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所见》(2)

时间:2021-08-31

改写《所见》6

  改写《所见》

  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天空一丝云彩也没用,仿佛太阳无情的把云彩烤化了一般。柳树姑娘热得垂下身子,有气无力地低下头。

  一个身穿红衣蓝裤的牧童骑在一头老黄牛身上,欢乐地歌唱,歌声是那么嘹亮、那么悦耳,动听的歌声传到了树林里的每个角落。

  突然,歌声戛然而止,牧童让老黄牛原地不动。因为,他看到槐树上有一只知了,马上从老黄牛的背上跳了下来,他轻而易举地爬到槐树上,聪明的知了一下子预感到危险来临,迅速飞到另一棵树上。

  牧童不甘心,一溜烟儿飞身下树,转身往家里跑。他拿好自制的竹竿网兜捕鸟器,到了那棵槐树下,飞快地再次上树,有了工具!这下应该十拿九稳咯!不过,小心为妙!他屏住呼吸,两眼盯住鸣叫的蝉儿,出手了!右手轻轻一网!果然网到了,知了在网子里痛苦地挣扎,牧童理也不理它……

  太阳要落山了,牧童骑着黄牛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诗人袁枚见到了这一幕,赶紧飞奔回了客栈,写下了名诗句《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改写《所见》7

  有一天,我正在一片林子里散步,林子很美,一棵棵树木似乎连在了一起,郁郁葱葱的。

  我正在欣赏美景,突然听到一阵阵美妙的歌声,这歌婉转动听,声音也很响亮。我很好奇,这四周也没什么人,是谁在唱歌呢?他又在哪儿呢?

  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有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向我这边的方向走来。这小牧童有着如溪水般清澈的双目,偏黄的皮肤,乌黑的头发,很是可爱。他张着小嘴,双手左右摇摆着,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曲。我陶醉了,很高兴。这首歌很好听啊!我这样想着。待牧童走到离我没多远时候,他忽然止住了歌声,立住了脚步,不动了,怎么了?怎么不再唱了呢?我心里满是不解,难道是看见了一个陌生人,害羞不敢唱了?是不是呢?我走的远一点儿,再看看小牧童,咦?他在望什么东西?

  小牧童正盯着一棵树上的什么东西。我悄悄地向前走去,想看个究竟。我慢慢地走过去,只看见小牧童正看着一只蝉!我感觉小牧童要捕捉蝉,就静静地走在一旁观看。只见小牧童小心翼翼地,慢慢伸出小手,脸上着急地出了很多汗,眼睛注视着那只蝉,小嘴张开。我可以听到禅在鸣叫,似乎没有发现小牧童,没有防备。小牧童也马上一抓,把禅握在了手里。他高兴极了,捉着蝉,骑着牛,喜滋滋地回家了。

  我看着小牧童回家,也慢慢地走回家了。

改写《所见》8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天空中映着一大片火红的晚霞。在山坡上,有一只老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一个七八岁的小牧童骑在老黄牛的背上。只见他面带微笑,黑红色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赤着脚,头顶上的小辫子在晚霞的照映下格外显眼。牧童右手拿着牧鞭,左手扶着牛背,悠然地唱起了牧歌。那清脆悦耳的歌声在山间荡漾。老黄牛驮着他,缓缓地走进了树木茂盛的树林。树林里,小鸟在欢唱,知了在鸣叫。仿佛来到了到处充满音乐的世界。

  牧童抬头仰望,发现在一棵树的树干上趴着一只知了。这只知了黑黝黝的背上贴着一对透明的翅膀。他心想:啊!多可爱的知了呀!如果捉住这只知了,让它去和伙伴们的知了比试比试,那冠军就非我莫属了!想到这儿,牧童突然停止了歌唱,悄悄地赶着牛,来到了树下。那知了却还在

  “知——了——知——了——”地叫得正欢呢!

  牧童小心翼翼地站在黄牛的背上,踮着脚,一边扒着树干,一边飞快地抓住知了。听着手中变调了的叫声,牧童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他一手攥着知了,一手拿着牧鞭,骑在黄牛的背上,又唱起了牧歌,那歌声在山间萦绕……

改写《所见》9

  骄阳似火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个小牧童光着小脚走出去大声叫道:“啊!这地面可真烫呀!”这时,他看见家里的老黄牛,便戴了一顶草帽,骑上老黄出了村子。

  走在林阴大道上,牧童非常开心,黄牛也欢快的摇摆着尾巴。牧童欢快地唱着歌儿,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到荡,柳条随风飘动,蝉听见了牧童的歌声也“吱一吱一吱”的叫起来了。

  牧童听见了叫声,心想,是谁在这里叫呀?牧童闻声而去,声音越来越近。忽然听出是蝉在叫,他便小心翼翼地从牛背上下来,悄悄地靠近一棵歪脖树下。牧童一边用耳朵去听,一边抬头往上看,他发现蝉在他头上几十厘米的树洞里,跳了几跳,都没碰到哪个树洞。

  他看了看对黄牛说:“你只要让我站在你的头上,我不仅给你休一天假,还让你吃上等的草料,喝最清的水。”黄牛听了“哞哞”叫,像在说:“你说话一定要算数。”黄牛低下头让牧童站了上去。黄牛把头抬起,牧童用手去捉,蝉被捉住了。牧童让黄牛去喝最清的水,回到家后给黄牛吃上等的草料。

  回到家,牧童把蝉罩在碗里,往锅里放油,再往下面添点柴火,准备油炸蝉,因为他早就听隔壁的小牛说,油炸蝉有多好吃。

  碗里的蝉在“吱吱吱”的叫着,发出求救信号,突然几十支蝉都飞了进来。牧童高兴坏了,他用手一只一只地捉,捉了一盘子,把他们全倒进油锅里,油锅发出“啪啪啪”的声响。

  牧童用勺子捞出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改写《所见》10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在树林深处回荡。歌声越来越近了,只见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山。你瞧,他头戴着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黄牛背上,一边高兴地唱着歌,一边将小脚丫欢快地摆动着,好像做了好事被大人们夸奖了。肚子圆圆的老黄牛悠闲的迈着稳重的步伐,往村子里走去,似乎也沉浸在牧童那嘹亮的歌声中。

  牧童唱得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响起。忽然,牧童从牛背山跳了下来,停住了脚,不再唱歌了。他又慢下步子,猫着身子,仰着头,牧童小心翼翼向蝉靠近。他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叫的蝉呀!近了,又近了,只见牧童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毫无发觉危险就要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叫着。这时,牧童迅速地将双手向中间一合,蝉立刻变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笑着,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情景,刚好被清代大诗人袁牡看见了。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