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诚忠堂》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01

电视剧《诚忠堂》观后感

  作为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续集,《诚忠堂》由原著作者朱秀海老师的获奖小说《乔家大院2》改编,讲述了上一部主人公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雯长大以后,在混乱的时局下抱定革新之心,带领乔家人寻找光明之路,宏大的历史背景,革命与商战齐鸣的传奇往事,以及精良的制作成功续写经典,包括张博、潘虹、童瑶、乔欣等主演明星的表演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给经典作续是一柄双刃剑,接过上一部的光环同时,还要接受外界的对比和挑剔,这其中,作为乔家大院里独当一面新东家,饰演乔映霁的张博承受了最多的关注,毕竟,当年陈建斌太精彩太老道,要想成功接棒,绝对是个不可能的任务,需要的百分百的发挥演技才行,而令人欣喜的是,他的表演不负众望,从内外兼俱、既有深度又有爆发力的人物刻画,证明了自己值得信任,可以挑起大梁。

  乔致庸和乔映霁这一对祖孙,有一脉相承的金融天赋和晋商品质,在个性作风上则大不不同,如果说乔致庸是在清朝岌岌可危的局面下坚守信念,苦苦支撑起一个商业商国,那么乔映霁是在革命的热火袭卷下,给腐朽陈旧的商业局面带来了一场革新风暴。从乔映霁一登场,一股清流就扑面而来,穿着一身白西装,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智取俄国船主,带着同盟会的情报来到枪炮纷飞的武昌,立场坚定的呼吁张大帅停止抢掠,保住中国的金融界,领着革命党抢了自己的票号,拿着枪上前线与清军浴血厮杀。

  通过这一系列的戏码,张博演活了新派学生、同盟会成员、票号东家的多重身份,面对荷枪实弹的军队慷慨陈词,在战场上浴血拼杀,与自家票号讨价还价,在各种截然不同的情景下,人物的每一种状态都鲜活有力,而在随后的戏码中,乔映雯经过战火洗礼,看到没有银子的革命举步维艰,要想改变中国就必须人尽其责,大东家的任务就不能是拿枪打仗,而是通过金融改制,为改变国家提供经济支持。

  一样是在乱世中的创业者,陈建斌于乔致庸的塑造,张博于乔映霁的塑造,两者都是在乱世中坚守晋商的变革精神,却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前者稳字当先,忍辱负重终成大业,后者则是新一代的热血先锋,在更加复杂的局势下几经磨折,几经转变,得以百炼成钢。

  除了为国家命运而奔走冒险,乔映霁的情感戏这一次也火力全开,例如在新婚之夜的一波三折,在掀盖头之前化身落跑新郎,去追“革命战友”莲花,虽然对局势各执己见,几近决裂,却因为身份的改变和再会无期而莫名的伤感,细声叮嘱对方一定照顾好自己,张博在这场戏把复杂的深情,千言万语化作无声的关注,收发令人动容。

  回到洞房花烛夜,他又因为饮酒把新婚妻子当成为的阿莲,还讲出自己是彻头彻尾的革命党,醒来后惊慌失措的脱下新郎装,蜷缩成一团,全无平日的自信和坚定,这一段内心积的压抑与压力,都通过精神分裂式的表演释放出来,而在后面大闹乔家大院,拆戏台,砸鸟笼,跪祠堂、正家规,一系列举动恢复了霸道总裁式的刚决与果敢,雷厉风行的举动,重振家族的决心,隐约让人看到了当年乔致庸的雄风。

  从一开始的意气风发,到经过挫波折和打击,历经沉淀,重新崛起,在乔家大院大展身手,乔映霁成长的过程很传奇,也很真实,有血有肉,成功的接住了《乔家大院》这块金字招牌,凭出色的演技擎起了《诚忠堂》的大旗。

  作为年轻一代的实力派演员,张博一向以古装大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三国》中的孙权、《孙子大传》中的勾践、《苍穹之昴》中的光绪,特别是《大秦帝国之崛起》年龄跨度半个世纪的秦昭王,莫不散发出帝王的威严和锋芒,这一次通过《诚忠堂》中的传奇商人乔映霁,张博再次拓宽了自己的戏路,由此情景不难预见,他还会在荧屏上不断开疆辟土,继续上演更多的传奇。

02

  《乔家大院》续篇《诚忠堂》播出接近尾声,张博饰演的乔映霁总算与童瑶化身的莲花拜堂成亲,这虽然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爱情从此大团圆,但他们至少避免了爷辈乔致庸与江映雪爱欲不能,一辈子都是两条无法交集的平行线的爱情悲剧。12年前由陈建斌领衔的《乔家大院》,是一部足以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一席之地的品质大剧,它改写了宅门剧妻妾八卦的妖风邪气,转而在金融商战和民族大义的轨道上歌舒近现代商道沧桑,它不仅是当年首屈一指的现象级剧王,还让晋商群体异军突起,从此登上了历史文化的舞台,并成为中国近现代商业群体的脊梁。《乔家大院》改编自朱秀海同名小说,沉淀12年后,朱秀海《乔家大院2》珊珊迟来,和一般透支性续篇透不同,朱秀海通过对乔家几代人的钻研,找到了新的历史使命和人物支点。《诚忠堂》正是在朱秀海新篇的基础上续说乔家,讲述乔家第五代精英乔映霁在奔腾的近现代革命激流中,如何引领乔家继往开来的故事。这一次由新生代实力派演员张博接过陈建斌的接力棒,张博以往接触的宅门或家族戏并不多,也就上一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的荀飞盏一角,多少有点家族血统的意味,不过张博历史剧里化身大人物,却是他的主戏路之一。去年,张博除了在热门剧《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化身虚拟人物荀飞盏,还在央视主打历史大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挑梁秦王嬴稷。在此之前,他曾在高希希《新三国》、刘心刚的《孙子大传》和汪俊的《苍穹之昴》里分别化身吴王孙权、越王勾践和清光绪帝。80后的偶像明星层出不穷,但像张博这类有实力在历史剧里司职过历代帝王的,却是凤毛麟角。在张博饰演的乔映霁的身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传承,是这一人物对先辈乔致庸商道诚、忠、义的继承,是晋商之于近现代历史的商魂。想当年《乔家大院》之所以备受追逐,是因为它将一位心怀百姓的仁义商人乔致庸推送到观众视野。逢年过节,乔致庸就会命人套上车马出门巡视,看谁家穷的过不上年,就悄悄留下肉粮。他打通的一条茶道,养活了茶道上三十万百姓,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典型的义商。《诚忠堂》里莲花与乔映霁的姻缘,也是这条茶道埋下的伏笔。他看人家穷人家的小子长到14岁,就派掌柜的去收徒,乔家票号一个有身股的跑堂伙计,年收入120两银钱,远高于知县45两的年俸,而当时一个宰相年薪也不过180两。正因为乔家祖辈仗义疏财,我们在《诚忠堂》里看到乔家伙计们,为了少东家乔映霁以及乔家票号的利益,可以去拼命。当然,我们在乔映霁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继往开来。乔映霁和他爷辈乔致庸的最大不同,首先在于他的革命党人身份。故事开篇乔映霁即以革命党身份现身武昌首义,连偷带骗从自家票号里掏出210万两纹银支持革命,甚至还上前线奋勇杀敌。乔映霁这一若隐若现的身份,裹挟着一整个乔家大业在历史洪流中风雨飘摇。革命成功后,乔映霁一面要引领晋商票号银行化改制,统一官银号并实现山西货币统一,一面还要因对袁世凯复辟倒车的碾压,以及大军阀阎锡山的各种盘剥,此外,他还要应对山西民政长官金永,以及仇家崔百万的算计。从人物塑造上,张博的使命一点都不比当年的陈建斌来得轻松。因为处在历史奔流的革命年代,变化太快节奏也更快,凡事往往来不及深思熟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每必须在枪口下完成生死和大义兼顾的突围。加上时局不稳,必须做出领先于时代的预判和决策,不仅要从时代危难的罅隙中图谋家族自保,还要努力考量如何从金融的角度为民族谋求出炉。陈建斌的使命是塑造一个兼剂苍生的义商,而张博除了要承袭这一精髓,还要在此基础上塑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报国,或说经济救国的义商形象。陈建斌当年的塑造是有想当自由度的,因为那时候的晋商形象没有先验可循,完全可以由着自己对晋商的想象以及理解来塑造形象,而张博除了要在陈建斌塑造的晋商体系下完成表演,还要在这一人物的身上兼容革命者的要素。而且乔映霁的革命党身份并非杜撰,他是有严格的对照原型的。当年《乔家大院》乔致庸的原型就叫乔致庸,而今《诚忠堂》里乔映霁对位原型则是乔映霞。乔映霞早年曾赴清末唯一对外口岸广州十三行学艺,接受过近现代商业意识的启蒙,同时深谙晚清没落和腐朽的所在,他接触并加盟革命党并不仅不足为奇,也确有其事。在中原大战时,阎锡山曾想以25元旧币换1新元的方式,来撸晋商的羊毛,乔映霞却用一元旧币换一银元的方式把自己的银子兑换给了老百姓,还富于民的同时,让阎锡山拿山西人的前去逐鹿中原的梦想破灭。可能是出于人物创作的空间考究,《诚忠堂》并没有直接用乔映霞之名展开人物塑造,而是在历史真实的轨道上对这一人物进行戏剧化的演绎。正因为此,张博在诠释乔映霁的家国大义以及性格命运时,既要考虑这一人物的历史存在,也要兼顾他的戏剧创造,既要考虑时代的突围,也要考虑个人的突围,找到折中的结合,才能让这一人物既有可信度,又不失传奇色彩。就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张博这次有自我突破,完成度也尚好。《诚忠堂》张博:既是时代的突围,也是个人的突围

  《乔家大院》续篇《诚忠堂》播出接近尾声,张博饰演的乔映霁总算与童瑶化身的莲花拜堂成亲,这虽然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爱情从此大团圆,但他们至少避免了爷辈乔致庸与江映雪爱欲不能,一辈子都是两条无法交集的平行线的爱情悲剧。

  12年前由陈建斌领衔的《乔家大院》,是一部足以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一席之地的品质大剧,它改写了宅门剧妻妾八卦的妖风邪气,转而在金融商战和民族大义的轨道上歌舒近现代商道沧桑,它不仅是当年首屈一指的现象级剧王,还让晋商群体异军突起,从此登上了历史文化的舞台,并成为中国近现代商业群体的脊梁。

  《乔家大院》改编自朱秀海同名小说,沉淀12年后,朱秀海《乔家大院2》珊珊迟来,和一般透支性续篇透不同,朱秀海通过对乔家几代人的钻研,找到了新的历史使命和人物支点。《诚忠堂》正是在朱秀海新篇的基础上续说乔家,讲述乔家第五代精英乔映霁在奔腾的近现代革命激流中,如何引领乔家继往开来的故事。

  这一次由新生代实力派演员张博接过陈建斌的接力棒,张博以往接触的宅门或家族戏并不多,也就上一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的荀飞盏一角,多少有点家族血统的意味,不过张博历史剧里化身大人物,却是他的主戏路之一。去年,张博除了在热门剧《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化身虚拟人物荀飞盏,还在央视主打历史大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挑梁秦王嬴稷。在此之前,他曾在高希希《新三国》、刘心刚的《孙子大传》和汪俊的《苍穹之昴》里分别化身吴王孙权、越王勾践和清光绪帝。80后的偶像明星层出不穷,但像张博这类有实力在历史剧里司职过历代帝王的,却是凤毛麟角。

  在张博饰演的乔映霁的身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传承,是这一人物对先辈乔致庸商道诚、忠、义的继承,是晋商之于近现代历史的商魂。想当年《乔家大院》之所以备受追逐,是因为它将一位心怀百姓的仁义商人乔致庸推送到观众视野。逢年过节,乔致庸就会命人套上车马出门巡视,看谁家穷的过不上年,就悄悄留下肉粮。他打通的一条茶道,养活了茶道上三十万百姓,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典型的义商。《诚忠堂》里莲花与乔映霁的姻缘,也是这条茶道埋下的伏笔。他看人家穷人家的小子长到14岁,就派掌柜的去收徒,乔家票号一个有身股的跑堂伙计,年收入120两银钱,远高于知县45两的年俸,而当时一个宰相年薪也不过180两。正因为乔家祖辈仗义疏财,我们在《诚忠堂》里看到乔家伙计们,为了少东家乔映霁以及乔家票号的利益,可以去拼命。

  当然,我们在乔映霁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继往开来。乔映霁和他爷辈乔致庸的最大不同,首先在于他的革命党人身份。故事开篇乔映霁即以革命党身份现身武昌首义,连偷带骗从自家票号里掏出210万两纹银支持革命,甚至还上前线奋勇杀敌。乔映霁这一若隐若现的身份,裹挟着一整个乔家大业在历史洪流中风雨飘摇。革命成功后,乔映霁一面要引领晋商票号银行化改制,统一官银号并实现山西货币统一,一面还要因对袁世凯复辟倒车的碾压,以及大军阀阎锡山的各种盘剥,此外,他还要应对山西民政长官金永,以及仇家崔百万的算计。

  从人物塑造上,张博的使命一点都不比当年的陈建斌来得轻松。因为处在历史奔流的革命年代,变化太快节奏也更快,凡事往往来不及深思熟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每必须在枪口下完成生死和大义兼顾的突围。加上时局不稳,必须做出领先于时代的预判和决策,不仅要从时代危难的罅隙中图谋家族自保,还要努力考量如何从金融的角度为民族谋求出炉。陈建斌的使命是塑造一个兼剂苍生的义商,而张博除了要承袭这一精髓,还要在此基础上塑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报国,或说经济救国的义商形象。陈建斌当年的塑造是有想当自由度的,因为那时候的晋商形象没有先验可循,完全可以由着自己对晋商的想象以及理解来塑造形象,而张博除了要在陈建斌塑造的晋商体系下完成表演,还要在这一人物的身上兼容革命者的要素。

  而且乔映霁的革命党身份并非杜撰,他是有严格的对照原型的。当年《乔家大院》乔致庸的原型就叫乔致庸,而今《诚忠堂》里乔映霁对位原型则是乔映霞。乔映霞早年曾赴清末唯一对外口岸广州十三行学艺,接受过近现代商业意识的启蒙,同时深谙晚清没落和腐朽的所在,他接触并加盟革命党并不仅不足为奇,也确有其事。在中原大战时,阎锡山曾想以25元旧币换1新元的方式,来撸晋商的羊毛,乔映霞却用一元旧币换一银元的方式把自己的银子兑换给了老百姓,还富于民的同时,让阎锡山拿山西人的前去逐鹿中原的梦想破灭。

  可能是出于人物创作的空间考究,《诚忠堂》并没有直接用乔映霞之名展开人物塑造,而是在历史真实的轨道上对这一人物进行戏剧化的演绎。正因为此,张博在诠释乔映霁的家国大义以及性格命运时,既要考虑这一人物的历史存在,也要兼顾他的戏剧创造,既要考虑时代的突围,也要考虑个人的突围,找到折中的结合,才能让这一人物既有可信度,又不失传奇色彩。就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张博这次有自我突破,完成度也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