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片《月光男孩》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我遇见了一些人,离开了一个地方,经历了一些事,终于发现了自己,发现了爱,于是,他回到了爱最开始的地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光男孩》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北美新片《月光男孩》观后感一:

  《月光男孩》之所以这么精彩很大程度得益于导演本人,他本人是王家卫的粉丝,他曾说:“还没看过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之前,连电影打光是什么都不知道。”熟悉王家卫的影迷都知道,墨镜王善于用打光和手持摄影将观众带入一个影像世界。于是全球有很多为“王氏世界”着迷的影迷,而有的影迷渐渐成长为一位导演,他们的作品风格都是把观众一起带入王家卫创造的这个世界中,那么《月光男孩》便是这样一部作品。

  电影中充斥大量手持式摄影,镜头又围绕着人物旋转;故意调成低频率的画面;印象派的打光和平镜中的城市倒影,这便是一部令人痴迷的导演风格独立作。而我认为最赞的是三段式的故事中,每一段都会有那么几秒钟变换画面的比例,画面变得非常的长和窄,这应该是导演对此时主角的内心受到了抨击的一种影像表达方式吧!这不仅让观众直观的了解了人物的情绪变化,又使得电影变得非常有趣。

  综上所述,巴里杰金斯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导演,天才级别艺术家。

  关于演员 2分

  电影讲述了一个黑人同性恋由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饰演成年男主角的是特拉文特罗兹,他之前出演过B级片《弯刀杀戮》的一个配角,2016年热门电视剧《西部世界》也有他的身影。此次算是第一次做主角。但是你会发现和大多数冲击奥斯卡最佳影片一样,演员的中心都是放在配角身上的。

  马赫沙拉阿里饰演的胡安是一个在贩毒区生活的毒贩,他把毒品卖个男主角的母亲,导致男主角的母亲吸毒成瘾,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男主角的干爹,一位好心先生,在男主角一次被人追打后救了男主角,并教会了男主角要学会正视自己黑人的身份。但是当男主角问到他是不是贩卖毒品给他母亲时,他回答:“是的。”随后表情忏悔,观众也能理解他内心的压抑。

  而电影另外一位很重要的角色是男主角的母亲宝拉,她是一个妓女,嗜好吸毒,给了男主角一个痛苦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饰演宝拉这一角色的是娜奥米哈里斯,她也有望凭借此片获得她人生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女配提名,她演绎了一个年龄跨度大的黑人女性,当她年老时在戒毒所乞求她的儿子搬到城里和她一起住时,那一段也算是演技大爆发了。

  关于情节 3分

  好的影片是虽然不完美,但是又找不到缺点。这就需要剧本要符合逻辑,结构要清醒,人物刻画要生动。电影三段式的叙事,小学,中学再到成年,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此片的情节有点像《少年时代》,但是电影又不只《少年时代》那么简单。

  每年都会有关于种族话题的颁奖电影,比如奥斯卡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2016年圣丹斯最大赢家《一个国家的诞生》,昆丁的《被解放的姜戈》。这些电影都关于美国的“黑奴”历史,把血腥的真相展现出来,使得观众情绪都非常激动,但是《月光男孩》却没有这样,剧本上非常不温不火地将故事推进。电影中提到的“毒品区”实际上是美国南部的'黑人区,这里的三大特色是“脏乱差”,故事就在其中展开,而以美国黑人区为背景又是在本身地推动故事。

  电影又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真正的同性恋题材佳作不会让你觉得这是一部同性恋电影,比如王家卫的《春光乍泄》,电影围绕三个男人展开了一段都市之恋,却又将这种恋提升到了浪漫与哲理至上。《月光男孩》则是讲述黑人同性恋男孩开始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性取向的成长故事。

  男主角小时候叫”小不点“,他的确非常弱小不停被别人欺负,一次和同学在厕所中的”比赛“后,他发现了自己是个同性恋,而他最喜欢的就是在月光下看海,青年时叫”喀戎“,又经常被他非常瘦弱,他的同学欺负他,他的妈妈也是在他青年时期吸毒加剧。他的好友在海边给了他慰藉。

  却在第二天校霸的驱使下两人暴力相向。随后他恶打校霸,进了警察局。和他的好友分道扬镳,此时他也学会了反抗。男主角成年后叫”小黑“,身材魁梧,镶满银牙,他离开了他的母亲,在一天接到了他好友的电话后,两人相见,当两人回忆当年时,男主角又回到了那个”月光下的男孩“的身份。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男主角的母亲跪着哭着求男主角回到她身边,但是男主角却毅然决然说不。据说本片的编剧的母亲也有吸毒情节,可见电影也就是将美国种族歧视下,黑人家庭在区域生活中的影响写照出来。

  总结

  电影的节奏非常慢,却非常不容错过,它拯救了每个观众的心灵,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部电影便解答了这个问题,它教会我们勇敢正视自己的身份。

  2017北美新片《月光男孩》观后感二:

  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那就是即使[月光男孩]所聚焦的角色身份,非常容易让人把它划分到“政治正确”的那一类电影中,但是这并非是电影的本意。[月光男孩]想要做的,并不是一个黑人导演对这个世界的控诉。恰恰相反,它带有一种强烈的自省,一种由外及内——而非由内向外的——对于“我是谁”的追问。

  一.痛苦的自省

  从特柳赖德到多伦多,巴里·詹金斯将他的“月光”洒在了“站台”上。正如电影的官方海报:三位不同演员的面部拼贴成了一张脸,[月光男孩]用三位演员和三段式的形式,解构了一个黑人同性恋男孩童年、少年、成年的三个不同成长时期。巴里·詹金斯坦言,“三段式”的灵感源于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片中,凯龙第一次走进厨房的长镜头,向[最好的时光]中舒淇与张震在台球厅的段落致敬),电影同样也需要以这种断裂感去展现人物的成长。每到一个章节,新的演员会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同一人物的不同成长时期,这种先入为主的观感,正是展现人物变化的最直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