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摔跤吧,爸爸》有感

时间:2021-08-31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摔跤吧,爸爸》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1

  带着好奇心和弟弟一起去看了第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刚开始看到这个名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搞笑片,没有往励志感动这些方面多做一点点猜想,直到我带着情不自禁的泪水看完了,才真正的被触动到。

  情节说来非常简单,就是一位平凡的父亲引导了两个女儿走向成功的故事。但是简单却不平凡,简单却让人感动。主人公曾经是一名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而放弃摔跤。他希望可以让儿子帮他实现人生的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结果生了四个女儿。沮丧的他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两个女儿身上惊人的天赋。让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够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赛场上,为了国家和她们自己赢得荣誉。于是父亲下定决心培养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念头越发坚定,从最简单的跑步开始训练,无论刮风下雨,伴着鸡鸣,她们就在父亲的催促声中起床了,围着一片看不到边的麦田跑着,而父亲就骑着那辆破旧不堪的摩托车监督着她们。慢慢的训练变得艰难起来,有一次甚至要求她们直接跳到河里面,渐渐地,她们剪去了飘逸的长发,穿起了经过妈妈改造的堂哥的衬衫短裤,完全成了个假小伙子。这样一来,无论是学校的同学还是街坊邻居都对她们指指点点。但是即便如此,父亲还是坚定自己的做法,为了给女儿增强体质和卖鸡肉的店老板谈价还价,为了给女儿好的训练场地自己在麦田的一角搭建了摔跤场,为了能让女儿能够参加和男人摔跤的比赛而与评委大打出手……这其中让人感受到的是满满的伟大的父爱。更看到了为了能够实现梦想父女三个人一起奋斗的心酸历程,让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或许是看到父亲为了能够让女儿吃肉补充营养与店老板谈价还价的窘迫,或许是看到吉塔第一次在那个小镇举行的摔跤比赛上赢得了高猛的男人的那种激动,或许是父亲在一次次大大小小吉塔和巴比塔比赛场上对她们的期望及鼓励……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世界性的比赛上,吉塔在父亲日复一日的苦心教导及学校的专业训练后,成为印度史上第一位获得冠军的女性,这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父女三人抱头痛哭,那是幸福的泪。

  其实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故事,但却让人深深感动,即使我们都平淡如叶子,但也能给世界增添一丝绿意。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不够勇敢,不够自信去拥抱我们的梦想。为什么不再多迈出一步呢?为什么不再去试一试呢?为什么不再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下一个世界冠军就是你!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2

  等了很久终于和会长看成了摔跤吧爸爸 片子稍长但完全没有长的感觉 节奏紧凑 斗志昂扬 几乎无懈可击 从小村落出来怀揣着冠军梦的爸爸 强行让孩子走上摔跤的道路 都没有觉得非常反感 想通过下一辈续梦的长辈很多 方法失当的不在少数 这个爸爸爱得深沉 两个小姑娘浑然天成 有独立的个性又不失孩子气的反抗 五点起床 锻炼 和男摔跤手pk 血液里真是有摔跤的天赋 不然强扭的瓜不会很甜 偏执的爸爸魔鬼训练 又在孩子睡着的时候去给她们揉脚丫子 谁说的女孩子不如男孩子 没有人愿意去她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她们可以自己选择伴侣 三观正确得天地为之动容。

  片子的咖喱味很浓郁丰满 热心的乡里乡亲 天使投资--卖肌肉的小哥 提前把广告都卖掉了 职业陪练大表哥 骑在木马上摸马毛的纯真和可爱 包容心极强的妈妈 投机的摔跤场老板付出了努力 不一定会成功。

  因为配齐成功公式的变量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付出努力了一定有回报 或大或小 或悄无声息离开了领路人的自我判断和独自战斗是最后的圆满 伯乐再怎么重要 路得自己跑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张力就是强劲 如果可以打6星 我绝对不含糊和会长遇见了阿米尔汗和导演先生 遇见了穿着汉服的迷妹团 白捡的惊喜愿天底下的俊才都能遇见伯乐 都能执着地握着梦想 一步一步接近梦想 享受努力的甜蜜。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3

  今天,我不想从女性的地位和奋斗来谈这部剧,只想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从教育的角度来讨论这部剧。

  龙应台曾写给自己的孩子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剧中的.父亲与龙应台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努力培养自己的女儿成为优秀的摔跤手。他把孩子们培养成摔跤冠军,让他们逃离传统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模式,逃离女子只能在繁琐的家务中生活的人生。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有他未完成的人生梦想,虽然,我不主张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但是,如果他们身上的天赋已显现出来,为何不加以指引。

  剧中的父亲是一位有激情有情怀的摔跤手,他热爱这项运动,又以为国家争光为人生信仰。虽然处处遭到嘲笑、打压和排挤,他仍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训练着自己的女儿。当他是一名教练的时候,他掩藏起父亲的柔情和关怀,以严厉和苛刻来要求女儿。只能在深夜去为熟睡的女儿揉脚,默默地注视着女儿远去的背影。他的严厉教会女儿,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靠爸爸去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这种绝地逢生教会女儿更加沉着,更加坚强。

  剧中的父亲是真正地关心孩子,为孩子的人生负责,重点是教会孩子如何是奋斗,如何去过更有意义的人生。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4

  当你听到一个女孩的头发被无情地剪掉,被逼着穿短裤、学摔跤,还得忍受世人的嘲讽,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们的爸爸时,你们一定会觉得她们的爸爸很坏吧,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印度,每个女孩一出生,几乎就和锅、碗、瓢、盆为伍。到了14岁,就要被送到一个毫不认识的男人面前给他当老婆,没有一点儿自由。然而,电影中的吉塔和巴比塔却并没有这样,因为她们成了一个摔跤手——她们能成为一个摔跤手,是因为她们有一个好爸爸。

  为了让她们摆脱这传统女孩子的悲惨宿命,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做出了让她们当摔跤手的决定——即便说了,她们也不懂。正是因为不懂,所以,一开始,她们对父亲的做法并不理解,而是选择了“顽强”地对抗,直至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电影中,父亲用他那无私的爱助女儿脱离了悲惨的“宿命”;现实生活中,我的父亲用无私的爱为我撑起了父爱的蓝天。

  小时候,我的右脚走路总是一撇一撇的。省里的医生说,那是发育不良,长大后可能要做手术。当时,我还小,印象中根本没有这回事,直到后来妈妈提及才得知。起初,我以为是身体慢慢自己长好的;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为了我的脚费了多少神,操了多少心。且不说他一次又一次带我去找医生,也不说他逢人便打探治腿良方,单是花掉的钱就可以盖一栋楼了。到后面,发现找医生也没什么用,父亲就用笨办法,一点一点地扶正我走路的姿势。尽管他一有时间就拼命地把我的歪过来的脚,用脚顶回去,但也无济于事——连妈妈都有些灰心了,可父亲一直没有放弃,还是四处留心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治好我的脚。有一次,他去上海的时候,发现有一种矫姿鞋。那是一个品牌货,价格非常贵,差不多就要爸爸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可爸爸想都没想,立马就给我买一双——只为一个可能。说也奇怪,自从穿上这鞋后,我的脚走路就开始从歪变得不歪了。渐渐的,我的脚走路的姿势就恢复正常了。可以这么说,没有父亲,我现在走路还将原来那样,一撇一撇的。可父亲从来没有向我提及此事,如果不是妈妈告诉我,我都不知道自己的脚曾经有问题,更不知道仅为我的脚,父亲就曾为我付出这么多!

  父亲用无私的爱,为我撑起了父爱的蓝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报答他!

  教师点评:习作按“引、议、联、结”的顺序,回顾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更是紧密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起了爸爸为矫正自己腿付出的艰辛,同样是父亲,同样是“无言”,同样值得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