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时间:2021-08-31

  第二篇

  这部差不多三个小时的影片,前面的两个小时其实都是在为后面的半个小时做铺垫,1900与麦克斯的对话才是影片真正想说的话。1900无父无母,没有生日,没有出生登记,没有身份证明,没有职位……一个正常的身处自己造出来的社会的人该有的不该有的一切他都没有。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没有一切束缚,享受着自己的孤独。孤独这个词有时候用在他身上其实不是很合适,他有着一个大家庭,比我们更大的家庭——船上的工作人员都是他的家人,从丹尼到船长,无一不对他关怀备至,呵护着他的成长,后来他还拥有了真正的知己麦克斯,拥有音乐这位精神伴侣。但是为什么说他孤独呢,我们很多人的精神家园都立足于土地之上,1900从未踏上陆地一步,所以我们定义他为孤独。其实船就是1900的根,大海就是1900自由驰骋的精神家园。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我们做了很多自我矛盾的事情。害怕孤独,于是开始群居,族群、村落、城市,最后却又把彼此隔绝起来了;寻求保护,于是建造房子,房子越来越坚固,危险却还是如影随形;想要温饱,却又让一日三餐变成重担;渴望自由,却又用各种社会关系把自己束缚起来……人类最后把自己的家园变成了牢笼,孤独的牢笼。我们其实都是羡慕1900的,他拥有真正的自由,不必为了各种证在政府部门之间跑来跑去,不用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劳碌。即使我们拥有各种存在的证明,当我们逝去之后,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虚的,唯有身边的亲友记得你曾经存在过。

  如果我是麦克斯,大概也不会强迫1900下船,我估计会想要跟他一起粉身碎骨同葬海底。1900称陆地“是上帝的钢琴”,我觉得非常贴切。人类一直认为自己很强大,特别是今天科技的发达,潜入海底、探索宇宙,看起来是无所不能了。但我们是不是“选错了位置”呢?这琴键对我们来说会不会太大了?一个干干净净的温馨的家,温饱的一日三餐,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也许有人会说人类已经进化到高级阶段,在满足更高层次的追求。但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最基本的需求么?甚至这些在今天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了。我对1900最后那一段话深有感触,“老天,你看到那些街道了吗?光是街道就已有上千条。你在陆地上该怎么办?你要怎么只选择一条街……只选择一个女人,一间房子,只选择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只选择观看某个景色,一种死法。整个世界,对你而言只不过是个重担。”“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女人,是个太长的旅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个我不知该从何谱起的乐章。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但更好地是,我可以步下人生的舞台。毕竟,对人们而言我并不存在。”

  1900的一生颇有点悄悄的来悄悄地去的意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有他自己的人生舞台。虽然他不能选择何时开幕,但他选择了何时谢幕,对吧。

  第三篇

  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

  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

  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

  第四篇

  海边的细沙洴澼在湛蓝的浅滩里,微风拂过海面,泛起世间最美的涟漪。无边的光向四面聚拢,投射世间的美好。黄昏的海,晚霞与蔚蓝酿就炫目的晕。那一抹光的猩红,海底深处,恍惚中那是绚烂的圣地。面朝 大海 ,春暖花开。

  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像,看见美国。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就像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不知道为何,这几天难以入眠,耳畔总是响起 流水 的声响。又或许是在睡梦的世界里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仓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洁净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从天穹微弱的呼唤,血脉中来自蔚蓝的亘古复鸣。那是海水圣洁的遗体,涤荡世间的黑暗。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们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 寻找 人生 的圣地。殊不知我们早已身处其中。

  侧耳 聆听 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 岁月 的圣地。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人们从中诞生,海就是我们的母亲。从氨基酸道蛋白质,从细胞到胚胎,从弱小到强大,我们从中一步步地走来。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 包容 着我们,为我们孕育 文明 。人类同时也一步一步了解 自己 的母亲。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她,同时她也进一步地付出。当海上军事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强国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劳。当无边的硝烟蔓延,一条又一条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伤。

  海洋的 历史 就是一段人类的发展史。海洋与 中华 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拥有者“四海”,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在海上,我们既有过卓越的功勋,也有着屈辱的曾经,但我们相信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经久的 回忆 在脑海缓缓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圣洁覆盖了一切。曾几何时,我们忘却了一切,以为离开了海。但海与天空一样,包裹着我们孱弱的身躯,用 温暖 的心为我们付出一切。我们其实并没有离开海,血液是圣洁的分流,他与我们同在。

  詹·耶·沃尔德曾言:日子像纸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来。是的,那是我们共同的圣地,永远……  第五篇

  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的1900,用琴键抒写他辉煌的人生。他的一生仅仅只能掌控这88个琴键——用音乐找寻到童年的快乐,用音乐表达情感,用音乐描绘海船上的生活,用音乐去求爱,用音乐去抗争技巧,用音乐与海啸一起舞蹈,用音乐宣泄心灵的孤独……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方,没有人能将他带离他的世界(海船),没有人能发觉他的死亡,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孤独。他活在他的世界里,他活在音乐里,他活在海上,他活在了一张被修复的唱片里……

  他是整个海船的精灵,当他想消失时,没有人可以找到他。他总是用音乐去表现自己的存在,与人交流,欣赏着海上一波又一波的客人所带来的快乐,把他们的面孔所隐藏的故事用琴键的弹奏娓娓道来,给身边多少人带来了欢笑和感动。他喜爱在下等仓里,为辛苦一天的人们演奏,他的灵感时时都在爆发的状态,只要他坐在琴键前,静静感受周围的空气,一切美妙动听的旋律就能从他的手指下飞舞出来,引领着穷苦人一起跳舞。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因为他从小就被一位海船烧炉的黑人收养,黑人是在钢琴上发现他。黑人用宽厚的大手抱起他,从此开始一段美好的童年。他目睹了下等舱里人们的喜怒哀乐,在黑人因工逝世后,是一大家子的炉工把他抚养大的。所以他要把最美妙的音乐全部献给劳苦下等舱的人们……

  他的声名远播,吸引了钢琴高手特地上船跟他比试一番。可他能将摆放在钢琴边上的香烟自燃的超高技能,让只懂技术的挑战者输地心服口服。纵然如此,他还是爱在下等舱自我陶醉的创作。一日,他在舷窗上发现了一张惆怅的脸孔,是那么忧愁,在海风中飘拂的秀发让他心中腾升从未有过的情感,他情不自禁地在琴键上弹奏出内心的感受……是爱给他了一股冲动要走出去,让爱能延续。可当他站在搭梯上,他无法面对抛弃自己世界的恐惧与迷茫,他留下了。

  “There're 88 keys on the keyboard, I can control. But there're thousands of streets in city ,I can't control, only god can !!! ”影片结尾时,他道出了他的恐惧。他与海船共存亡,在最后的一声巨响中,他消失了,永远地消失在海上,永远地消失在每一个观影者的眼泪中……

  又有谁能真正走出自己的世界,我们都那么渺小,世界何其巨大。活着,并追求自我的世界,才是我们人生感动的不朽乐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总】相关文章:

1.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

2.《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

4.海上钢琴师初中观后感

5.海上钢琴师英文观后感

6.2016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7.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8篇

8.《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