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甲午甲午观后感【汇总】

时间:2021-08-31

  鲁迅先生说,中国有两个时代,一个是奴隶的时代,一个是做惯了奴隶的时代。谁能保证,正走向复兴的中国不会像当初的清王朝一样。唯有高层官员以身作则,以清正为原则,以腐为耻,我们的国家才能依旧强大,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处于不败之地。

  《甲午甲午》观后感100字

  看斑驳城墙,狰狞疮痍,风中雨巷,听致远百年痛诉哀肠。

  硕大的礼堂里,静默无声,似哀似悼,似留念,似惋惜。

  落后的制度,落后的文化,落后的思想,远远淹没了舰队的强大。他们让日军的铁蹄在华夏大地上任意践踏。他们支起炮筒,将五千年的尊严抹杀的一无是处。

  甲午是一面忧伤的降旗,飘荡在历史的上空,挥之不去;甲午,是一声忧伤的叹息,萦绕在华夏儿女的耳边久久不息。

  《甲午甲午》观后感200字

  华夏的历史漫长悠远,如一条滚滚长河汩汩东流,不可回头。但我们回不到过去,却可追忆往昔,过往之成败亦可深究其因,汲之教训。商纣亡,亡于沉迷酒色,只爱美人,不求天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太平盛世下往往是暗流涌动,统治者如不居安思危,国之亡矣。

  商如此,后其覆辙者,最后一个覆灭的亡朝——清朝,终在安享太平的优越感中开启了华夏的屈辱史,割地、赔款,丧主权,出奸臣。国外的炮舰打到老巢,他们才知道历史的抉择,历史选择的是西方工业化国家,而不是闭国的大清朝。“天国物资丰富,土地辽阔”成为后人的笑柄,可笑着笑着却觉得呆滞,前车之鉴,后世不见,昔今同矣。

  《甲午甲午》观后感300字

  “人心齐,泰山移”。古人留下了很多这样的训诫,意在教导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发展,振兴华夏,弘扬国威。汉武帝时有“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的霸气,然今日为何出现“甲午战,炎黄乱”的惨剧?我泱泱大国,竟被弹丸小国屡屡所侵?

  观看了《甲午 甲午》后,我明白了很多……

  从我国自己来说,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以李鸿章为首的大儒们坚守自己所谓“仁礼”的思想防线,认为只要自己不主动出击,日军便不会侵犯。以为道义能胜过武力?以为正义能阻挡铁船?以为坐在宫中侃侃“之乎者也”御敌于国土之外?幼稚!

  第二、制度落后,体系粗糙。面对日军强势来袭,清廷仍不肯改变自己充满腐烂气息的制度。基层的信息不能及时上传,上级的命令不能及时下达,这是垂直诟病。海陆两军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竟使所谓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水师绝歌于威海卫港!多少忠肝义胆的海军将士在自己人的炮火中或自尽,或投海,就这样被腐朽的制度活活害死!

  第三、官吏贪污腐败。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大清官僚中,奢华成风,挥霍成俗。在戍边将士弹尽粮绝,衣不蔽体的时候,这些皇亲国戚们在宫中歌舞升平,品着山珍海味,谈笑风生……你们吃的是将士们的心血,喝的是老百姓的骨髓!慈禧你可知道,你祝自己生日快乐的时候,日军已经大张旗鼓地登上了山东的港湾,向旅顺伸出了索命的魔掌?悲哉!

  第四、任亲唯故。平壤一战,拥有数万精兵的清军竟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究其原因主要是统治层为争权夺势,抢夺主帅人选,在拖了半个月后竟选出一个胆小鬼。前线稍稍失利,主帅居然弃城逃跑,真为天下人耻笑!

  第五、沉醉鸦片。鸦片战争后,统治者与普通民众非但没有觉醒,反而若无其事地躺在炕上吸食鸦片,国人身体素质一落千丈,大量白银流出国外。

  第六、统治阶级的软弱。“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真的无心再作评论,面对扶不起的阿斗,纵使大清将士全部血洗疆场又能怎样?在日军粮草告急,无力再战的转折性时刻,清政府非但没有趁势反扑,反而委曲求全,贪生怕死,割地赔款,但求一和!兔子急了都会咬人,这些高官平时欺压百姓惯了,在真正的强敌面前立刻暴露了软弱的本性。泱泱华夏要你们来统治何用?

  反观日本,在美军入侵后便奋发图强,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大兴教育——真正做到了“乡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从天皇到平民,国人素质得到大幅提高,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全都在为国家之富强节衣缩食,积极筹备,互相鼓励,大兴军工。面对这样的一个对手,清廷怎能不败?

  国者,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两百年前的历史是否还会重演,不单单靠你、靠我所能决定,靠的是从上到下能否相互信任,能否团结一心!逝者安息,生者长存,愿深埋海底的数万忠魂能看到一个大国的崛起,一个名族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