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改写作文(2)

时间:2021-08-31

游子吟改写作文6

  孟郊,唐代诗人,出身贫寒,屡次赶考,方中进士。

  一次赶考前的夜晚,他和母亲围坐在小炕桌前。昏黄的油灯下,孟郊刻苦读书,母亲在为他缝补衣裳。母亲左手拿针,右手拿线,正在穿针引线。由于人老眼花,半天也没穿好。孟郊抬起头来,“娘,让我来吧!”“不用,不用,快看你的书。”母亲一边说,一边继续穿针引线。忽然,母亲的手指被扎了一下,渗出了鲜血。孟郊夺过母亲手中的针线,一边替她穿好,一边动情地说:“娘,这次去长安,我一定要好好考试,早日考上状元,也好孝敬您老人家。”母亲高兴地说:“好孩子,娘就等着这一天哪!”

  孟郊继续埋头读书。娘一边缝补一边说:“孩子,出门在外没人照顾,你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孟郊说:“娘放心吧,我又不是三岁小孩。”说着,又把油灯拨亮了点儿,朝母亲那边推了推。母亲说:“天冷了,娘给你缝了件新棉衣,来,试试看合不合身。”孟郊穿上棉衣,身上顿时感到暖和了许多。母亲说:“好吧,快脱下来让娘给你把纽扣钉上,明天就可以穿着上路了。”

  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说:“孩子,快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赶路哪!”孟郊说:“娘,您也早点睡吧,为了儿子赶考,你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母亲说:“你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娘还要给你再准备准备其他东西。”

  孟郊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眼前,浮现出母亲白天下地劳作,夜晚纺线织布的身影。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消瘦。看着灯下母亲那穿针引线的瘦弱身影,他翻身起床,提笔写下了那发自内心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此,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游子吟改写作文7

  夜很深了,皎洁的`月光倒影在荡起微微波纹的湖面上,一闪一闪的;村子周围一片静寂,大多数人都已经睡去,唯独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发出微弱的烛光,两个模糊的影子倒影在窗子上。这倒底是谁呢?

  小屋中,一个矮小的正方形桌子放在中央,旁边是一张铺在地上的床和床上折得整整齐齐的被子…… 孟郊在看书,而母亲正在借着微弱的烛光缝补孟郊的上衣。她尽管老眼昏花,可还是缝得那样的认真, 那样仔细。这时,孟郊说:“娘,这次我上京赶考,您一个人在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啊!”母亲听了,笑着说:“这你就不用担心,你只要考上状元,娘就心满意足了。你这次去京城赶考,路途遥远,自己要多加小心。这衣服得好好补补,这样你就不用担心路上衣服破了,没人给你补。”说完,母亲又低下头,继续缝补。母亲将衣服缝得十分紧,针脚是那样的匀称,可是没想到的是,母亲手中的针不小心刺中了母亲的手指,可是母亲竟然完全不在乎,不当一回事。孟郊看此情景,看着母亲一针一针的在微弱的烛光下眯着眼睛给自已缝补着衣服,眼泪不禁顺着脸夹流下来。他的心中充满着感激:”母亲啊,我一定会努力考试 ,中了状元,当上大官,将来好好地报答您的 …… ”

  第二天,孟郊骑上马,上京赶考了,母亲站在孟郊的身后,望着儿子远去的身影,渐渐的消失……

游子吟改写作文8

  夜暮降临了,村庄里的人都回自己家休息了,只有孟郊家的灯还亮着,孟闻的母亲正在为即将远出的儿子做准备。

  母亲一会儿为儿子装点干粮,一会儿往儿子的葫芦里装水,一会儿再装点盘缠。母亲看见孟郊的衣服已经破了,就拨亮油灯,拿出针和线,准备缝。

  突然,孟郊从屋子里走出来,把母亲手中的针和线抢过来说:娘,您已经劳累了一天了不要再缝了,快回屋睡吧。说着,就扶母亲进了屋。

  夜已经很深了,伸手不见五指。母亲听孟郊屋里没有动静,就把油灯再次点燃,把衣服拿过来,一针一线细细地缝着。母亲看扣子松了,就把它缝得牢牢的,母亲看衣服破了个洞,就拿来一块颜色差不多的布小心翼翼地缝在那个破洞上,她一不小心,把手扎破了,流了很多的血。由于天快亮了,母亲顾不上疼痛,又拿起针线缝了起来。

  母亲想:儿子这次出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我得细细地缝,把衣服缝结实了,好让他多穿些日子。

  天亮了,孟郊走出来,发现母亲一夜没睡为他缝补衣服,当他看到母亲手上的血以及缝好的衣服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孟郊心想:我们儿女好比是小草,永远报答不了阳光的哺育之情,当儿女的也永远报答不了母亲给予的恩情,母爱是多么伟大呀!

  写下了: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改写作文9

  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覆盖了大地,到处粉装玉砌,银装素裹。一间破旧的小屋中,微弱的灯光下,只见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坐在灰暗的灯光下,正为即将离家的孩子缝补衣服,母亲眯缝着眼,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在这一针一线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多少牵挂与担心,家中贫困潦倒,没钱买绫罗绸缎给孩子,只能为孩子缝些粗衣麻布,但在这些粗衣麻布中,溶进了母亲的千般情与千般爱。

  夜深了,刺骨的寒风透过一快破布侵入屋内,使母亲不禁打了个寒颤,她站起身,垂了垂酸痛的被背,端起一杯热腾腾的茶,走进了儿子的房间,为儿子披上衣裳,担忧地说:“儿呀,天冷了,早些歇息,明还要起程呢!”孟郊放下手里的书,看着憔悴的身影,思绪万千,母亲一丝不苟地为将要离家的儿子缝补衣裳,生怕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衣,树枝般枯黄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为儿子穿针引线,不时揉了揉眼睛,理了理头发,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憔悴与担忧,“你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孟郊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热泪盈眶,握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感动不已,想留下来陪着母亲,但是又不想辜负母亲的希望,扬名于世,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个小官,欣喜若狂,但这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的恩情,却无法报答。这不禁使孟郊感慨万千。明日就要离开慈爱的母亲,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了,母亲的怎能报答?这小草的心怎能报答春天的温暖呢?儿子又怎能报答母亲的恩惠呢?

  窗外依然寒风凛冽,但屋内却依旧温暖。游子吟改写作文10

  夜,万籁俱寂。家,灯影舞动。

  我坐在母亲的身边,阅览着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巨资。我那慈爱的母亲,正借着我这盏煤油小灯的微弱光线,一针一线地为我缝做着衣服。

  我叫孟郊,是个诗人,小有名气,但远远比不上李白、杜甫这些名人。前几天,皇帝让我去当一个小官,去的地方离家十分遥远,而皇帝又要我明天必需起程。军令如山,我不敢怠慢。为此,母亲特地为我添补几件衣服。

  母亲盘坐在麻席上,一个装着针线、碎布、剪刀的篮子静静地躺在离灯不远的桌面上,旁边还有我为她凉的一碗淡茗,幽幽淡淡的茶香充满了这间窄小的房子。

  说我在看书,倒不如说我是用书来掩盖着我对母亲的张望。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落在我的眼里:她左手扶着衣服,右手穿针;针在粗布上飞快地穿梭着,一上一下,一穿一拉,一松一紧;不时,她用口吹一下被针刺痛了的手指,又赶快穿起针来……啊,我的眼睛湿了,不得不用看书来稍作遮挡。但母亲的身影却怎么也离不开我:她虽然已是一个八旬上下的的老妪了,但做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穿线、缝线、拉线、结线、剪线,每个细小的动作,她都会认真细致去做,争取做得最完美。这一针一线包含着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无私的母爱啊!我知道,她把衣服做得这般完美,是怕她远去的儿子很久很久才能归来。

  我轻轻地说:“妈妈,茶凉了,喝吧!不要干了。”

  “不行,还有几件没补好。”母亲说着,手不停,头也不抬,好象在她的世界里,只有那衣服。我不得不沉默了,静静地看着她……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只是千千万万母亲中平凡的一员。她,代表着所有母亲的心。她真象这黑夜里的月亮。不,她象春天里普照大地的太阳,而我,只不过是大地上的一棵幼嫩的小草。啊,谁说幼小嫩草的心能报答春天里阳光的哺育之恩呢?

  想到这里,我诗意大发,迅速拿出笔和纸,龙飞凤舞,一首歌颂这伟大母爱的小诗《游子吟》诞生了。倘若此小诗能有幸给后人读到时,不知到他们能否体会到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改写作文】相关文章:

1.改写游子吟作文

2.改写《游子吟》的作文

3.改写游子吟的作文400字

4.改写《游子吟》的作文范文

5.改写《游子吟》作文700字

6.改写《游子吟》作文550字

7.改写《游子吟》700字作文

8.游子吟的改写作文

9.改写《游子吟》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