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读书笔记(2)

时间:2021-08-31

大学生的读书笔记3

  从一般的意义上看,辩证的总体范畴的具体性是由社会现象变动不居的性质决定的。卢卡奇说:“一切社会现象的对象性形式在它们不断的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始终在变。”这就决定了对作为对象性的社会现象进行抽象的、孤立的研究是不可能的,因为离开总体也就等于使这些社会现象离开了它赖以变化的坐标系,而不在这个坐标系中,作为对象的社会现象的变化状况以及它的性质就根本无从把握。所以,卢卡奇说:“客体的可知性随着我们对客体在其所属总体中的作用的掌握而逐渐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只有辩证的总体观能够使我们把现实理解为社会过程的原因。”

  卢卡奇认为:“具体的总体决不是思维的直接素材”,辩证认识也必须从简单的、纯粹的、直接的、自发的规定出发。但是,它通过综合“前进到对具体的总体的认识,也就是前进到在观念中再现现实。”因此,辩证的认识正是关于现实整体的思维反映,是完整的总体。在思维的行程中,一切抽象的规定都经过综合的过程而成为总体的环节和部分,都在具体的总体中扬弃其抽象性。

  从简单的规定出发并不等于在前提中放弃总体观。 辩证的总体观作为“能够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法”,是在认识的开始阶段就已经把所谓“孤立的事实”看作总体的构成部分和历史发展的环节,即把“孤立的事实”归结到总体中, 从总的联系的运动发展中去认识它们的。历史被理解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历史中的此一事件和彼一事件都只有在总的有机统一中才具有确切的位置和展示出自己的性质和作用。

  所以,卢卡奇指出:“如果摈弃或者抹杀辩证法,历史就变得无法了解。 这并不是说没有辩证法的帮助,就无法对特定的人或时代做出比较确切的说明。但是,这的确使得不可能把历史了解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大学生的读书笔记4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触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大学生的读书笔记5

  在没有读过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之前,我一直以为实用主义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十分现实的行为方式,而我就是奉行这种实用主义的人。然而在看完这篇选读后,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又宽广些。

  实用主义,一个既陌生却又是很熟悉的名字,因为它被深深的打上了美利坚的烙印,因为它在美利坚的后盾下不断的向世界各地入侵。它似乎是低俗的——因为它可以说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创制的,但它似乎又是强大的——因为它被世界各国很多的学者、哲学家等甚至是市井贫民所津津乐道。 可见实用主义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小觑。

  实用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世界观、还是一种人生观?它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在哲学界占据这样的地位,虽然如今已渐渐淡如了人们的眼中,但我们还是时不时的提起它。

  许多人说实用主义动摇到知识的可靠性,使得人类难以生存。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可能是错的,才会去不断反思不断填补漏洞。而且实用主义固然动摇了认识的根基,但他认为观念并不如结果重要,只要认识对我们有用那么便是真理。其实归结起来就是有用即真理。如果没用,又何必去认识?亦或者这其实根本不是真理。实用主义让人们走出观念的洞穴,来到实践的阳光当中,而我们知道,后者才是这个世界的根本。 实践才是最基础的,是其他一切的来源。

  当明对具体问题时,实用主义总认为只有实用主义才是最准确、最实在的方法论。它抛却事物的各种各样的性质、属性等,而把他抽象到最后的实体。“把物质叫做世界的原因不会使构成世界的各种成分减少丝毫;把上帝叫做世界的原因,也不会使这些成分增加丝毫。”也就是实用主义在乎的只是实体问题,只是最后的结果的问题。

  一门哲学或者说一位思想家能够流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是因为他所说的是能够与生活相结合的哲学。 我认为实用主义就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十分紧密的。像我在读不懂哲学著作时,搞不明白这些哲学家在说什么时,我就会想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能帮我找到工作吗,对我以后人生道路有什么影响呢,我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后收到的回报又是多少呢?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比较重视结果。

  “实用主义”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一种理论,也非我们想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它能够使你简单自如的游走于各种主义者之间,而又能全身而退。因而我还是比较喜欢实用主义的啦。大学生的读书笔记6

  要看你读的书是什么书,还要看你记笔记的目的。

  如果你记笔记就是为了交差就错了。既然交差也还是要读那么为什么不真正的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呢。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形式。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此提供一些建议。

  小说类,摘抄你觉得经典厄段落,如果觉得有必要做适当批示,写明你欣赏的原因。通读之后写文章或者随你的喜好写一写评论型的文段。例如小说的情节巧妙之处,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你最欣赏的地方。文章的结构以及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等都是可以写。这就是你读了的收获

  关于实用类的数目,比如西方经济学之类的学术性书籍,提炼书中知识的要点,还可以搜集一些难点通过对其他书目的查阅拓展知识。最后做个小结。书中重要的概念,关键词,公式归类。

  休闲类,比如杂志,摄影,家具等适当提炼你认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进行简略的记录和摘抄即可。

【大学生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大学生的读书笔记

2.学生的读书笔记

3.论法的精神大学生的读书笔记

4.大学生的追求

5.《步入大学》读书笔记

6.大学假期的读书笔记

7.大学假期读书笔记

8.中学生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