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观察日记

时间:2021-08-31

【精华】蚂蚁观察日记锦集8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蚂蚁观察日记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蚂蚁观察日记 篇1

  10月19日星期六天气晴

  今天,我去找朋友玩的死活,看见门前地上有几只蚂蚁。于是我蹲下来,开始观察这几只蚂蚁。

  蚂蚁身体很小,只有两三毫米长。它全身是棕色的,头上有两根触角。当蚂蚁找到比它身体大很多的食物时,就回去找同伴,用触角交谈,告诉它们哪里有食物。然后大家齐心协力把食物搬运回蚂蚁洞中。

  我看见一只小蚂蚁驮着一个白色的东西,准备把食物运回家。另外几只蚂蚁在来回走动,可能是在寻找食物吧。其中有一只蚂蚁,它的头非常大。我用手拨动这只蚂蚁,它就一动不动地在原地装死。等发现旁边没有动静了,它就继续向前走。我又用手拨动它,它还是和刚才一样。我看了笑着说:这蚂蚁真是机智呀!可它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呢?”朋友则猜测着说:这可能是它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吧!”蚂蚁可真有趣呀!

  蚂蚁虽小,但它们既勤奋又团结。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蚂蚁观察日记 篇2

  星期天的早上,阳光明媚,我独自在静怡的小区里散步,忽然我看见草丛中出现一支弯弯曲曲的黑色队伍,走近一看,原来是蚂蚁队伍。记忆中的蚂蚁很小很小,小得我们的眼睛都无法看见,这样一支蚂蚁队伍应该有成千上万只吧。它们这是要到哪儿去呢?今天我决定要好好认识一下蚂蚁。

  嗯,我心中有了一个好主意,先来做一个实验,我赶紧上楼拿了一个纸杯,在里面装满水,心想抓几只蚂蚁放在水里看它们会不会游泳。我拿着水杯下楼一看,蚂蚁队伍还在慢悠悠地前进着。我一共抓了五只蚂蚁放在水杯中,小蚂蚁们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不知所措,不停地在水里扑腾,过了一会儿蚂蚁们平静下来,凑在一起,似乎正在商量该怎么逃离“洪水灾区”。蚂蚁们可真聪明,它们一起游到纸杯边缘相互推拉着,不一会儿终于逃出了“灾区”。神奇的是外面的蚂蚁看见它们失踪的伙伴安全回来,纷纷高举触角仿佛在欢迎朋友回家,看得我目瞪口呆。

  我的目光随着蚂蚁队伍,跟它们作了一次奇特的游历。小蚂蚁们齐步向一块红彤彤的物体走着,那是什么?喔,原来是被人咬过的一小片西瓜,走在最前面的那只蚂蚁好像在说“伙伴们前方发现食物,让我们齐心协力把食物搬回洞吧!”蚂蚁们开始行动起来,它们一个搬一小块走进一个小洞里,看啊!那不就在一棵大树旁吗?这就是它们的巢穴,它们一个接一个,背着比自己身体大好几倍的西瓜片,蚂蚁才是真正的大力士呀,不知过了多久,蚁群终于把西瓜搬完了,它们凑在一起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享受着用汗水和坚持换来的食物。

  这时的我若有所悟,我们不是也应该向蚂蚁学习吗!做任何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会做好,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不易折。已经快中午了,我还不想回去,因为今天我好得意,我看见了蚂蚁搬食的过程,还看见了蚂蚁的巢穴,你也想观察蚂蚁吗?那就和我一起吧!

蚂蚁观察日记 篇3

  今天,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蚂蚁窝,我发现蚂蚁走很远的路也能到家,我决心仔细观察观察蚂蚁。

  我捉到了一只苍蝇,放在小蚂蚁面前,小蚂蚁闻了闻苍蝇,试着拉了一下,拉不动,它便往回走。只见它走走停停,不时点着小脑袋。我想,它在干吗?我弯下腰仔细一看,原来小蚂蚁正用它短短细细的触角嗅着地面,我不小心在小蚂蚁前面的路线蹭了一下。这下小蚂蚁可慌了神,东边跑跑,西边窜窜,折腾了好半天,才找回原路,继续前进。

  我耐心等了一会儿,我终于看见蚂蚁大军浩浩荡荡地“冲”了过来,领头的大概是那只小蚂蚁。等到它们到了有苍蝇的地方,苍蝇已经不见了是不是没有死飞走了?是不是被其它蚂蚁搬走了?不是,这些都不是,只是被我移动了5毫米。5毫米,短短的5毫米,它们竟看不见!他们的视力真差!

  我初步判断:蚂蚁是用触角闻自己的气味儿来认路的!

  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抓来一只大蚂蚁,准备拔下它的触角。我抓住蚂蚁的一只触角,猛的一拔,拔掉一根,它可能是疼了,反咬了我食指一口,我连忙把它甩掉。蚂蚁失去了一只触角,走路直转圈儿,像喝了酒的醉汉。我见状,又去捏它,把它的另一只触角也拔了下来。这下蚂蚁更迷糊了,只会转圈,不知往那去了。因为它没了触角,看来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今天,我知到了蚂蚁是靠什么来找回路的,我真高兴!

蚂蚁观察日记 篇4

  20xx.08.05 星期五 气温:28~31℃ 雨

入住新家

  今天,我从网上购买的蚂蚁工坊邮寄到了。我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容器,里面装着绿色的凝胶,模拟出蚂蚁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一个蚂蚁生态园。由于事先看过说明介绍,我先用吸管在软软的凝胶上戳了四个深约1厘米的小洞(以方便蚂蚁日后开工打洞),然后熟练地拿出旁边两个透明的塑料导管,装在容器端口,它们就像两架“天桥”,给这个生态园中的蚂蚁出行活动带来了便利。之后,拿出配送的小塞子堵住通风口,只留下一个孔等待蚂蚁进入。

  蚂蚁是装在一个两端塞着海绵并被钉紧的小吸管里,共30只。吸管上还扎有几个小孔,以便蚂蚁呼吸外界空气。透过吸管可以看到,蚂蚁们都很活跃。由于担心把它们放入容器时会跑出来,细心的妈妈剪掉吸管一端,慢慢地拔出事先塞入的海绵,与此同时将此端口对准工坊的进口。蚂蚁陆续欢快地进入了“新家”,但还有几只似乎留恋旧窝,迟迟不愿进去。我们只好敲击吸管,将它们“逼入新家”。

  进入工坊,蚂蚁们都又活跃起来。起先在休息室里不停地爬来爬去,相互之间碰碰触角,打着招呼,很是友好。很快地,有两只最活跃的蚂蚁离开休息室,通过“天桥”,爬到了工作室里。我以为它们要工作去打洞。谁知,它们只是来来回回爬了两三圈后,又回到了休息室。

  妈妈说;“它们刚入新家,还不适应,可能过一段时间才会去工作。”我想想也有道理,那就再等等吧。

  20xx.08.06 星期六 气温:28~31℃ 雨

没有打洞

  我购买的这些蚂蚁都是工蚁和兵蚁,据说善于挖掘打洞,一般在12个小时之后就会开始工作。它们靠吃胶体维持生命。我用放大镜观察,它们浑身漆黑,比普通蚂蚁的个头大一些,跑得也快一些,体长最大的有1厘米多,最小的也有7~8毫米,长有粗壮的上颚,头大,近三角形,前、中胸背板较平,有胸腹节,身体有一定光泽。通过网上查找对比,我判断它们是日本弓背蚁,这种蚂蚁在我国东北地区、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都有生存。

  可是今天我观察了好多次,它们就是不开工,大多数蚂蚁集聚在休息室里爬来爬去,相互问候打招呼,只有少数比较勤快的几个沿着通道跑来跑去,偶尔在凝胶上嗅一嗅,停一停,似乎是在吸食营养,也许是在研究打洞事宜吧?

  20xx.08.10 星期三 气温:29~32℃ 雨

还是没有打洞,但是死亡两只

  “这些蚂蚁真是太懒了!”每天观察蚂蚁好几次后,我都失望地感叹。它们总是簇拥在休息室里,有时一动也不动,有时爬来爬去,就是没有发现去工作。“它们怎么不打洞啊?”我总是问妈妈。妈妈想了想说:“工坊说明书上说蚂蚁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20~30℃,也许天气太热了,再耐心等等吧。”

  嗯!有道理,最近气温偏高,一直都是30℃多,我们人类都热得受不了,何况这些小昆虫呢。这不,今天就在休息室里发现了两只蚂蚁的尸体。可是,转眼又想:中午太热时,我不是也开着空调呢,这样温度应该也有25~27℃吧。唉!也许是湿度达不到蚂蚁们活动条件吧!

  仔细想想,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购买的只是一些工蚁和兵蚁,没有蚁王和蚁后的领导,它们打洞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20xx.08.15 星期一 气温:29~33℃ 多云

陆续死亡,同伴清理尸体

  天气还是很炎热,每天爸妈去上班,我就开着空调呆在房间里看书写作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呆在蚂蚁工坊旁边,观察蚂蚁活动。但是蚂蚁们仍然没有一点要“动土”的样子。这十天来,真是让我很失望。你瞧!它们有的趴在绿色的凝胶上面,有的簇拥在一起,有的勉强爬动几步,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休息室……就是没有要打洞的样子。真是折磨人啊!我简直要失去关注它们的兴趣了。

  突然,我发现工作区内有一小堆蚂蚁的.尸体,数了数,死蚂蚁大概有十多只的样子,都是断开的,一节一节的。再看看休息室,前几天陆续出现的几只蚂蚁尸体不见了。看来,是活的蚂蚁将同伴的尸体集中清理,堆积在一起了。

  20xx.08.20 星期六 气温:28~35℃ 晴

蚂蚁尸体

  蚂蚁还是没有打洞,倒是每天都有一些蚂蚁陆续死去。有时是死在休息室,有时是死在工作间。但每次在第二天早上,我都会发现尸体集中堆积在工作室的凝胶上面,慢慢地由一小堆变成了较大的一堆,尸体堆里还夹有一些凝胶。活着蚂蚁照样爬来爬去,或一动不动或积聚在一起,就是不去工作。

  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蚂蚁不管死在哪儿,其它的蚂蚁就会把尸体运到离休息室较远的地方,集中堆积掩埋起来。它们很有环保意识,怕腐烂的尸体污染自己的家园。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运送尸体的吗?那我就告诉你吧:它们先用大鄂把同伴的尸体咬成一节一节的,再把碎尸一点一点的清理运送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室),堆积在一起,并衔一些凝胶进行掩埋。看到这些,我不由得对这群蚂蚁产生了敬意:它们真是既讲卫生又懂感情啊!

  关于蚂蚁的死亡,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上网查询,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只要有一只蚂蚁死亡,就会散发出一种气味,其它的蚂蚁闻到气味后,会把这只蚂蚁“安葬”掉。工坊内透气性不好,这种气味不能很快去除,其它的蚂蚁身上只要沾染了这种气味,就让别的蚂蚁错以为它们已经死了,也会当作尸体来处理,但这些蚂蚁是活的,当然不会任人“活埋”。于是也会发生蚂蚁之间的互相撕咬和残杀,然后就有更多的蚂蚁死去。死去的又被活着的清理堆积,如此循环而已。

  20xx.08.26 星期五 气温:27~35℃ 晴

终于打洞了

  早上刚刚起床,我来到蚂蚁工坊旁,只见尸体堆又慢慢增大了一些,看来蚂蚁又死亡了几只,数了数,活着的蚂蚁只有9只了,它们在最边上那条事先戳的绿色凝胶洞周围进进出出,似乎在忙碌什么。当它们相遇时,还不忘用触须交头接耳。再看看凝胶洞,啊!比以前变长了。我测量了一下,已经有2厘米多了。“蚂蚁打洞了!”我高兴地叫起来。

  我想:这几天来,我把一直把蚂蚁工坊放在空调房里,一定是在晚上气温较低或恒定时,蚂蚁们陆陆续续工作了一些,只是因为进度不明显,所以我才没有及时发现。

  20xx.08.27 星期六 气温:25~31℃ 多云

蚂蚁只剩一只

  我好伤心啊!蚂蚁现在只剩下1只了,看来这只蚂蚁的生命力还是最顽强的。它体型较大,应该是只工蚁,而且是这群蚂蚁中的领导。只见它孤零零漫无目的地爬来爬去,一会来到休息室,一会来到工作室。

  蚂蚁尸体堆上不再是完全黑色的,而是周围长出一层白白的、黄黄的东西,我用小棍拨了拨,似乎有些粘性,可能是长螨虫了吧。有机玻璃容器周围也蒙有一些淡淡的水汽。看来,随着蚂蚁们的死亡,这个生态园已经被污染了。

  20xx.08.28 星期日 气温:24~31℃ 多云

清理工坊,总结经验

  今天下午,最后一只蚂蚁也死去了,它的尸体就躺在尸体堆旁,没有同伴替它清理。看来,我对蚂蚁工坊的观察生活也即将结束了。我拿着工坊来到小区草地上,用小棍慢慢清理出蚂蚁们的尸体,然后用土掩盖好。

  通过这些天来对蚂蚁工坊的观察,我总结出蚂蚁们打洞不太积极和陆续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凝胶质量较差,缺乏营养或者是营养单一。

  2、天气炎热,气温偏高,使蚂蚁的生活习性受到影响。

  3、工坊内通风不好,死去的蚂蚁不便及时清理出去,污染了生存环境,加速了其他蚂蚁的死亡。

  4、蚂蚁群中没有蚁王和蚁后的领导,集体活动组织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