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1

  修炼,需要沉心静气,需要简单一些,需要内心的坚守。

  偶然在书店看到《小学数学教师5项修炼》一书,便买了下来。花了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作者是福建厦门实验小学的李玲玲老师,书中所谓的5项修炼是:读懂孩子、理解数学、有效研究、追随智者、全面学习,似乎也没有什么玄乎,但细细品读,却能引发很多的思考和回味,因为讲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

  从个人的理解看来,李老师这本书不是专门写的书,而是多年来日常思考、随笔、论文结集而成,乃水到渠成之作。因而更有真实性、朴素性与可读性。

  读懂孩子,为人师者之根本。唯有读懂孩子才会真正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思考、去努力,也才能思考成人应该给与孩子的是怎么的帮助和支持。读懂孩子,更多要求从教育的视角而不是教学的层面去看待我们日常琐碎的工作、顽皮的孩童。“孩子的精彩才是教师的精彩”中的“逸凡发现”“开元格言”,“每个人都有获得满分的机会”中的教育契机的把握,“多量出一些好孩子”中的“别急,慢慢来”“老师今天你给了学生什么面孔”,还有“不浪费没一个错误”、“教育,有事可以糊涂点儿”“分数不妨多点人情味”等等无不给人启迪,感动于李老师的儿童立场。

  理解数学,专业发展之根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理解数学本质,如何理解儿童数学影响着日常对数学的解读。李老师通过自己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带领读者理解把握20xx新版课标的精髓。

  有效研究,植根于课堂的小研究:问题中的、练习中的、日常教研发现的,点点滴滴的细节折射出一位智者的理性思辨和课堂情怀,“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是给她自己也是给每位埋头耕耘的教师的启迪。

  修炼,需要沉心静气,需要简单一些,需要内心的坚守。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2

  《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首先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现以爱育爱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会教会的教学观、及发展性的评价观。经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然后专家又亮出自我的观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我也尝试着在我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下头我就结合自我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

  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使我教好数学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仅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生活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趣味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供给物质资料和推动力。

  (3)采取灵活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一样的起点、不一样的情景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经过评价,看到自我的提高。教师的评价用语应当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提高了,我写道:“看到你的提高,我十分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近怎样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当找一找原因,也能够找一找教师。”这样,我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经过评价鼓励与众不一样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总之,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让课堂教学充满欢乐。

  “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小学数学教师》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仅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仅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3

  读了《守望课堂——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感触颇深。书中一向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是指教师应经过自我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帮忙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资料,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并且也应帮忙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

  在《伟大的发现》这一篇随笔中,余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小陷阱”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循环节,在整节课中,学生完全没有感觉自我在被灌注思想。回答问题的、没回答问题的,都感到自我有一个“伟大的发现”。而在平日的教学中,应对教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仅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我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有的时候,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是我教六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样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副模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本事几乎丧失了。学生的思考来源于教师的启迪和培养。我们做教师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让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从不用思考慢慢发展到不会思考,之后遇到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这就会发生以上的情景。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个教学案例中,余教师抓住了怎样画一个三角形这个点,促进学生对“围成”的理解,从而建构三角形的意义。正如书中所说:每一个概念的建立都不是无源之水,其生长点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不断构成数学本事、数学素养,获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基本知识的掌握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取才是最终目的。

  在《一个都不能少》这篇统计课的教学反思中,我看到了一个数学教师应有的核心素养。统计教学重在观念,观念的构成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所以,统计学里,所有数据一个都不能少。少了数据收集,数据就失去了生命力,少了整理,数据就失去了冲击力、减少了说服力,少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在统计学教学中,千万不能图快、赶时间,我们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也体会到“一个都不能少”的意义所在!

  这几年我都是带六年级数学课程,除了每周一节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外,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和适时引导学生进取、主动参与知识构成的全过程,并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设广阔的思维背景,力求做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提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教师绝不示范;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教师绝不替代。这样做,我觉得对启发他们的思考有一点作用,有时候我也会泄气,因为学生的答案往往和题目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努力地坚持着……在我们忙着应付各种考试的时候,请留一点时间让孩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