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观后感(2)

时间:2021-08-31

  大国重器观后感2000字

  第一集:《国家博弈》

  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2007年11月,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他们管理团队又拿下了工程未来的管理项目。作为项目总承包商,他们提振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GDP增长。带动上百家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当全世界的港口都在使用着中国的港机设备时,振华港机又走向更高更远的远洋海工装备,具有国际水准的深水钻井平台、海上石油铺管船、大型海上浮吊已经制造完成。

  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目前,收购了有“风车王国”之称荷兰的风电制造企业达尔文公司,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下一代太阳能和陆地、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制,这将在未来国际核心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二集:《国之砝码》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2009年,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化工项目的核心主机从此实现自主独立制造,进口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一半,价格的国家砝码越来越重。

  大连光洋集团承担了国家的重大专项研制任务,走上了自我研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的艰难历程,打破了国外对精密机床出口中国的控制。目前,其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地下工厂”已经封顶,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近。

  与美国卡特彼勒同台较量,徐工集团实现了。从50吨到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再到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徐工在不断超越。不久前,徐工收购了德国的一家生产活塞的企业,三年后,受制于日本人的活塞产品将实现自给,这将使工程机械上的部分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国际竞争力的砝码将徐工高高托起。

  第三集:《赶超之路》

  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唐山客车厂制造了清末第一辆火车和新中国的毛泽东号机车。如今的中国北车唐车公司已经能够接受西门子发来的订单,制造难度更大的宽体客车,他们制造的CRH3动车组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创造了运营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

  北京第一机床厂已成为数控铣床的领跑企业。通过成功的并购,它极大缩短了技术创新的时间,并以“独门绝活”保持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领域。

  沪东中华集团早在10年前就已经把目光锁定在造船业公认的三颗“明珠”之一的LNG船,登上造船极端制造赶超的顶峰。而沪东人当时对LNG船的制造技术完全陌生。一份图纸,给沪东带来了机会,获得机会的沪东人抱着必死信念研发LNG船,摘下了世界造船业“皇冠顶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