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及历史介绍

时间:2021-08-31

  导语:广州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分诗人别称的写作素材,欢迎查阅!

  2017年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大全及历史介绍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古称任嚣城、楚庭、番禺,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中国南海。

  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

  广州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称。加上外国人士众多,也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

  历史沿革

  【主词条:广州历史】

  广州夜景

  广州夜景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前 汉、晋 代、隋 代)、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

  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 “南海”,这里的“百越”,《史记》中称“南越”,[1]《汉书》称“南粤”,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2]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总兵力达50万。初步失利后,前214年,又派任嚣、赵佗再次攻越。[3]

  经过多年征战,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平南越后, 秦始皇征服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嚣,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1]

  南海郡治和番禺县治即今广州市越秀区,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今中山四路仓边路附近,广州仓边路以西的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筑了最早的广州城—番禺(史称任嚣城),这是广州设立行政区和建城的开始。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任嚣城虽是“袤四里”的小城,却是广州建城见之于文献的最早的可靠记载。因秦将任嚣主持修筑,故名任嚣城。正式名称为番禺城。[4]

  前208年,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前206年,任嚣听说秦朝灭亡,病情加重,于同年病逝,葬于番禺。[3]

  秦末大乱,秦二世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病危中的任嚣曾急召好友赵佗议,认为岭南地广物丰,有险可守,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以保一方百姓。赵佗采纳了任嚣的建议,封锁与中原的交通,拥兵自重。他受任嚣之托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都城。

  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定都番禺城长十里,俗称“越城”或“赵佗城”,其位置约在今东至芳草街附近,西到华宁里,南到西湖路,北到越华路一带。

  前113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境内)发兵反汉。次年,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元封五年(前106年)改属交州,州治为广信(今广东封开)。

  东汉时岭南隶属交州管辖,州治设在广信。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任步骘为交州刺史,略定岭南。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4]

  公元217年,交州刺史步骘将州治迁回番禺,扩大城池,后称为步骘城。

  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分别为南越国、十国南汉、南明。[5]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1]南北朝南朝宋、齐、梁、西梁时设置广州,治所番禺(今广州)。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917年,刘龑建立南汉国,定都兴王府(广州)。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立国,国都广州。国号初名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史称南汉。[1]

  唐代广州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罗城的“三重”格局。南汉又将兴王府广州城规划为宫城、皇城和郭城。宋代是广州城市的重要时期,1068年在子城东扩筑东城,五年后为保护新兴西部商业区和外商聚居地,又扩筑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广州城,合宋元三城为一城,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了改造,并向北部和东部扩展,加筑外城,使广州城形成东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一线,周长10.5公里。到清代又增修东、西两翼城,向南拓至珠江边,形成了广州今天老城区的格局。后因扩展公路广州城墙拆除。

  1680年,南明绍武帝朱聿谪在广州建都。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就是“十三行”。[6]

  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通广州为港口。1860年8月,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广东开始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广州同文馆的建立。广东第一家洋务企业是广州机器局。

  武昌起义后,广州的新军也准备反正,17日,广东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1917年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11月10日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州建立的政权。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

  1921年2月,广东省议会通过《广州市暂行条例》,并于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并由孙科任首任广州市市长,广州市乃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市”。1921年成立的广州市政厅, 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2]

  1923年,孙中山联合多方力量,驱逐陈炯明叛军,再次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1925年6月24日,国民党中央议决改组大元帅府,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7]

  1931年,党内胡派、汪派、桂系、孙科等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仿照孙文护法战争时的做法,在广州另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1945年9月16日,广州宣告光复。民国时期是八个特别市之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汉口、重庆、广州),1948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后,又改称直辖市。1949年,解放军解放南京后,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李宗仁将其总统府设在华南师范大学内。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广州,解放后撤销特别市。一度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8]1983年2月,广州实行计划单列。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