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帝国皇帝选举大会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质帝死时年仅九岁,自然没有后代,于是继任者只能从藩王之中挑选一个。可选谁不选谁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自古以来,拥立皇帝都是一件最具投资价值的事情,因为它的回报率最高。无论此前你的身份地位如何卑微,如何不得志,一旦干成了这件事,转眼之间便会翻身农奴把歌唱。

  但高收益必然面临高风险,这是一个套餐,谁也撇不下谁。要是站错了队伍,轻则政治生命被终结,重则锒铛入狱,甚至附带一个抄家灭门的礼品赠送。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以上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行事风格,他们做事不分对错,只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大汉朝难道就没有那种为了国家和人民,而甘愿牺牲小我的人吗?就没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吗?

  自然是有的。这个人刚刚出场过,只不过在质帝临死的那一幕中,他是个跑龙套的,此人名叫李固。

  李固是个官二代,他爸爸李郃曾经位列三公,担任过司空、司徒的官职,这是帝国最高的行政职务。

  不过,李固完全没有身为豪门子弟的自觉。既不天天开趴,也没欺男霸女,相反的,当他还只是个孩子时,便一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中央有朝廷直接管理的国立大学,即太学,地方上也有各自的地方学校,这两者都是官办学校。

  与此同时,两汉的私立学校也相当发达,尤其是东汉。不像现在,当时办学校没啥资质要求,只要在朋友圈喊一嗓子就行。所以,一众名士大儒都注册开办了自己的私人教育培训机构。

  跟官办学校相比,有名师加持的私立学校更吸引人。名气越大的,课程越火爆,常常是五湖四海的人都赶来报名。

  小李固便是如此。为了求学,小小少年发下宏愿,历经艰辛不远万里前往西天拜佛......呃,拿错剧本了,他虽然也是四处寻访名师,但没跑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