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写景作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高二写景作文合集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写景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写景作文 篇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回忆着毛泽东那气势磅礴的诗句,想象着雄奇壮阔的景象,是我陷入了思考之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金中华千万金,如今……

  我坐在公交车内,看着外面雪花飞扬,看到他们的节奏就像现在前进的速度一样时而快时而慢,雪花细如牛毛、小如芝麻、白如翔云那细小的雪花铺天盖地,装裹着高峻的楼房、笔直的树木和街上匆忙行走的人们。看着飘落在地上雪花,任由人们的踩踏、在车轮下碾磙,把原本洁净的雪花弄得黑漆漆、脏污污的,那些新生的雪花陷入污泥之中,如同妙玉坠落污泥一般。那“北国风光”就变得残破不堪。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精妙的画卷已经被撕破,气温的飘乎不失、PM2。5的持续变化、冰川的逐年消逝北极熊无所适从、已经让我们大自然的美丽以增长的趋势衰败,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看到令人100胸开阔的雪景了,难道我们还认识不到危机所在吗?

  原本半小时的车程现在增到一个小时,看到那些原本快如骏马的交通工具,现在慢如蜗牛的缓慢爬行,让身处现代的我们情何以堪。那“千里冰封”的场面如今全都用在了马路上,雪花堆积冻了化,化了冻让宽敞畅通的路面变得拥挤赌塞,这一切应该如何理解?前些年的沙尘暴,前些天的的雾霾还不能发人深醒吗?为什么仍有砍伐森林、使用未脱硫的煤,向河流中导入含有各种化学物质的工厂废水,这些破坏的自然,破坏生态的做法实在令人发指

  纷纷扬扬的雪花仍在下着,看着外面的向景那“万里雪飘”的场面在如今怎么能看得出毛泽东的气魄呢!

  这样的雪花纵使下一夜,又怎能和毛泽东诗中:想要和天空比较低的如腾龙一般的长城相媲美,现在的高楼大厦,长桥阔路又怎么能像长城一样雄奇壮丽瑰丽奇异。

高二写景作文 篇2

  麦熟季节,乡村热闹而喧嚣,幸福以辛苦的方式在大地上和心灵里摇晃、传送,古老的劳动,再次呈现出暗藏已久的神性。

  秧苗在唱歌

  在江南,稻种在清明下水。因为种子,农村就有了一个永恒的生命。农人必须沉浸于秧田,秧田里里外外的春天也就随了雨露阳光,滋润着、蓬勃着庄户人的心。播种,当属男人的活计,一把一把洒下的是世袭的传统。在绿开了江南,越过谷雨,秧田呈现无数的嫩芽,一片鹅黄、柔弱、向上,接受阳光和民歌,勇敢的泛青,这便是最初的秧苗了。

  我来到秧田的时候,秧苗正一叶叶地挂着露珠。我把目光给了这整齐划一的秧苗,向上而坚强的秧苗;把心情给了这开阔平坦的绿,生机而从容的绿。我看到晶莹剔透的露珠泛着亮丽,露珠会意的收藏霞光,又滴落秧田的气息。我想,乡村的清新莫非源自秧苗?秧苗的清新莫非源自露珠?在春天,秧苗让我们昂起头来,牵手劳动和劳动的光荣。我是带着化肥来的,水渠则在秧田旁欢唱着。我愿意我的劳动茁壮秧苗。

  我站在田埂上,看到了秧苗,自然、舒畅。眼前,绿色的秧苗,海洋般波澜起伏,一首一首唐诗宋词便在脑海中翻过,每一个精彩在春意中飘动,那成熟和收成便是彼岸了吧。脚下的秧苗齐刷刷地竞争着,向着蓝天阳光倾泻而下,在接近秧苗时便挤扁了,只好钻到秧苗缝隙,为温暖的春意绽放光彩。炊烟在远处缭绕,以最高的姿势生活着、弥漫着、烂

  漫着。我在田埂上行走,饱览着牵手暮春的秧苗和秧苗拓展的风景,仍然寻找着最美的景致。放眼搜寻着,田头地边,多见的是老伯大嫂,每一个身影撑着忙碌,每一个身资缀着风景,难道浓浓的春色是由他们变出来的么?

  那时,挑出第一担秧苗,正是燕子剪开很多视线的时候。栽插秧苗,真的是农家的基本功。现在,插秧机开进了小路,小路上的笑,打开了农家致富的门。秧苗载插完毕,就有鹧鸪鸟为夏报幕,换出一套套耕耘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娴熟和优美!

  秧苗昂着头,以成熟的方式在唱歌,春色就要远去。此刻,阳光在沸腾……

  岁月中,他们同时同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斗争,逐渐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人们从自然界取得的生活资料日渐丰富。江河可以捕鱼,火山可以取暖煮食,大地可以耕耘收获,林木可以搭屋造桥,自然界渐渐成了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对人的这种关系的变化,为人类的审美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同时,就人本身来说,在劳动实践中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人的肢体有了制造工具的技能,人的头脑有了思维的能力,人的语言又为彼此交往增添了工具。用马克思的话说,这就是“人本身的自然”也“人化”了。人成了社会的人,成了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意识的人。这又为人类的审美活动准备了主观方面的条件。人类最初的审美活动,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创造了美,还表现在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由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也可以说,以生产力为轴心的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派生出的思想文化决定了人类不同历史的时期的美的观念。生产工具的创造和演变,使人类能逐渐生产专供供观赏的装饰品。原始狩猎氏族以动物的外在特征或者是关于动物的某种联想为装饰美;农业出现以后以植物的外在特征为装饰美。所有这些装饰美的每一次演变,都反映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的飞跃,说明人类最初的审美活动、艺术活动,正是这种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而人类的生产劳动本身也有着美的意义。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高二写景作文 篇3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而邗城就是我们的“大家”,在这个大家里,我们在扬州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在坚忍不拔的扬州精神下筑梦。

  在菁菁校园中,我们感受到邗城的魅力,那来自古典诗文对邗城的描写。小学早读课时读着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言语颇多稚嫩,但语气坚定。上了初中,便学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奇绝程度使许多文人墨客都为之倾倒。老师在为之讲解时那昂首挺胸,言语自信,面带微笑的神情任旧清晰在目,迈入高中,课本中一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读来总是倍感亲切,不仅仅如此,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曾让毛亲笔抄录。悬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留下了一段佳话。宗元鼎的“关情最是扬州路,十里珠楼卷幔看。”最是亲情,最是自豪。在诗意中栖居邗城,实在幸运。

  放学每每晚饭后,就陪外婆去古运河散步。外婆喜欢这里,说是有感情了,古运河不知孕育了多少人。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扬州古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沿着古运河缓缓前行,夜晚的古运河才是扬州最瑰丽的天堂。远处一轮弯月当空,为大运河蒙上了一层柔和的月光,静谧美好,近处码头,桥头堡,桥栏杆及桥洞,上下里外,七色流彩。两岸五彩的光柱有层次地向四周折射,璀璨异常,走了又些许时候,有些乏了,准备拉外婆一同坐下歇歇,见外婆正饶有兴趣地同偶遇的老伙伴交谈往事时,便也作罢。静静看着外婆洋溢着笑容的脸,我似乎从那些许菊花纹中看出:扬州给了那一代人强烈的心灵寄托。无疑,在城市建设下,我们这一代人要服从古城保护,遗产保护,也就是保护城市之本,之根,之魂。十年磐一剑,扬州古运河申遗成功,让扬州人民学会站在全球视野审视自身的城市,增加了市民的归属感,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从心底为扬州市迈出建设世界名城的坚实步伐而鼓掌。 朱自清曾说:“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会点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海市蜃楼一般。”我相信着也是我们共同的心声。今天,作为有梦的青年,我们以扬州为豪,不久,我们定会让扬州以我们为荣,共同编织着未来美好的梦,一个“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