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巨制《异形:契约》观后感(3)

时间:2021-08-31

  人工智能AI

  很多网上的影评都把这个系列局限于AI对人类的反噬,其实并不只在此,在我看来至少有两层的含义:

  1 是否你自己创造的东西最终会毁灭你?

  阿尔法狗的围棋对弈已经出现端倪,我们到底会不会被自己发明的AI毁灭,至少这个问题就留给我们的后代去考虑和体会吧,我们应该不会看到这一天了。网上也有大量的帖子,叙述这个问题,就不多聊。

  2 当你发现自己创造的东西具有毁灭你的生存的时候,你的选择是什么?

  在《终结者》电影中天网启动之后,你的选择是什么?毁灭还是任由发展?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当上帝创造了完美的伊甸园之后,放了两个人,亚当和夏娃,他们在蛇的怂恿下吃下了智慧果,有了自我意识(故事请参照圣经创世纪),你作为上帝,是任由他们发展还是当他们有了摧毁伊甸园的文明之后要挟你你选择毁灭了他们呢?

  似乎这两个问题非常哲学,这也是接下来我要讨论的选择这个问题。

  David

  当Peter 创造出David之后,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David有自主的意识,他没有选择毁灭,而是研究,并且完善第二代的沃特。让我们试着在David的眼中看问题。

  基础就在于David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识,能够成为人的条件具备了(精神方面,肉体并不具备)。但是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分辨是非,才是作为人和AI最大的区别吧。再加上David是永生的,所以看待问题上并不需要用“人”的角度来出发,这也契合了吕克贝松导演的《lucy 超体》,当你与天地同寿,并没有死亡的限制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这也就不难理解David 这个复杂的个体的选择。

  从背叛主人开始,包括了复仇,而这种顿悟在人类和工程师的视角来看,是具有毁灭性的,当自己创造的东西超越自己,甚至超越创造自己的神之后,人类的迁徙,繁殖,工程师的探索,利用异形来消灭对于David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那么David心理历程就很自然的转向了“创造”,完成了从被创造到创造者角色的心理转换。

  这种转换经历了很多层次和阶段,而细细看来这两部电影,这种转变都是有迹可循的。过程就自己去探索,我不多说了,但结局就在于他明白知道“黑水”具有毁灭性,同时也具有进化一切的能力,那么在他的心里,自己变成创世主,进化自己认为完美的物种,就成了自己在这个宇宙中的意义。  2017年科幻巨制《异形:契约》观后感【篇二】

  《异形:契约》的故事是发生在《普罗米修斯》的十年后,并且这部电影的恐怖色彩在整个异形系列里仅次于79年的首部《异形》。

  牛奶妹从散场的人潮中挤出来,写下了第一手的观影体验。

  1.一定要选择灯泡亮度高的影院,因为全片90%是夜戏。

  2.有明显删减痕迹,几乎无一个异形正面特写,煞费苦心。

  3.即使是删减版,同样少儿不宜,音效和气场足以吓尿你。

  4.没有填《普罗米修斯》的坑,反继续挖坑,一条道奔着“三部曲”而去。

  5.有两个法斯宾德,请观看注意名字区别,以及很有层次的演技。

  6.瓦格纳的一曲《众神进入英灵殿》是为题眼:众神之末日,烈火延烧英灵殿,火焰将使指环洁净,回到莱茵的少女手中。


 

2017年科幻巨制《异形:契约》观后感

1.《异形:契约》观后感

2.2017年《异形:契约》观后感

3.恐怖电影《异形:契约》观后感

4.2017冒险科幻巨制《太空旅客》观后感

5.生化动作巨制《生化危机终章》观后感

6.贺岁饕餮巨制《长城》观后感

7.2017冒险奇幻巨制《新木乃伊》观后感

8.2016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