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000字(4)

时间:2021-08-31

  卢梭在《忏悔录》中,将“他生活中交替出现的快乐和痛苦”看做“一串念珠”,“他数着它作祷告,对它虔诚地崇拜”,他用他的方式回忆和忏悔过去,洗涤灵魂,实现着生存的意义。由此可见忏悔灵魂的庄严和重要。

  肩负着重整乾坤的使命,哈姆雷特开始了他“上下而求索”的历程。现实的打击,让他曾经想到过死亡,但他想到死后“我”是否还存在。“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死后的世界是否比这里不那么痛苦。他又不能自行了断,于是在“生存”与“毁灭”之间痛苦地挣扎。

  他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他总是在徘徊,无论是行动或是思考,他总是在快要触及问题的答案时戛然而止,转向另一方面的问题。

  不过哈姆雷特要对抗的是整个浑浊,虚伪的世界。西方推崇个人的英雄主义行为,重视个人的价值。哈姆雷特以他个人的思考和努力,去揭示真相,寻求复仇,体现了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

  后来哈姆雷特单独找他母亲,近乎疯狂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慨。让人不禁想起《呼啸山庄》里,希塞克利夫对凯瑟琳的近乎疯狂的爱。哈姆雷特原本对他母亲,是怀着敬爱和尊敬的感情,但现实的石子打破了他内心世界的平静。看到昔日所敬重的母亲,在父亲死后不久,便改嫁他的叔叔,他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因为爱才生恨,才生愤怒。

  戏剧最后是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的剑术比赛。虽然他在中毒后,抢在死之前杀了国王报了仇,但很大程度上是受雷欧提斯的的提醒,鼓励。

  哈姆雷特最终没能完成重整乾坤的伟业,没能改变这个世界。他是被生命的沉思麻痹了情感和波澜,被理智压抑了意志和决心的悲观主义者。而雷欧提斯则是像堂吉诃德一样,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所作所为更像是感性的冲动。  与哈姆雷特不同,《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则是个行动主义者。虽然他有些脱离实际,行动盲目,带点可笑的成分。但堂吉诃德有属于自己的相对清醒的理智。他怀着支持正义,救世济人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编织着他的梦想和希望。

  我们的人格中,也是哈姆雷特式的思考和堂吉诃德式的行动的统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既要学会思考,也要学会行动。

  《哈姆雷特》用它悲剧式的精神,向我们揭示了生命的悲剧,人生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个人的选择…… 它给我们以很深的启示,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