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作文(2)

时间:2021-08-31

分享作文 篇3

  那次的旅行是如此美妙,与天是那样的近,一切都是如梦一样,如仙境如幻象,飘渺的不可想象。可它又是直爽的,那份记忆是最值得体会的,里面包含了无法想见的艰辛也有那一丝的遗憾的涟漪。

  西安是中国的文化古都,多少朝代在此定都,它蕴涵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厚重感为它笼上了神秘的云雾。

  在家就计划着到了西安首先去爬太白山。每天都满脑子的想着如何攀上太白峰顶,多么想见一见在山顶的冰山湖,多么想踏上峰顶体会当年杜甫的“一览众山小”。

  终于来到了太白脚下,她满身的苍绿,头顶蓝天脚踏大地,庞大的身躯让人望而生畏。坐的士一直到山门,在山下还是夏装可到了山门便已全身武装,冬天最冷时的衣服全部都穿上了,大叫一声,周围飘下了几滴零星小雨,同行的叔叔说在高山上这是自然现象,我突然觉得呼风唤雨竟也如此简单。

  从山门到板寺新村的路还算好走,但因为高原反应,脚抬起来也有千斤重,山间云雾缭绕,风起云涌,越向上走,越觉得累,疲惫让我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那么多山都已越过,难道这次竟要败在异乡的大山之上吗?我实在不服,强忍着劳累,步履维艰的向上攀爬。路边的野花紫色而大如一个个铃铛,多想摘下一朵,同行的好友对我说:“我们爬上来都要命,人家生在这也不容易啊!”仔细一想也就手下留情了。

  我们进了山里的旅舍,有几个旅人看见我们几个孩子不由赞叹,“你们几个小孩的体力还真不错!”我们也很得意。没一会外面便飘下了一阵小雨。向旅店的老板要了几件大而厚的羽绒服穿在身上,咋看咋像拾荒的,不过现在也管不上了,饥肠辘辘的我们也不管有没有到晚饭的点,大家都已泡上了面,正当要吃饭时不知谁在外面大叫:“快点,有彩虹。”一听这我们便冲了出去,第一次在山上看彩虹,真有一番滋味,与天那么近,彩虹也是那样的近,七种颜色如梦似幻流离在我眼前旋转飞舞。

  夕阳留恋在山间,在时间中渐渐远离,只有一抹红晕在天际徘徊游荡。再借着一丝亮光登上了拜仙台,卧膝叩拜,在前方只有苍荡云游与巍巍高山,在山的顶尖处有一丛极绿的草,不知它是一株怎样吸收日月精华的草。

  清晨看阳光射穿云雾,待太阳跃上云端,一切又变得美丽而透亮,期待着远山又有新的景致。山路崎岖,陡峭残壁,经过了2个小时的攀爬,我们来到了3511米。这里是秦岭的南北分水岭,登上了3511,便一脚踏南一脚踏北,如有气吞山河之势,云海飘在腰间,群山卧于脚底,一片白茫寂寥,只有几个山脚露出云雾罢了。

  再向上登,那与登蜀道也有得一比,在山腰上走,下面就是悬崖。头顶烈日,走一会就头晕目眩,仿佛山也会变色转动,头也开始疼痛起来,我艰难的走在路上,一向下望两腿便打颤,我已不清楚自己能否安全回家了。

  就这样在“生死线”上挣扎了6个小时,我已精疲力竭,坐在凳子上休息了好半天,头痛欲裂,我已不能再向上走了,不知如果硬来会有什么结果。也已到了3560米了,该知足了,但是还是不大死心,多想上去看看冰川湖、大爷海、二爷海……

  算了,带块冰河世纪遗址上的石头回家,也好有个留念。

  每当看着石头,心里不禁荡起一丝遗憾的涟漪。

  下山休息,第二天又去了党家村:古老的房子,雕梁画栋,是中国古老的四合院村落之一。这里的道路曲折却方正,与这里四合院的建筑相映成趣。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有精美的砖雕,当然最出名的应算那座高有八米的“贞洁牌坊”。看着雕刻精妙而高耸的牌坊,我不禁感叹它表现的精湛技艺,更为感叹它不仅是一个牌坊,更突显了旧时妇女的辛酸与悲哀。

  骑着自行车,飞驰在西安的古城墙上,在风中倾听古时的剑在空中挥舞的声音,似乎看到了城墙内外的人心惶惶,刀光剑影,想想有多少壮士为守护自己的故土尽折腰。

  当我走进兵马俑1号坑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排排一列列,的将士与车马整装待发,一眼望不到边。他们或肃穆,或微笑,坚守着阵地,一站就是几千年。更为奇妙的是,千人千面无一雷同。闭上眼,我似乎已看见金戈挥舞,战马嘶鸣,那是怎样的一幅场面,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之豪迈。壮哉!

  在西安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食物:肉夹馍让人满口生津,到了回民街,看夜市热闹非凡,人挤人让我认识了一个重大问题:“中国人口不是一般的多”。吃烤羊肉串,一大块羊肉在嘴里一咬便满嘴流油,回味无穷,羊肉泡馍更是不赖,那是一个鲜,羊肉的鲜美融进了汤里,把我美得没了边。

  踏上了返乡的路,我又开始了畅想,下回定要再来西安:挑战太白,逛夜市,吃美食……

分享作文 篇4

  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 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4、材料丰富 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5、形象丰满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6、意境深远 9、文句有意蕴 12、有个性特征

  [说明] 1. 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不足字数(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个字扣1分。

  4.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就应该将分数上浮。 分。 3. 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为52。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

  一、关于议论类文章

  1.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48—52分档次赋分。

  2.凡在“三基本”的某一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次类推。

  3.对于借助随笔、杂感甚至杂文样式表达思想阐发主张的议论类文章,要反复审读,谨慎赋分。凡那些能够做到思想深刻、议论风生、纵横捭阖的特别优秀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直至满分:凡那些只会借助随笔或杂文写作形式,而思想苍白、议论平淡、缺乏层次的文章,不能误判高分,而只能按一般议论类的文章标准去如实赋分。

  4.考虑到议论类文章的立意,多为解释“提示语”(材料)的文章,因此,凡能采取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材料”,解说“提示语”的内涵与精神,便可视为有亮点,提高两个档次向上给分。 5.由于多数议论类文章偏于简单举例且用例较多,因此,凡有如下情景即可视为有亮点,可以在62分向上判:所用事例材料能够有论证层次,并不平面展开,不机械重复,每一例都能显示一个小论点或层层递进的。

  二、关于记叙类文章

  1.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叙述表达基本过关、主题基本突出、情节基本完整的记叙类文章,可以按48—52分档次赋分。

  2.凡在表达或主题或故事情节等某一个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次类推。凡在某个方面达到优秀级别的,或者构思精巧,或者形象丰满,或者意境深远,或者很有个性,或者语言很见功力,可以按36分向上赋分.

  3.凡在“三基本”水准向下的文章,也应该依据其表达、主题、情节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属于较差的级别的,依次向下浮动。凡在某一个方面属于很差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论据,而不是尽人皆知的“通常事例”;

  级别的,则应该在42分向下浮动。凡语言表达、记叙能力在低幼层次的文章,最高赋分也不能超过35分。

  4.通篇记叙人事或编述故事,视为不着边际的跑题文章处理,赋分在24分以下,如果无法判定,可提交组长或专家组处理。

  5.考虑到多数记叙文章故事情节简单、缺少内涵,应将考察重点放在如下方面:有机智的构思,有生动的人物,有引人注目的“故事”,有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令人思考的“余味”。这样的优秀文章,可以从36分向上给分。

  三、注意事项

  1.整体上,采用分项评价整体给分的评分方法。也就是说,在阅卷赋分时要从立意、内容、语言、文体或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项全面考虑,但最后提交的是一个总体分值。

  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3.凡写成其它文体的,只要不是诗歌,正常评分。违背命题要求,写成诗歌的,上限不得超过5分。

  4.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5.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6.赋分中提及的档次,通常情况下为3分。2.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

  7.确认抄袭,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5分。 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赋分应当上浮。具体说: 记叙类文章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 8.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在切入分以下。

  有相当精巧的构思;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深远的意境;有相当的语言表达智慧。

  议论类文章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

  有较高的立意;能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议论语言有逻辑性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