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修养的高考写作素材(3)

时间:2021-08-31

  素质低下影响个人取得成功

  一家网络公司的十几个招聘席前挤满了应聘的大学生,公司老总看着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劲地喊:“请排队!不排队的,我们不要!”这是福建省2003年非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发生的一幕。

  这家公司的老总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多就应该排队,这是起码的社会公德。虽然现在不排队的现象在国内仍然普遍存在,但我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带个好头,而且我们也要求员工这么做。所以我们认为,从是否排队也可以看出一个求职者的基本素质。

  招聘会现场到处都是人山人海,但没有人主动排队,整个招聘现场活像个农贸交易市场。

  在另一家企业的招聘现场,一个男生挤到招聘席前,高举着简历,大声叫嚷:“喂,收一下我的应聘材料!”但招聘人员盯了他一眼,继续和其他应聘者交谈。事后,招聘人员生气地说:“像这样没礼貌的人,谁也不敢要!否则,哪天公司形象受损都不知道。”

  更令人气愤的是,招聘现场遍地垃圾,纸片、矿泉水瓶、塑料饭盒等随处可见。一些大学生把从招聘单位拿来的介绍材料翻了翻后,就随手扔到地上;有的人把报纸铺在地上,席地休息,但站起来后,也不顺手拿走。招聘会场福建省体育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每年的大学生招聘会后,我们都得花半天时间清理现场。

  多次和应聘大学生打交道的一家高科技公司人力总监说,有的应聘者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一开始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得招聘人员在没有看他的应聘材料之前,就已经把他排除在外了,而应聘者还不知道自己为何落聘。

  应用与创新

  从韩剧看韩国的国民素质

  无论从以前的《爱情是什么》,还是现在正在热播的《看了又看》《人鱼姑娘》,剧中到处可以看到如今韩国社会的主导国民思想和行为教育。真是用丰富的文化产品引导人民,教育人民。

  首先,最普遍能看到的尊敬老人,注重礼仪。一个家庭中强调要对长辈和值得尊敬的人用敬语。正式场合(如拜见长者、结婚、做客等迎来送往的过程中)需要行跪拜礼。

  常见于韩国影视剧中的交通安全教育,无论基丰还是基正,无论朱旺还是芮莹,无论上车、开车还是下车的镜头中,从来都不会看到没有系安全带的镜头,还有大家聚会如果要喝酒其结果必定是请人开车或者是自己打车回家。在影视剧中不顾繁琐地一遍又一遍地演出这些镜头,使安全意识成为一种习惯。

  还有就是在情节和对话的设置中推崇至高无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无论国家公务员还是平头百姓,无论身为检察官的基正还是家庭妇女的奶奶,张口闭口都是国家。“为国家省钱”使基正和银珠放弃很便宜的东南亚旅游度蜜月而选择在国内旅游,理由也是“那还要花美元呢,还是支持国家的旅游吧”。联想起几年以前的金融危机时韩国国民自发地组织捐献美元和黄金的报道,韩国国民爱国主义思想和国民凝聚力可见一斑。

  反观国内的影视作品在这方面则差得太远,先说交通安全教育,影视画面中,动不动就是飙车,醉醺醺地驾车,甚至交警同志都是上车就走。根本没有安全带这个概念。所以给人的印象是:中国似乎不需要这些安全措施。我想不只是导演制片们为了画面的连贯和节约胶片的考虑,更多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多少有这样的问题而没把它当回事。而每年激增的交通事故很多原因都很简单: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

  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处在一个敏感的社会转型期,国民思想与行为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我们还需要精神文化作品进行引导与暗示。

  素质的培养不能只靠学校

  一位美国数学教授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他是被一道中国学前儿童算术题惊吓的。那道题是:哥哥存款是弟弟的9倍,姐姐存款是弟弟的6倍,弟弟有8元,哥哥、姐姐有几元?应试教育造成的作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我们可创天下第一。这种膨胀是对想像力、创造力、批判力的扼杀。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赴海外学习后,一直拿不到像国内重点中学那样的高分,原因在于对素质的理解力。学校的考核要点诸如秋游前学生推销面包以换取游资(不允许向家长要钱);近视能否骑自行车去等等。这位上海的美文高手那篇秋游作文也难夺班级前3名。在访问印第安村落后,作文第一名的创新能力显而易见。那是用印第安人身饰的羽毛粘制的一幅图画,用来诠释人类原始部落的终结者。

  有人说我们的“活字典”式的培养方法不也造就了角逐奥林匹克赛的代代骄子吗?这只是一种误解。即使在数学教育比较薄弱的美国,中学课程虽较简单,但却引进了高等数学中的拓扑学的概念;而选修内容,即使全校只有一个学生选到一个冷门的内容,校方也花钱从外面聘请教师。

  公共场合的表现体现素质修养

  中国人走出国门到全球旅游,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气象,这无论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国人的不良习俗,也随之带到世界各地,无意中损害了祖国的形象和声誉。诸如,随地吐痰、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弃物、过马路抢红灯等等。这些细微琐事,或许被一些出国旅游的人认为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小事,然而,对于中国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却是万万忽视不得的大事。

  中国原本是一个享誉天下的礼仪之邦,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明行为规范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千年古都,更是礼数繁多,所谓“礼多人不怪”。然而,经过“文化革命”的荡涤,加之近年来社会转型的冲击,我们自己的好习俗渐渐丢掉了,国外的好风尚又未及引入。相反,上面列举的种种不良风气倒是自然而然地蔓延开来了。

  其实,与许多国人的不良习俗相对照的一些良好风尚,像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喧哗、遵守交通规则等并非某些国度的异国风情。如今,时常走出国门、见多识广的中国人是很多的,他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古老的欧洲大陆,还是新兴的北美国家,抑或地处亚洲的日本及新加坡,这些良好的风尚随处可见,早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物质的富裕应该适时引领出相应的精神文明。也就是说,国人应该自觉地吸纳当代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提升我们民族的现代文化素养。特别是有条件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更应当时时刻刻注意克制和改正自己的陋习(如果有的话),以现代文明行为的规范约束自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才会提升,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光辉形象才能愈益夺目。

【2017关于素质修养的高考写作素材汇总】相关文章:

1.2017关于修养的高考写作素材

2.关于修养的高考写作素材

3.2017关于素质的高考写作素材

4.2017高考写作素材:“工匠精神”素材汇总

5.2017关于道德的高考写作素材

6.2017高考写作素材:关于追求

7.2017高考写作素材

8.2016年高考写作素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