,他十分尊敬他的老师,因为他可以不顾惜自己的生命而去保护老师的书,他认为老师的那些心血比他的生命都重要。第二,颜回是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有信仰的人,当信仰和生命两者只可取一时,他就会把生命置之度外。而颜回的信仰就是要发扬孔子的思想,而这些信仰都在他的老师孔子的书中。

  颜回保护的不是简单的几卷书,而是他的伟大的——信仰。

《孔子》观后感2

  这个寒假,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对此,我很是感触。

  对于孔子,我们也已经对他的了解很少了,我想,我们这些后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这些中华民族上以往的历史。

  影片中感触最深的,是梦想与现实的冲撞。孔子从政,期望实现自我的社会梦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我的梦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能够将他的思想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的.事不如自我所愿,不完善,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梦想的情境。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那里,我们也仅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靠于别人。不要只是替别人着急,看到自我应当做的,才最重要。这样,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梦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孔子应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应对困难不畏缩,应对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必须要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观后感3

  中国有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以前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当我看了《孔子拜师》这个故事后,我全明白了。

  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在行走时发现两个孩子在争论,便上询问。当两个孩子从孔子学生口中得知自己面前的就是孔子时,就请孔子回答他们争论的事。可孔子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老老实实说不知道。两个孩子讥笑大学问家也有不懂的地方。孔子的学生问孔夫子,他为什么要说不知道?孔子告诉他做人要好学,不懂就是不懂。过一会儿,孔子问一个孩子许多难题,都难不倒他,可孔子却答不上他的问题。孔子甘败下风,决定拜他为师。

  故事就是这样简单,就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好学,不能不懂装懂。对啊,人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你看,孔子那么大一把年纪,人们还把称作大学问家,可他呢?遇到不懂的地方,还是要请教人,还向刚出茅庐的黄毛小子拜师,多么值得人学习,佩服啊!想想现在,有的同学成绩特别好,可体育呢?德育呢?动手能力呢?有许多人会超过这些佼佼者,那些好同学,是否也应该向他人学习呢?别人出色,你可以学习,补你的不足呀。而不该在别人有了进步,作出成绩,得到荣誉时就不高兴。孔子不是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

  总之一句话,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观后感4

  《孔子》这部电影已经放映好久了,可我一向没机会看。昨日午时,学校说全体师生一齐观看《孔子》电影,我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与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坚硬的、冰冷的冰上艰难地行走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驾着马车,马车上装满了书。突然,冰裂开了。刚刚好,颜回、马与书一齐,“扑通、扑通”地掉进了刺骨的湖水中。颜回不顾自我的性命,将沉入湖底的书一点一点地捞上来。连爱书如命的师父孔子都对他大叫:“回来,回来!”可是颜回毫不理会,继续捞书。最终,颜回永远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那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的时候,我家里的书也会“生病”:比如,书皮烂了呀,书皮折角了啊等等,数不胜数。我见了,很少给它们“治病”,置之不理。它们一个劲儿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那里,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热。颜回不顾自我的性命,还要将书捞上来;而我呢,书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远啊!

  于是,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必须要爱护书,见到书“生病”了,立刻就给它“治病”,我相信自我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