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创新思维(4)

时间:2021-08-31

  四、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向思维是以一个目标或思维方向为起点,让想像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水平、生活感悟、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加工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

  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同一事物,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

  如:“1+1=?”可以根据惓象的不同而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1)“1+1=2”,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机械呆板的,不求有功,毫无创新墨守成规之人。

  (2)“1+1>2”由此可以想到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例。

  (3)“1+1<2”由此可以想到一些人干工作互相推诿、敷衍塞责,猫多不拿子的事例。

  (4)“1+1=?”,由此可以想到像一些经营投资者的失败或成功。到??等多少?由于是未知的,则可小、可等、可大。

  (5)“1+1=1”由此可以想像到:一场考试十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弦;一贯的诚实十一贯的清廉=一个正直的人;一点牺牲精神十一点主人翁态度=一个中华民族的腾飞。

  ……

  多向思维留给学生较大的想像空间,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入题。

  对于作文,我们习惯讲解那一套套写作理论,技法等,其实是我们先做好了一个“彀”让学生钻。我们要打破条条框框,通过以上四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作文尽早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