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征文优秀文章精选(2)

时间:2021-08-31

三八节征文优秀文章(二):至少,你还是那个大师啊

  都说青春期孩子的妈妈苦恼多,我却常常发现苦恼的可能是儿子们,因为我这个妈妈实在是很不完美,又偏偏苛求完美。学做父母的跌跌撞撞中,真感谢孩子们的超级宽容,接纳我一切的笨拙,包容我所有的失误,甚至拖着我一同成长。

  不知道其他妈妈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这么简单的作业,这么聪明的儿子竟然还有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反正我有过。

  有一次,七年级的弟弟问了一个数学题,我看着不难,为了不影响他独立思考,竭力拐着弯儿解释,把相关内容能讲的都讲遍了。

  然后我问:"明白了吗?"

  弟弟一脸的茫然:"呃,还在想……"

  我压下火气,又举一个例子:"…现在会了吗?"

  弟弟更加惭愧,低下头写了一会儿,给我看:"是这样吗?"

  我一看,火气就大了,这半个小时,我天上地下、前后左右的都白讲了, 他还是没懂。忍不住了,一拍桌子:"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要我怎么讲?!你刚才有在听吗?"

  弟弟抬头望着我,脸上一片迷茫和委屈。

  我抓起桌上的一杯开水使劲喝一口,正要接着发火。

  11年级的哥哥看不过去了,从对面自己房间走过来:"妈妈,你要不要喝口水?"

  我怒目相向,把手里的杯子朝他晃了晃:"我有水!"

  哥哥沉稳地望着我:"要不要再喝一口?"

  我下意识地举起杯子喝了一口,()可是火气还在往上蹿。

  哥哥伸手向旁边的椅子示意了一下:"妈妈,你要不要坐下,再喝口水?"

  旁边委屈得不得了的弟弟突然"噗哧"笑了。我回头看他一眼! 他赶紧低下头,继续做委屈状。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被邀请喝水了".前一次类似的情况发生后,我做过反省,一定不在怒气中管教孩子,并且跟儿子们立了一个约定:不管我在跟谁发火,另一位可以邀请我喝水来提醒我。

  我把目光转向弟弟,他一副做错事的样子,我却突然意识到,他其实什么也没做错。

  错的是我。

  然而,我却更气了,为自己做得不对,也因为弟弟居然怎么都听不懂。拿着杯子冲下楼,一个人站在厨房里,咕咚咕咚喝了两杯凉水,出了两口长气,最后决定还是上楼跟弟弟道歉去,再试试看怎么讲明白那道题。

  上了楼,弟弟已经捧着一本小说在看了,见我进来,赶紧:"妈妈,我已经做完数学作业了!"

  拿过他的数学本给我看,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完全不生我的气。

  果然对了。我询问的眼光转向哥哥,他耸耸肩,摊摊手,一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的表情。

  我的目光转回到弟弟,他依然一脸灿烂的笑:"我已经懂了,你看,是这样的……"

  还真的完全懂了。

  "哥哥教的?"我不服气。

  弟弟点点头。

  "对不起……"我手中仍然端着杯子,忽然想起上楼来的目的之一。

  弟弟宽容地、安慰地望着我:"呃,你讲的那部分也帮了不少忙……"

  多少天以后,趴在床上跟儿子们一起读鲁益师(CS Lewis)的 《关于诗篇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the Psalms)》。翻开第一页,读到第三句,读不下去了,偷眼看孩子们。

  他们继续读,跟没事似的,然后停住,相互看看,意味深长地相互点点头。

  然后,哥哥转过头望着我,似笑非笑。

  弟弟抬起头,见我不知所措又不得不服的样子,老气横秋地拍拍我的肩:"别难过,妈妈。至少,你还是那个大师啊!Don’t feel bad, Mom! At least, you are the master!"

  鲁益师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情况经常是这样的,做作业遇到难题的时候,来自两个学生仔相互之间的帮助往往比来自大师的还要有效。当你把难题拿到大师那里去的时候,我们应该都记得吧,最可能的情况是,他把你已经明白的道理重新讲一遍,又加上一大堆你完全不需要的信息,而你想不明白的那点,他完全连提都不提……"

  (It often happens that two schoolboys can solve difficulties in their work for one another better than the master can. When you took the problem to a master, as we all remember, he was very likely to explain what you understood already, to add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which you didn’t want, and say nothing at all about the thing that was puzzling you.)

  我只好赶紧夸奖路易斯是何等的有智慧、有经验。儿子们大概看出了我的狼狈,一起大笑起来,我局促了一下,也只好跟着大笑……

  回想起来,在我们的互动中,最让孩子们得安慰的是:妈妈其实也常犯错误!于我来说,也正是这种时候最让我反省,教我功课,帮我成长。所以,我们相互之间最常用的安慰就是—"别太跟自己过不去,我们都只是人。Don’t be too hard on yourself, we are just humans!"

  "我们都只是人!"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认识,但这真的是一个极重要的发现。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成长的飞跃。至此,孩子们认识到妈妈不是全能的,也不是永远对的,其实跟他们也差不多。他们因此学会了包容妈妈的过失,也因此比较能够原谅自己的过失—"连妈妈都会犯错嘛!",还学会了在学校、社区,包容别人,关爱别人,因为老师、同学和其他人都一样,只是人嘛!

  我这做妈妈的则在孩子们的接纳、关怀和认可中常常感谢造物主的慈爱和宽容,为自身的不完美感恩,因为又多了一个机会成长。

  我深深感到,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来说,家,不能只是遮风挡雨,更必须有心灵的休憩;既有接纳和包容,也必需有围墙和界线。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尝试、热烈讨论,如儿子们所说,晚餐的桌子就是他们的"文理学院 (liberal arts college)".

  在这里,他们可以想安静就安静,想折腾就折腾。安静的时候,写写作业,听听音乐,读读书刊,发发呆。折腾的时候,兄弟两个可以把自己房间搞个天翻地覆。这种时候,妈妈要么架不住诱惑也加入折腾,要么只伸进脑袋轻描淡写问一声:"折腾完了以后,该干什么知道吧?!"孩子们会在满地的杂物中间伸出脑袋:"知道!祝我们打扫得开心!Happy cleaning!"

  嗯,有他们这样的呵护、接纳和包容,没准有一天,我还真能成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