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少年犯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犯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犯观后感1

  星期三的晚上,因学校要求,我和同学一齐观看了一场老电影《少年犯》。

  电影开篇镜头是一台警车,拉着新进少年犯来到少年管教所。车中的一个孩子,往车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亲在追逐他的车。镜头跟着母亲和妹妹走,妹妹从人行道跑到车道,从车道跑到人群中,之后绊倒了,举着伞过往的人们淹没了他的妹妹和妈妈,这个车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头。远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声,天空仍然下着蒙蒙的细雨。这个镜头显得十分悲伤,我在想:或许,这个孩子的心必须很痛,他或许在流泪。

  这电影中最突出的是方刚。从我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社会的流氓。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在睡觉。同学好心叫醒他让他注意听讲,可他一醒来却是一拳将同学打倒,并且使老师的眼镜打飞,公然与老师对抗。队长为此打了他一巴掌,而方刚却借此谎称自我吞了剪刀,想制造混乱,伺机逃跑。但是,他良心未泯。他看到队长们一向鼓励他,抢救他,最后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这部电影使我重新认识了这个社会,社会上既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因犯错而进入了少管所而受管教,但是为什么青少年明白法律,仍出来做错事,从而走上悲惨的道路。我想,也许是家长的教育的不足,也许是自身对自我已经完全放下,对一些不能理解的事实而低头,对生活不抱任何期望。这部电影启示我们:我们要明白法律,我们不能辜负家长们的期望,家长们也应好好地教育孩子,不能教坏孩子,不能使这些祖国的花朵凋谢,我们应对种种的不公平也要抱着用心乐观的态度去应对,完美的生活等着我们。

少年犯观后感2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到县文化馆观看预防青少年犯罪图展。这里图文并茂:一幅幅图片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段段文字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一对兄弟,哥哥被人打了,回到家后,弟弟知道了,他很气愤,就和哥哥商量去找那人报仇,他们奋力地发泄着自己心中的愤怒,没想到居然把人打成了重伤。当然,他们兄弟俩也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个故事让我们触目惊心,才十几岁就竟然会这样!花一般的年龄,他们却早早地枯萎了。他们只能在高墙大院里想象同龄人的幸福生活。他们错就错在当时太冲动,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打架其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反而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麻烦。假如他们当时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一谈,就会消除对方对自己的误会。古人说:“忍一言,风平浪尽;退一步,海阔天空。”弟弟假如忍住一时之气,不和哥哥商量去报仇,那就不会有这悲惨的一幕,也就不会耽误自己的一生。

  可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还举不胜举。青少年往往是非不辨,法律意识单薄,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才酿成了大祸。通过这些教训,我们应该学习法律制度,提高法律意识,明辨是非,冷静地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我们是“祖国的花蕾”。学校寄予我们厚望,家庭更是希望我们能像太阳一样散发出灿烂的光辉、拥有美好的明天,希望每位青少年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少年犯观后感3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少年犯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们感慨万千。下课后同学们纷纷议论他们的犯罪原因。

  看着那一个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少年,穿着灰色的囚服,剃光了头发,带着手镣和脚扣,周围是电网。简直是让他们插翅难飞,如果他们没有犯罪,现在也会向我们一样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呢?是冲动,不是。是为了一己之私,也不是。问题就出在他们——不懂法律。“法律”这个词让人们想到的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尊严,他就在这个社会上无法立足,而更何况一个国家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句话已流传至今,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的制定法律,人民也得遵纪守法,不能胡作非为。

  那他们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父母、亲人呢?影片中有一名中学生因犯罪被带走,他奶奶天天盼,日日哭,把眼泪都哭干了,最后眼睛都哭瞎了。如果他们在做事前都好好想一想;这样做对吗?这样做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吗?这样做对父母有影响吗?如果他们能认真考虑这些问题,那就好了。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觉得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养成乱花钱、吸烟、喝酒、去网吧、迪厅等的坏习惯。我们要远离犯罪道路,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不和社会底层的小偷、强盗等人在一起。

  让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改变坏习惯,不走上犯罪路。

少年犯观后感4

  梁浩然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这部电影叫少年犯。这部电影的主要剧情是:少年犯方刚、萧佛、沈金明等人被押送进市少年犯管教所。《社会与家庭》杂志的女记者谢洁心前往采访这些少年犯。方刚桀骜不驯,因持刀伤人被判刑。萧佛是屡教不改的惯窃犯。沈金明对自己受黄色手抄本的毒害非常悔恨,想努力改过自新。一日,冯队长因一时激愤,打了方刚一巴掌,赵所长严厉批评冯队,方刚撒谎想趁机逃跑。但他目睹冯队长等人千方百计抢救所谓吞下剪刀的自己后,决定坦白悔罪。家长接见日那天,唯独方刚、萧佛没有见到父母。绝望的方刚真的吞下剪刀,幸被及时救下。经过冯队和谢洁心的苦心开导,方父到医院去看方刚,使他重新获得了希望。沈金明在管教所刻苦学习,表现出色,被提前释放,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大学。谢洁心深感自己有责任呼吁社会不要歧视失足青年。而正在此时,她接到电话赶回家中,却看到因自己忙于工作而忽视的儿子被押上了警车。

  这部电影可以看出这些少年犯大多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也有的是过度溺爱,而承受不了打击,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然而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千方百计的教育他们。鼓励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与他们相比我们就是幸运的宠儿,父母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老师把我们带进知识的海洋,生活得比小鸟还要快乐,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同时我真心希望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能够改过自新,健康快乐的成长,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