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阅读曾让我感动(2)

时间:2021-08-31

【篇五:阅读,曾让我感动】

  生活是本书,它很长,如同儿时家门口的那条小道,一眼望不到尽头,一路上有风雨有阳光,有只属于我的感动。

  记忆慢慢回到那个冬天,大片大片的雪花,挣脱天空的怀抱纷纷飘落人间,凛冽的寒风嚣张地在宣告它对这片土地的主权。奶奶如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向风雪中走去,她今天起来得似乎格外早。那时的我,貌似正在温暖的小屋里与周公下棋。

  “叮咚”,我睡眼朦胧地打开门,奶奶今天的头发似乎格外的白,不知是调皮的雪染白的,还是我从未注意到她的苍老。菜叶上稀稀疏疏点缀着一些雪花,我知道这样的菜才鲜美。但为了这新鲜的菜,奶奶又是几点钟起床,又是怎样冒着这么大的风雪来回的?这几棵菜,第一次让我读懂了“懒”的可耻,“爱”的可贵。

  饭菜的香气充溢着整个房间,勾起我肚子里的馋虫。我迫不及待地赶到桌前,洁白的瓷盘搭配绛色的香肠,周围配了一圈绿色的香菜。很快盘中的菜便被“消灭”得一干二净,之后我便酒足饭饱地去看电视了。无意间瞥见了奶奶在吃我昨天的剩饭,我瞬间僵住了,想说些什么,嘴张开却迟迟发不出声音,我的心如被风雪袭击过,凄神寒骨,我第一次读懂了“凯风自南,棘棘我心”的含义。

  夜深了,寒风依旧不断地拍击着窗户,仿佛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蹑手蹑脚走进奶奶房间,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奶奶安详的面孔和满眼花白的头发直逼我的眼球,我吸了吸发酸的鼻子,轻轻关上门,终于抑制不住地哭了,我第一次读懂了什么叫懊悔,什么叫感动。

  天刚破晓,我提着奶奶的菜篮走在街头,寒风如刀刃一般在我脸颊上划过,我却感到那么幸福。我想奶奶亦是吧,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幅画面:奶奶晃着颤巍巍的身子,哼着一成不变的京剧,雪地上只有她的脚印在延长……

  生活是本书,读起来处处充满感动。

【篇六:阅读,曾让我感动】

  纸页薄薄,载满了温柔的情爱,情思淡淡,漾开了深重的悲欢离合,笔法浅浅,铺开了无言的情路条条……记得每次捧着厚厚的书籍在皎白灯光下一字一句细细斟酌,心中总会弥漫开一种噎在心头化不开的感觉,一片静默中,将心分分厘厘填满感动。

  曾阅读过一本书,没有散文行云流水般的华丽措辞,没有诗词歌赋的气势磅礴,它的平易真挚,却给了我第一份文字带来的感动。那是一个从孤儿院里被领养回来的女孩,她目睹着这个家是怎样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到来而枯萎脱水的,她始终站在记忆中笑意盈盈的母亲身后,努力地体会母亲奋不顾身的爱。那位母亲即使被现实逼得步履维艰,无路可退,仍旧不愿割舍下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她放弃了本该朝朝暮暮、长长久久的婚姻,亲手舍弃了除了儿子以外的爱的回馈。她选择了对着那个不会说话、不会微笑、不能拥抱的孩子微笑,还好,母亲最终得到了儿子一个亦轻亦重的拥抱。

  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在字里行间寻觅感情的足迹,泪水总是打湿眼眶,深觉幸福来之不易,书页间漫溢开来的泪痕点点是当年的自己被深深感动的印记。时间打马而过,琴棋书画演绎成了柴米油盐。那位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奋力地奔跑,然而没有人能够替她挽住岁月,没有人知道她会对一个连一点点感情都不能回馈给她的孩子喃喃细语:“妈妈不会放弃你的,有妈妈在,谁也不能伤害你。”温柔的呢喃荡漾在空中,与空气如暗潮一般遥相呼应。这是母爱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震撼,让我感动。

  那些饱蘸情意的字字句句点染心头,仿佛从未离开过,可在书上落满的尘埃足以证明那段渐行渐远的岁月,那本书安之若素地沉淀在书海之中,我看到它便会蓦然忆及,阅读,曾让我如此感动。

【篇七:阅读,曾让我感动】

  阅读带给我的,更多时候,是一种错觉。

  一日倥偬,孤月寥星,推开宿舍的门,除了刻意不关的电脑跟趴在纱窗的飞虫,杳无声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人,我们和熟悉或是曾经熟悉的人们,通过或大或小的屏幕,借着浮夸造作的字句彼此联系。不知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人生阶段,忙碌于职场却疏离于人世,从躲藏在长辈羽翼之下,到倔强出走独自面对世界,开始有人揣度你的用心,开始有人抱怨你的缺席,豁然发现自己既够不着当年许下的宏图大愿,也抚不了心爱人儿的孤零委屈。那些给予关怀的好心人,也会忙起来,也会失去耐性,而那些曾经在离别时拥抱洒泪的知交,也被时间消磨了记忆。我们需要一种不那么孤单的错觉,人各有异,游戏、剧集、壮游、美食,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当然也会有人选择阅读。

  那是种有人相伴的错觉,也是种自由的错觉。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自由寄托在几行代码模拟出的异次元,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被带入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角色与画面。有些时候,自由就是有权利挥霍和浪费,阅读终究也不过是百无一用的消磨之一。很多崇高的阅读者觉得自己在穿越时空的界限和那些伟大的思想碰撞,似乎高估了自己,每每掩卷都油然升腾起的成长,也是阅读带来的美妙错觉之一,如果阅读是如此实用主义的事,如果有用成了阅读的动因,那它也势必短暂,因为成长的错觉之后很快就将是成熟的错觉乃至成功的错觉。当我们不再为一月一年读过十几几十本书所束缚、不再为书旁的笔记染上多少真知灼见所束缚的时候,我们才在阅读中找到了一丝自由的错觉。

  如果,只是如果,如果阅读从未给我带来感动,这样的题目该如何下笔?当阅卷者面对几百篇人名书名连缀起的动人作文却想着每篇要在两分钟内批改完成的时候,阅读真的只能是“曾”令人感动了。感动,终究也只是种错觉。为风花雪月洒泪的姑娘,可能在做着小三认着干爹,为铁血与革命感动的壮士,可能刚在酒桌下递过只信封。感而后动者,几希。动而持之者,几何!感动的时候,我们容不得周遭对这错觉的质疑,日久之后,我们找也找不回往日心境时,才不禁惶惑,当时当日的感动,若非错觉,所去何踪?

  阅读,曾令我感动。因为发现,一代又一代的人,和我有过类似的困惑和同样的错觉。

【初中作文阅读曾让我感动】相关文章:

1.阅读曾让我感动初中作文

2.中考作文:阅读曾让我感动

3.以阅读曾让我感动为题的作文

4.阅读曾让我感动中考作文

5.有关阅读曾让我感动的作文

6.那曾让我感动作文

7.那曾让我感动的作文

8.阅读曾让我感动的中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