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观后感「教师篇」

时间:2021-08-31

  教师关于《基石》的观后感_第1篇

  学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以及所有中层干部集体观看了由广东省委组织部制作的专题片《基石》。

  该部专题片的内容选自我国抗日时期和国内革命时期,讲述了一曲曲悲壮的革命事迹、一幅幅气吞山河的革命画卷,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名字,李淑桓、李梨英、何瑛、何兰欢、何丽清、彭湃、李卡……这些英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我,触动了我的思绪,震撼了我的灵魂,让我深受鼓舞和教育。回顾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历经九十二年的风雨洗练,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从弱小不断走向强大,发展到今天拥有八千多万名党员的一个庞大的执政党;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战胜一次次艰难险阻,闯过一次次惊涛骇浪,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除了诸多方面的原因之外,一个重要的理论法宝就是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大兴群众路线之风。观看《基石》,让我更深刻的领会了群众路线这个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我相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观看专题片《基石》,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历史经验,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认认真真教育学生为标准,不以成绩优劣为标准

  观看了《基石》,我感触颇多。我是一名基层的教师,我该怎样向革命前辈们学习呢?怎样才能为党和国家做出应有的努力呢?我认为,我现在就是要认认真真的,勤勤恳恳的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时刻按照教育规律教育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二、做好本职,在教育中服务学生,但绝不能宠溺学生

  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基层人民教师,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去努力:三“爱”:第一“爱”是爱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就是师德。要做到这第一“爱”要具备四个‘认真’和三‘不’的品质。四个“认真”即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三“不”就是指不应付一节、不马虎一件事、不潦草写一个字。第二“爱”是爱学生,一个不放弃,这就是师德。具体怎么做,呼老师也给我介绍了她的方法,即爱生四法:爱‘好’生:从严要求,爱的长远;爱‘中’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爱‘调皮’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爱‘特殊’生:处处体谅,细心关怀。第三“爱”是爱班主任工作,舍得下点工夫。在班主任工作上,呼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四下“功夫”:1、在培养上下功夫;2、在活动上下功夫;3、在管理上下功夫;4、在教育艺术上下功夫。

 教师关于《基石》的观后感_第2篇

  影片《基石》展示了东江英烈的可歌可泣的壮烈画卷,讴歌了“英雄母亲”李淑桓、“红军阿姆”李梨英为了革命奉献出一切的崇高革命情操和彭湃、李卡等一大批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影片重点讲述了人民群众如何在腥风血雨中支持革命、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东江纵队游击队员、掩护红军战士等感人事迹,真实再现了当年共产党员、革命战士和群众之间生死相依、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诠释了“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和爱戴,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是人民,奠定了党的事业的基石”的真理。

  影片《基石》场面感人,立意高远,主题深刻,让我的灵魂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让我不由得想:“我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我们从中要获得什么启示?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做才能不辜负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牺牲的革命英烈?”

  我想起了古代大儒、被尊为“亚圣”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最尊贵,其次是国家,国君地位最轻。在封建时代,孟子有这样的民本思想,实属难能可贵。从今天来看,我们不难理解,国家是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国家领导人是人民选举出来的,因此,老百姓是国家的主人。战国时荀况在他的著作《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贞观政要·论政体》中有这么一则著名的对话:“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民,唐太宗名世民,唐人避讳,用“人”代“民”),水也。水能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坦荡对话。这些话无非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老百姓才是天下的主人,只有老百姓能罢黜国君,颠覆一个个腐败没落的王朝。同样的道理,只有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国家才能走向兴盛和富强。因此,古人的智慧、理性思考的光芒,同样能够照亮我们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这样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什么要回顾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什么要强调坚持走群众路线?因为现实告诉我们,不少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已经将群众忘在脑后,对群众漠不关心、冷酷无情,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坏群众利益。近年来中央巡视组曝光的典型案例,中纪委查出的重大贪腐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在我们的身边和周围,群众也不时在议论,一些领导干部卖官鬻爵、贪图享受、腐败堕落、高高在上、远离群众,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疾苦,甚至置人民群众的死活于不顾。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掀起雷霆之风来荡涤腐败之气,要彻底治理“四风”。只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的领导干部才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身段,躬身为民,真正做人民的公仆。才能摈弃官本位陋习,与官僚主义决裂。才能为民谋福祉,多做为民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

  历史告诉我们,脱离人民,甚至与人民为敌,必然遭到人民的唾弃,轻则事业受阻,重则亡党亡国。我想。《基石》强调人民群众对革命的重大贡献,强调人民群众是革命胜利的基石,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回顾历史,必然要展望未来。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我们应该如何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如何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谋?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摆在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好提供了一个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平台。我们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我校实施的“三点两线工作法”和清理学校权力清单的举措,正是我校加强作风建设,治理“四风”的重要手段。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不打折扣、不走过场,则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坚持群众路线就能落到实处。

  就我个人而言,虽不是校级领导干部,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中层干部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自身的形象也关乎党的形象。因此,密切联系群众,也应从我做起,要少一些小官僚习气,多一些为民务实的正气。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要多与一线岗位员工接触,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心声,并向校领导传递,使下情能够上达,帮助领导收集信息,以资决策参考。要通过勤恳扎实的工作来助推学校的办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力戒慵懒散现象在自己身上出现。在党委办这个重要岗位,要发挥党委中枢的作用,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力求使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扎实、生动、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