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发现的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发现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发现的作文1

  星期天下午,我和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水果批发市场,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绿油油的西瓜、黄澄澄的橘子……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忽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水果都是圆溜溜的,却没有方形的。为什么水果的味道和颜色不一样,个头也有大有小,而形状却大同小异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内心充满了疑惑,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我立刻跑去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你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吗?”我若有所思地说:“好像在动画片里看到过,但不怎么理解。”爸爸说:“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也就是说,它们会向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进化。你想如果在深山老林里,没有人摘果子,会怎样?”我思考了一会儿说:“果子熟透了,就会自己掉下来。”爸爸说:“对!假如果子是圆形的,掉下时就极易滚到别的地方,里边的种子就可以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而方形果子不容易滚动也就不利于种子的传播,这些物种在发展过程中就会被逐步淘汰。”见我恍然大悟的样子,爸爸还补充道。“圆形的表面面积小,水分蒸发得也就少,那样更有利于果子的生长和发育。”哦!原来果子不是随便长成圆形的呀。

  听完爸爸的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然界中的奥秘有许多,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仔细观察,细心发现,不懂就问,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发现的作文2

  大自然无奇不有。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有发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家买了几盆含羞草。

  含羞草的叶柄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两边圆圆的像荷叶一样。只见它们有的叶柄叠起来,有的垂下来,有的还是小苗……我碰了一下含羞草,它突然垂下去,并合拢了叶子,像一个含羞的小姑娘。我一开始以为它生病了,我又碰了一下周围的发现它们也“生病”了,我一看,原来上面有几只虫子,我一下子就把它们赶跑了,可含羞草纹丝不动。我问爸爸,爸爸说:“它们怕你呗!”年幼的我就相信了。

  但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

  我想含羞草又没眼睛,怎么会看见我呢?于是我爬起来做试验。只见我轻手轻脚地走到含羞草边,用奶奶的针将含羞草扎了个洞,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放了一个杯子在下面,大约一分钟后准备完毕。只见我摸了一下它的叶柄。突然一小股叶汁从小洞流了出来了。第二个试验,水从哪来呢?

  我将刚才那株含羞草拔出来,只见底下有个小东西,我猜它一定是根。我上网一查,果然是它的根。我还知道了它的原理:当你摸叶子时,底下的根立刻往上注水,叶子因为太重就垂下去了。

  我知道后跑到爸爸床上大喊:“我知道了,原来老爸在耍我!”爸爸知道了是我自己找到答案是,还表扬我呢!

  大自然真是奇妙无穷啊!

发现的作文3

  有一种古学经典,流淌在中国古老文化的长流中,银光闪闪,波光粼粼,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绝唱的。那就是诗歌,中国人启蒙时就学习吟诵的诗歌文化。

  端坐于向阳的红木桌前,手捧一本古香的《中国诗歌名篇选集》,心中便荡起惊涛骇浪。窗外的阳光和谐地洒在这本诗歌精粹上,熠熠生辉,让人无法掩饰心中的喜悦。

  于是,我来到另一个世界:一个诗歌的世界。

  汩罗江边,屈原垂泪而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刹那间一声“扑通”,成了诗魂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声余音。

  汹涌的乌江口头,项羽不减当年豪迈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得兮锥不逝。锥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何!”随后卸下宝剑,刎颈而死,留下最后一丝霸王之气。

  荒凉的原野上,曹操骑马而行,望着这片不毛之地,发出一种悲怆的感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吆喝的集市中,李白饮酒兴诗,写下辉煌诗作,杜甫由此感叹:“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

  景色别致的园陵,白居易同友人畅谈历史,青梅煮酒。谈到杨贵妃的时候,白居易诗兴大发:“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后主亡国之痛,发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慨,李商隐兴车游国,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人生,辛弃疾心怀雄志,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从征渴望。……

  幻境变得朦胧看不清楚,随着合书的声音,幻境已经破碎了,开窗向外探望,此时已近黄昏。

  我的心中受到莫大的震憾:诗歌到有什么魔法——让我能够在这么长时间内无法感受人的饱饥与口渴?

  是夜,我望着天花板默默地思考着。终于,心中刹时一亮,我顿悟了:这是因为诗歌的美!

  因为诗歌的美,才使我的灵魂得到源源不断的思考;因为诗歌的美,才得我的心灵得到源源不断的哲学;因为诗歌的美,才使我得到开阔的视野与人生的思考。

发现的作文4

  我曾花费很多笔墨去描绘原来窗外的一株玉兰,如何盛放,又如何在一夜间匆匆凋零。还有某个冬天,我如何发现玉兰的绽放早在初春之前。寒风中挺立枝头的花蕾曾给我别样的灵感,激励我,不放弃。

  从前也常常出神地望着天空,寻找一朵不一样的云彩,或是发现某一天的晴空有十二度蓝。雨雪初霁时,浓浓淡淡的水汽飘在天上好像一幅印象派的画,看得眼角也跟着湿润,进而清亮。又让人不禁疑问:云的深处是否真的会住着仙人,掌管地上的因缘?

  曾经,从前。是的,现在很少会一整个课间趴在窗口,只是为了感受叶脉上涌动的绿辉,也没有在路上发现早春盛开的第一枝桃花。我原来总是能在这些生命之中发现属于我的感动,体会它们与我生命的交互。现在却不多了。也许是没有时间,也许是整天整天地不下楼。有时一抬头看见阳光明媚,猛然发觉自己对一连串的晴天竟无知无觉。

  只是在意识到的时候会想,怎么忘了感动一下?也在那一瞬间懊恼错失了太多美好。但是,似乎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缺少什么。一天天“生之活动”依然充实。

  也许这是一种成长吧!

  从前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会“俯察品类之盛”。从自然万物之中找到欣喜,找到灵感。而现在,我开始发现他人,发现自己。

  坐下来静静地读书,读散文。那是文人们自己的人生体悟。他的所思所感落在纸上,落在我的心里。昨天重拾那本书。看余光中先生爬上阿里山观日出。那情景在先生笔下呼之欲出。在钦佩大师手笔之时,我却发现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那奇异景色的震撼人心,而我只能默默想象而无法同抒感慨了。大家,依然从自然万物中发现,而流露出来的时候带上了自我的非常之观。

  仔细想一想,人的发展大概也是这样吧,从最初古人的观象,到诸子散文,到修身养性。发现自然,到发现自己。

  右军察品类之盛,后来还是要论人之相与。我学会了观察自然,但是对于自己,认识还远不清晰。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渗透的不是“道理”或“哲学”,而是真实的自己的心。

  生活依旧充实,是因为在一室之间,我发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