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3)

时间:2021-08-31

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6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7

  有人说,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是天空五彩滨纷的烟花,也有人说年味是车站码头拥挤的嘈杂声,是游子匆匆赶路的脚步声,还有人说年味是长辈对晚辈宠爱的钱压钱……,我在看来,年味还是凝结在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无论是大年三十的团圆,还是以后的走亲访友,都离不开一个“吃”字,过年是一场场饭局的大串联。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平时省吃俭用,一年下来,难得吃会儿肉,但到了春节,父母总要张罗一桌像样的菜犒劳全家,鸡鸭鱼肉,还算丰盛。但那时,毕竟家里穷,这桌菜是不能全吃完的,得留下相当一部分用作招待从即将来访的亲朋好友。譬如那条身兼“年年有余”祈望的“年鱼”是不能动的,那时期“年鱼”又称作“看鱼”,顾名思义只看不动,若有不懂此规矩的小孩冷不防挖下一块,主人便将“看鱼”翻个面,第二天端上桌来,客人看到的还是一条整鱼。这是吃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时代喜庆时期里包含的酸涩和无奈。

  现今条件好了,大鱼大肉已成了人们桌上的家常菜,舌尖上的味蕾也开始刁钻了,时不时要换口味,先前过年时用的有些菜便从餐桌上消失了,“高梁肉”是其中之一,一小块肥肉,外面粘上面粉,放在油里炸过,黄灿灿,香喷喷的,一口下去,滋滋冒油,但如今桌上已基本看不到了,人们已将它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种精致的菜肴,基本上跟饭店同步而不是以往的“家常便饭”了,甚至还有鲍鱼龙虾之类的,颇有“高大上”的气势。

  时下的饭局真有点让人应接不暇,不仅亲戚之间要设饭局,朋友同学也要设饭局,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也要设饭局,同事之间也少不了设饭局。问题是每个人只有一张嘴,不能分身,顾此失彼的事经常发生,于是,一家人分队赶赴饭局,派代表出席宴会已成常事。有时,为了应付扎堆的饭局,有人不得不赶场子,同是一餐饭,要赶二个甚至三个饭局,在不同地点错时完成。

  过多的饭局,“吃”成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当然,困难总比办法多。热情、富裕、好客的家乡人已对过年宴请作了改革,他们把传统的年后请客提前到年前进行,无影中拉长了过年的时间,让请吃与吃请变得从容不迫。时间走进腊月,人们开始打电话约请,摆酒设宴,忙得不亦乐乎,这不,腊月才过一半,前两个周末我都是在亲戚的酒桌上度过,且剩下的周末日程也早已排满。

  家乡人不仅在时间上对过年饭局进行颠覆,在宴请的方法方式上也作了探索。人们已把请客的地点从家里转移到饭店,张嘴来,省时省力,如果保留在家设宴,常请个一条龙服务的厨师,厨师不仅负责烹饪,而且还有带着锅碗标盆,甚至是桌椅板凳,东家无须操劳,任务只有一个,劝客人吃好喝好。

  年是吃出来的,难以想象没有吃的年怎么过,过去、现在、将来,吃是过年永恒的主题曲。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8

  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国”。

  听说爷爷奶奶正在做饺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子阳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

  “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感恩主题年味年俗作文8篇】相关文章:

1.关于年俗年味的作文

2.寻年味聊年俗作文

3.有关年味年俗的作文

4.汉族的年俗年味作文

5.我家的年味主题作文

6.年俗传统作文

7.春节年俗作文

8.年俗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