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电影《天才捕手》观后感(2)

时间:2021-08-31

  传记电影《天才捕手》观后感二:

  一本好书是如何来到读者的手中?一个作家是如何迎来事业的高峰?《天才捕手》用平实的镜头向我们诠释了“伯乐与千里马的日常生活”。

  托马斯·伍尔夫之所以能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与麦克斯·珀金斯的发掘和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影片从两个人的日常生活入手,真实还原了一个文学巨匠是如何诞生。作家和编辑对于稿件的讨论,一个文字、一个段落应该如何组合;作家对于自己的文字爱惜备至,而编辑则需要通盘考虑全局,两者的矛盾和交锋也如雷鸣闪电般惊心动魄。最后,为了书能够顺利出版,双方都要妥协,达到一种统一。影片很朴实无华,无论是描写伍尔夫和珀金斯,和家庭和朋友,还是描写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用的都是平视的角度,让我们了解他们是普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缺点,让我们觉得这部电影很平易近人。

  影片讲述的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那时正是美国大萧条时期;因此,影片的画面和光线都很暗淡,暗示着那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年代。伍尔夫的《天使、望故乡》也是在无数出版社拒绝出版的情况下,才遇到了珀金斯所在的出版公司,从而使他一飞冲天。影片的画面色调和光线自始至终没有改变,无论是家庭生活场景、办公室场景,还是富丽堂皇的宴会场景、欢快嘈杂的酒吧场景,一切都是灰蒙蒙的,让人觉得无聊和萧索。也许,只有萧条年代才能诞生很多文学巨著。因为,文学在此时就是社会大众的“白日梦”和“精神鸦片”。

  影片真实还原了这一批著名作家和编辑;这些人身上的光环褪去了,我们也看到了他们普通的一面。伍尔夫为人真诚又自私自大,说话口无遮拦;面对成功,他显得狂妄而不可一世;面对菲茨杰拉德的窘境,他极尽挖苦讽刺的才能,让对方出丑。对于写作,他又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他不停地写,不停地改,不停地删;为了写作,他不惜冷落自己的妻子。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却是人们口中的才子、巨匠、“从阿什维尔走出的缪斯”。珀金斯严谨又不失幽默,他首先看到了伍尔夫的才华,竭尽所能去保护和引导这样的才华;他懂得包容、接受新思维和新创意;在伍尔夫撰写《时间与河流》的时候,一开始他还是沿用老方法,让伍尔夫删除大量段落和文字,伍尔夫为了写作和他激烈交锋。过后,珀金斯也思考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正确,自己的编辑会不会使作品走形,“我们会不会让作品更上一层楼呢?”这些场景都显示了珀金斯的坦诚和谦逊,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发掘出伍尔夫、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同样,我们也看到了菲茨杰拉德在江郎才尽后的窘迫和凄惨,看到了海明威豪放狂热的个性和不屑一顾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拍摄手法,是真诚的。我们看到这些“精英”是一群有着特殊才能的普通人,他们的内心有善,也有恶。因为他们普通,所以他们才真实可爱。

  影片的主题就是文学,我们看到了从事文学的人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我们明白了,对于他们来说,灵感和专注是多么重要。伍尔夫因为脑海中有无尽的灵感和想法,善于编故事,因此,长篇小说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菲茨杰拉德因为灵感枯竭,每天写一百多个字都要谢天谢地。有了灵感还不够,还要专注,专注到放弃一切。伍尔夫为了写作,冷落自己的妻子,即使自己的妻子吞食安眠药,也不陪她回家,最后两人终日以冷漠相待;珀金斯为了让伍尔夫更好地写书,安排他来自己的家来住,每天动用一切时间来读文字。为了伍尔夫,他放弃了和家人的一次难得的野外郊游。这种专注,近乎于残忍。然而,为了自己的内心,他们只能选择一意孤行。

  影片集结了一众优秀演员:科林·费斯,裘德·劳,妮可·基德曼,盖·皮尔斯,劳拉·林妮,多米尼克·韦斯特。主角和配角相互烘托,搭配和谐,保证了影片的质量。这是一部视角平凡的好影片,很适合文学爱好者观赏。

  文学和其他行业一样,既有光鲜的表面,也有艰辛的里子。有些幸运的千里马在历经艰辛后,能遇到一个伯乐。

【传记电影《天才捕手》观后感】相关文章:

1.2017年天才捕手电影观后感

2.传记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

3.电影《天才眼镜狗》观后感

4.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新」

5.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汇总

6.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精选

7.2016励志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

8.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