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作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分享作文十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享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享作文 篇1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我们就像是摇篮里的孩子,在摇篮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母校,是我们幸福的港湾,而我们就像是小船,从无知的码头驶向知识的港湾。母校,千言万语也述不完我们对您的感情。路旁的小树,你可记得小时候那个无知的我?身边的小草,你可记得小时候那个懵懂的我?与此同时,我要对陪伴了我六年的母校道一句:“谢谢您,母校!”

  回忆起已往的点点滴滴,我心里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股酸涩的感情!在这六年的幸福时光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因为我的老师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无穷的知识!

  刚刚步入校园的我,对一切都感到特别害怕。进了教室,望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都看着我,我都有点儿害羞。

  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小伙伴了。下课后,我便和好朋友窃窃私语,说出自己心里的悄悄话。

  上三年级了,我即将与启蒙我的老师和好朋友分别,所以心里有些依依不舍,但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相信,在某一天,我们会再遇见的。

  四年级,我又加入了一个班,一个新的集体。刚开始,我只能和自己认识的同学说说话、聊聊天。不久,我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她和我很和得来,就这样,我在这个班级里认识了第一个好朋友。

  五年级了,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无知的、天真的小孩子了,我长大了,我已经是一个懂事、成熟的少年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我已经读六年级了,我又长大了不少,而学习任务也一天天地加重了。

  我要感谢母校,因为母校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分享作文 篇2

  当大家来到这个世上时,上帝便在大家每个人的心中播了一颗叫做梦想的种子,而大家的任务便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来使它生根发芽,让它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兴许命运给大家的逆境大于幸运,但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那样:生命的洪水奔流,不遇见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有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来到堪萨斯城谋生,他将他的作品拿给编辑部,但主编认为他的作品缺乏新意而不予录用。他和所有出门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但他不忘初心,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再一次去尝试,虽然他又失败了,但他还是没有放弃,秉着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他最终成为了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一一才华横溢的沃尔特迪斯尼。他遭到那么多的困难,但他仍不忘初心,在创作中他得到了永生。

  大家处在激情飞扬的青春年华。青春,一个美好的字眼,一个梦想成真的最好时机。兴许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有很多人都与大家背道而驰,逆境重重。但泰戈尔说过: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青春,不是大家拿来挥霍的资本,而是大家拿来拼搏的基础。也许很疯狂,但那又怎样,不忘初心,坚定地一步步地走下去。也许,青春早已逝去,但却仍坚持自己的初心,这也是一种成功。

  保罗说:有些人到了老年才第一次体验自己的青春,他一生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他5岁时父亲便去世,14岁时他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他在农场干过杂活,但一点都不开心,18岁时,他的太太怀孕的同时,他又被解雇了。他后来什么都试过了,但什么都失败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都过去了,而他却一无所有。若不是有一天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保险支票,他还不会意识到自己老了。随之他身上的一点东西愤怒了,觉醒了,爆发了,他开始拿着自己的退休金支票,并用它开创了新的事业。今天,他的事业欣欣向荣,而他,也终于在88岁高龄大获成功,这个到该结束时才开始的人就是哈兰德?桑德斯,而他所创的便是肯德基。青春易逝,但那又如何,坚持自己的初心向着成功而努力,也会邂逅永生。

  坚持自己的初心,大家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大家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不忘初心,在不朽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分享作文 篇3

  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向考生提供某种具体材料,要求依据这些材料运用某种方式进行写作。材料的内容多种多样:有书面读物,有生活情景;有文字的、有图画的……考生要根据材料要求,针对材料特点和作文要求,进行写作。

  写“给材料”作文,应该把握一些技巧:

一、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题意。

  正式写作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这些材料,把握材料的内涵与要旨,搞懂命题所提出的写作要求,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题意,然后据此写作。否则,写起来就会发生偏差,不合命题要求,甚至出现离题现象。

  如,有这样一篇给材料作文,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是:

  [材料]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就能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都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要求]阅读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根据这首歌赞颂的对象及其精神,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命题意图]

  此题意在用歌词为材料,阅读领会其内容,并以其为中心成文。读写结合,能考查出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的写作水平。三类学生可从歌词中受到启迪歌颂老师

  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出作文;二类学生可引用歌词,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真情,写出成功的作文;一类学生可发挥联想和想像,以丰富的内容,有创意地表达,写出理想的作文。

二、紧扣材料要求,把握写作重点。

  在读懂材料内容、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要紧紧围绕材料和要求来构思如何写作。除了要明确写作的文体要求之外,还必须紧扣材料的中心内容、正确把握

  写作重点,尤其是文题中的关键性词语所提示的写作要求。如果我们对材料所提出的关键内容理解不透、不深,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也不能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应当写的重点都未写,就会使文章内容游离于材料和题目之外,这就不合要求了,自然不会写出好文章。

  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作文:

  [材料]在一块水分并不充足,土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两棵小草。小草甲深扎着根,昂着头,精神抖擞,由衷地赞美着脚下的土地;小草乙懒得深扎根,整日低着头,萎靡不振,抱怨着脚下的土地。

  小草甲看到小草乙的样子,便开导起来。一番话,使小草乙明白了一个道理,渐渐地抬起了头。

  [要求]请同学们按照给定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思路提示]

  审题:材料写了两棵小草,它们有着不同的表现,且有明显的对照性:小草甲“精神抖擞”,由衷赞美土地,原因是它“深扎着根”;小草乙“萎靡不振”,抱怨着脚下的土地,原因是它懒得深扎根。由此可知,它们之所以有不同的表现,原因在于它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

  论点: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一蹶不振;有抱负、有追求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勇于面对生活,并努力地创造生活。

  证据:

  道理说明: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钱三强语)

  事实说明:

  1.同样是一道错题,小张同学委屈地哭了,觉得扣了这么多的分;而小李同学却开心地笑了:终于找到了错误的根源。

  2.弗兰克·莱奇是一位英国人,幼时失掉双臂,然而不幸没有使他屈服。他坚持用双脚去做那些日常人们用手做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双脚练成同正常人双手般的灵巧自如,后来还考上了英国伯明翰大学。

三、进行创造性思维,力求写作创新。

  材料作文提供了材料,但这只是写作的凭借和思考的引发点,并非作文本身。真正的作文还是要考生去进行创造性写作的。因此,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善于从中

  发现问题、寻找线索,善于思辨、联系实际,善于联想、发挥想象,善于结合实际、推陈出新。总之,考生要对材料做深入研究,从写法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材料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从而写出独树一帜,使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四、典型例题。

  学校生活是长长的胶卷,你和你的同学,你和你的老师的许多言行都在上面感了光。请想想那已经逝去的七年级、八年级,乃至刚刚结束的九年级吧——那上面记载着你这些年的渴望和迷惘,记载着你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留下了你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步……

  请截取你初中生活的一个或几个片段,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例文]

  母校的长廊

  忘不了她,我母校的长廊。

  忘不了她那优美的景致:长长的、九曲八折的回廊和廊柱。顶棚爬满了葡萄藤,那绿色真浓,浓得化不开,浓得逼你的眼。四周,那不知名却美丽的花儿们你挤我、我挤你,簇拥着争奇斗妍,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一排排挺直的松、柏,像哨兵似的,挡住了外来的噪音,使那长廊分外幽静典雅。怎么能忘记呢?

  更忘不了的,是她带给我的回忆:四年前,刚进校门,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内向的我好久适应不了。不敢和新同学说话,不敢和新同学玩,一闲下来老是一个人悄悄呆在幽静典雅的她身边,一个人默默回想小学同学……她成了我新环境中的朋友。

  到了一二年级,玩的内容丰富起来了。那时,爱的就是在她的怀抱里和同学一起捉迷藏,她和她周围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隐蔽所。那一朵朵鲜花,一张

  张绿叶,像一只只神奇的手,把你浑身掩盖住,犹如传说中的隐身衣。在她怀抱里,你能看到别人,别人却看不到你,然后伺机实施突然袭击……哎,你可别高兴过早,也许抓的人正隐蔽在某处,布下陷阱,等“鱼”上钩呢!在她那里也能摆开“四国大战”,好好杀它个天翻地覆。啊,长廊,她留下了我的欢乐的笑声,留下了我嬉戏的身影,深深浅浅的足迹……这时,她成了我的密友。

  现在,面对大考,我钻进书海,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可我又来到了她的'身边,她清新的空气清醒了我的头脑,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我分明觉得:长廊,你像我的挚友、亲人,在默默地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又分明觉得:她在向我微笑,赞许我、鼓励我勤奋读书……

  而今,我在考场中,正以行动实现着“立志成材,做番事业,造福国家”的宏愿,我又想起了你。你寄托着我四年的回忆和生活,怎能忘记你呢?我想大声对你说:“永不忘记!”

  [点评]

  作者很明确地将文章的内容确定在学校生活的范围之内,这是审题的第一步。

  作者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母校长廊进行了描述,将它比拟成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密友、挚友和亲人,以及成长的见证人。这样写,是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那上面记载着你这些年的渴望和迷惘,记载着你所经历的成长和失败,留下了你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步……”

  值得称道的是文章选材的角度比较新颖,避开了容易雷同的师长、同学、课堂等等,使人读来耳目一新。

  [学习要点]

  1.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材料中心,正确理解材料的涵义,明确材料记叙的对象在生活中的喻指。

  2.对材料内容深入研究,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3.一则材料可能会有多种寓意,要选择自己熟悉、感受最深的角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