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

时间:2021-08-31

高三作文集合7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作文 篇1

  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卷起万千灰尘扑面而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是否掩盖了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多久没在那静谧的时光中,饮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

  书,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的衣钵,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那中国人骨子里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各种终端使用如何广泛,碎片化阅读始终代替不了书本阅读。

  季老曾说:“我愿读书,为的不只是那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还有那沁人心脾的书卷香味。”在机油弥漫的社会中,我们多久没有触摸到纸张的柔滑,没有嗅到那醉人的书香。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全靠书本传承,可以说我们炎黄子孙是最依赖书本的人,因为那其中有我们的文化,有我们的根。可是,据统计,我国人均每日阅读时间为一点六五小时,相比APEC其他国家少了三点一六小时,是的,这是我们的现状,我们没有时间阅读!研究表明社会上多数人除工作之余忙于应酬,而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人们在上班路上就花了近两个小时,这就给碎片化阅读提供了机会。

  没时间阅读是不读书的借口吗?我们不敢承认,也羞于承认!放眼望去,名人世家,哪个不喜读书!陆游家中书籍多得举步惟艰,匡衡为读书凿壁偷光。我们不善阅读,寻不到黄金屋,找不到颜如玉;我们不善阅读,无法与白鹿为友,无法与鱼虾为侣;我们不善阅读,无法传承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在碎片化阅读中,我看不到源于民族的东西,有的只是无病呻吟,哗众取宠,却迎来比传统阅读更多的称赞与追随。这让我感到恐惧,因为那摞摞古书中的精髓,我们不能丢,我们也丢不起!

  坚船利炮能让我们亡国,可传承的终止会让我们亡种。文化的缺失,是多高的GDP也无法弥补的。我不愿后生崇拜那打开我国门的伪君子,不愿传统文化被他国弘扬,更不愿当我着一袭汉服,世人却笑我褪去霓裳。

  当我们有音乐神童,却不知官商角之美时,当我们手捧《论语》,却不知儒家精髓时,读书吧!不要让碎片化阅读终止了我们的传承,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了解中华之荣辱,只有不断传承,我们才能抬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高三作文 篇2

  曾经去过两个古镇—周庄和同里,周庄过于商业化,遮盖了古有的气息,而同里又过于古老,让人感觉有些落败。我以为古镇不过如此,为两个极端。而当我身处乌镇的时候,我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样。

  到达乌镇西栅时,天已经快黑了,暗色的帷幕笼罩在西栅的上空。西栅是乌镇的一部分,集休闲、会商、住宿于一体。走过一条幽静的小路,扑面而来的是木头的香气,夹杂着湿润的水汽,从我的皮肤渗入到我的血液。

  这时早已饥饿,便先去吃点东西。坐在一家名为“民国时代”的餐厅里,享受菱角的清香,红烧羊肉的酱味,白水鱼的鲜美,偶尔抬头望望窗外的房子,满眼望去全是木头,在暗黑的天色中显出一份安谧。不觉有点羡慕这里的人:若是天天用仿民国的餐具,吃美味的食物,住木房子,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啊?也许到时候人变成了水和木的融合体了吧。

  西栅的河不同于周庄和同里,这里的河道多而宽敞,水质也很好。在天黑尽之后,坐上乌篷船,游览乌镇的景色,又是另一番滋味。小船摇摇晃晃,船橹吱吱呀呀,船下的水荡荡漾漾,水中的鱼绕着船边游得悠悠闲闲。人坐在小船中,随着船儿摇晃起来,这时看着两岸的游人,房屋,似乎我并没有动,而是它们在摇晃了。

  河的两岸是截然不同的景色。河岸笔直的一边是民居,房屋的底部离水面的高度刚好能安装一个空调,而大多数人家就把空调安装在那里,听当地人说这河水的水位是能够控制的,不会升高也不会下降,让人不得不感叹乌镇人的智慧;而河岸弯曲的一边休闲居多,游人较多,长廊临水而建,走在上面兴许就像是走在水上了吧。

  往前看,会看到不同的桥。有平板桥,拱桥……最漂亮的一处是桥中桥,从远处看时,那里一片朦胧,被烟雾笼罩着,连桥的影子也看不清,等船行到近处,才发现那是人工喷洒水雾,在桥洞中一抬眼却能看见另一座桥洞,就仿佛套在桥洞中一样。雾气朦胧了视线,仿佛身处仙境一般。

  小船从景区的入口一直行到尾端,让人过足了瘾,上岸之后,便折回头走回去。

  走在休闲居多的那一边,有外国乐手演奏的酒吧,有装修温馨的茶店,有香味四溢的小吃店……每走一段距离,总会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把我飘远的心渐渐地拉了回来,这些现代的店铺,刚好中和了古老的酸性。

  走得累了,捧一杯酸甜的乌梅茶,悠悠地走在青石板路上。这时,人已经稀少了,两边店铺也大都关了门,没有什么可以打扰我和西栅的对话了。鞋跟与石板的碰撞声清脆而又悠远,在悠长的街道中回响,酸甜的乌梅茶香在舌尖萦绕,这仿佛是西栅对我的欢迎。拐过一个弯,走进一条巷弄,遮住了河水,看着古老的小路,突然想起那个结着忧伤,打着油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会不会遇见呢?

  一杯乌梅茶饮尽,差不多也走到了原点,我也快结束了西栅之旅。

  回头望望隐约显现的木房子,我想西栅的味道刚刚好。不像周庄过于热闹,不像同里过于古老,西栅把现代与古典融合得恰到好处。这才是我心中所向往的地方。

高三作文 篇3

  那昔日的风景,宛如昨天的梦,堪回首,明媚而忧伤。

  老庙四周环绕着一条小河,河蜿蜒在小镇的身躯内,水不紧不慢地流淌着,托起了老庙,也涵养了镇里人稳重踏实的品性与有条不紊的'做事风格。河亦是交通干线,人们撑着船去其他乡镇的集市交货。

  小河无法让自己澄澈,因为它承载着整个小镇的梦想,它蜿蜒着,也愈显厚重。

  但它还是很美,清晨,水汽氤氲,岸芷汀兰,芳香入鼻。几个孩童铺上草席,躺在河边那漾着野气的土地上。芦苇荡里的天空是那样澄明纯净,河水的流淌声格外入耳,那份宁静使孩子们不忍心破坏,他们仰望天空,耳畔留音,心里晕开了一片晶莹的梦境。

  夕阳西下,斜晖掩映,一人,一船,一只蒿,人影坠入水中。那老庙格外安祥,寂静地居于河上,古朴,典雅。

  那河,那庙,那人,都是那样的朴实,本真。凝神,还会感触到一股神奇的律动,轻盈,和谐,富有节奏。

  也许这就是小镇的水文化吧,积淀了千年,水韵流长,绵延一代又一代。

  只是,小镇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份安恬的水韵竟会渐渐地被打破……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亵渎这曾经视之为生命之源的小河,他们忘记了休渔养歇,抛却了环境重任,竟毫无节制地向河水索取。人们不再依靠水路,航道废弃,水草丛生,水质一天天地恶化下去。

  孩子们也长大了,可不知为何,他们身上竟没有丝毫对河水的尊重,那无动于衷的身影,那不屑一顾的眼神,被小镇目睹。难道生于斯长于斯的情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消失殆尽了吗?他们可否还记得那童年时与水相伴的旦旦誓言?可否还能感受到那被河水滋养时的温润如梦?

  奈何几千年的水韵会如此不堪一击?河水在哭泣,小镇在哭泣。傍晚,露水深重,顺着叶子缓缓下滴,河水的步伐愈加沉重,它太累了。月色穿沙,依旧是静影沉璧,只可惜这河水只能趁着夜晚来矫饰它灰色的面容,黑夜,一切污浊似乎暂时被抹去。然而那逝去的水韵又如何再回头?

  我依旧固执地坚信人们的消歇与亵渎也会有尽时。满目疮夷的小河覆盖着时间的灰烬,时光流动中,或许会彰显全部的答案。

  就算水韵散尽,我也依旧守望那份千年流传而来的水之美。水韵消散,是现代文明使然。那么随着时间的流动,人们的信仰回归,散失的水韵,又有谁敢说,它不会再凝聚,沉淀呢?

  静静地守望着,但愿,水的明天,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