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读书笔记(2)

时间:2021-08-31

关于厚黑学读书笔记3

  在此摘选本人部分读书笔记,自认为做到了辩证阅读,但有些内容仍不免贻笑大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

  此书作者“厚黑主教”李宗吾,一生秉性耿介,为政清廉,家业绵薄,卒于贫困。大言不惭地评论李大师的作品,令我好生不安,呵呵。 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这里说句题外话。

  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两人而已! 这等豪言壮语、气度胸襟,真是令人心向往之。

  他偏偏又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有愧于心。”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

  这个说的有道理,大丈夫不能忍一时之辱,只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更何况其失败后怨天尤人,不肯承认错误,枉称英雄。当然,这是后话,时代是有其局限性的。

  楚汉的时候,有一个人,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此人为谁?就是人人知道的韩信。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刘邦之下。

  胯下之辱说明韩信脸皮厚?一个屠夫挑衅韩信说,你要么把我杀了,要么钻我裤裆。这是一个两难困境,平白杀人,良心安在?钻人裤裆,颜面何存?两难之下取其轻,好像不能说明韩信脸皮厚吧? 后人赞韩信“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但他也只是不世出的将帅之才,官场里的暗流汹涌,比之战场有过之而无不及。战场上用刀子杀人,官场上用嘴杀人。战场上寸土必争,官场上锱铢必较。这是历史一遍遍被证明了的道理,不以个别明君贤臣的意志为转移。诶,千里为官只为财,为君呢?哼哼,小盗盗物,大盗移国!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以曹刘之能,也只能做到第二步,那么真能做到“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的,便能颠倒阴阳,混淆黑白而无迹可寻,黑即是白,白即是黑,仿佛佛家之悟道,道教之成仙了。对这等极品混混,我也希望能瞻仰前辈风流,来个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定然趣味无穷~ 李宗吾,李宗吾,宗师自己,其一家之言,在传统价值观之外独树一帜,也可传为美谈,却仍不免受到时代、物质条件所限。“厚黑”只不过是“道”的一部分,“道”即是自然规律。既是自然规律,只讲因果,不谈善恶,何来厚黑?厚黑只是某些人在利益冲突下的态度而已。

  明朝正德年间有一奇人,名曰王守仁。其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上马治军,下马治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的是死而后已,年纪一大把还被国家调去平乱,平反后死于归途)。这样的传统儒家人物与其他权贵格格不入,与当权者存在利益冲突。但是当时的官场有一句至理名言——不要去惹王守仁。

  这句话为官场之人奉为圭臬,甚至在王守仁死后,嘉靖年间,王守仁生前跟他作对的首辅大人依然因为王的后人而吃尽苦头。为什么呢?

  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同是追求利益,王守仁追求的是为国为民(这也算利益?当然,这是高于物质利益的精神利益,亦或是信仰),当权者追求的是钱,是权。所以王守仁能毫不犹豫地把平反宁王的功劳让给张永,然后一起对付江彬。

  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实力。王守仁是明朝最牛的一个人,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心学创始人,鼎鼎大名的王阳明是也)、军事家、政治家,每一个称号他都当之无愧。

  “厚黑”也只是增加实力的一种方式罢了。

  最后,照李大师的意思给此书打了1颗心(只有看过此书的人才能明白)。呵呵,李大师的胸襟气度也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厚黑学读书笔记4

  书名:李宗吾为人处世厚黑学

  作者:马银文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内容摘要:厚黑学提倡知足常乐。人如果想活得快乐些,就必须学会知足常乐,在现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享受生活,而不为得不到而苦恼。聪明的人应该对于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视而不见,假装糊涂。知足常乐,多年来许多哲人无不重视这一真理,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知足常乐。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一件东西总是紧紧的抓在手里,不舍得放下,手里就没有多余的空间来接其他东西。舍得是辩证关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虽然人们都明白“凡事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可许多人一遇到事就犯浑,在为人处事中斤斤计较,生怕自己损失点什么,而厚黑学从人本恶出发,认为在为人处事的全过程中,谁也无法避开风险。要想有大成,就一定要彻底杜绝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的毛病,不要总盯着鼻子前的蝇头小利。为此,厚黑学教主李宗吾提醒我们:千万别忘“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道理。为获大利,就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因为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往往就是拿到西瓜而不在乎丢掉一两粒芝麻的厚黑之土。

  关于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佛家弥勒佛就是知足常乐的典型代表。有关于他的对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弥勒佛的由来是因其大肚能容,不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笑口常开,乐观的看待事物,从而悟道成佛。神话中的弥勒佛是知足常乐的化身。神话人物也是人们思想意识的结晶,人们追求知足常乐,对知足常乐的向往,从而刻画出这样一个人物,作为人们精神的依托。在生活中追求心胸宽广、知足常乐。只有知足,就能够快乐的生活,以乐观的眼光看待事物,一切都是个很美好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获取的过程。知足,应该是得到了什么。如果是精神性的东西,比如说是荣誉,是会乐的。

  人们往往在比较中来获得心理上的平等与不平等、满足于不满足。如果单一的追求不满足、不平等,就会陷入无限的烦恼中,从而对生活产生厌倦。自然就不会有快乐的心境。有句俗语:“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就是典型的不满足,导致人陷入不良的心理,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乱七八糟,烦恼自然随之而来,就不会有知足常乐。究其人的烦恼都是因自己过多的追求而来。懂得知足,生活也就不会过累,而人的心情自然就会好,才能达到长乐的境界。知足是世俗心态的超越,是精神财富的积累,是物质财富的满足。生活中何以知足常乐?与人无争,心情舒畅,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贫也安然,富也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能忍自安,清静无为就是知足常乐。

  <<老子>>有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常乐,实际是在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找到平衡,可以说,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知足常乐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既有潜力的充分发掘和自身资源的充分利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恰是因为贪图安逸放纵身心,没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乐的心态.

  舍得:有舍就有得,有了付出就会有收获;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付出的少得到的也就少,付出的多得到的同样就会多。舍与得之间是辩证的。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实际就是舍,是放弃。放弃也是一种平等。舍与得,是极其耐人寻味的两个字。静静地思索,静静地感悟,你就会慢慢体会出人生的真谛。这些真谛常常能驱散你身心的疲惫与烦躁,涤去你内心的杂念与浮华,让你感到无限的清澈与安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舍得,确是一种境界,一种禅机,一种智慧,它就蕴含在你的生活当中,像珍珠一样,无时无刻,等待着你拿起它,去打开成功之门,发挥它无穷的魅力。 舍得语出自佛学,后被老庄道教所用。随之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放弃,放手不代表对生活失职,它也是人生中的契机。学会放手要比学会紧握更难得,因为那需要更多的勇气。舍得的含义,是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须舍弃。人生在世,要想得到某些东西,需要舍弃很多,就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道理人人都知道的,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

  有时候那些快乐的人,反倒是曾经舍得过的人。 曾经有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在火车的旅途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一不小心,袋子里的新鞋子掉到窗外。旁边的人都可惜的叹气 这么好的一双鞋子。老人顺手又把另一只鞋子扔下火车。旁人都对老师的举动大吃一惊。老人笑着说,既然我就剩一只鞋子了 有什么用处 倘若别人捡到了一双 那么他就能穿 这样不是很好吗?旁边的旅客们都为老人这种舍得的气度拍起掌声了 老师笑着对大家说 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

  懂得放手,收获的就是一切,心中欲念使我们放不下内心的欲望与执着,一直约束我们。有时候执着并不是一件好事,太过于执着不懂得放手到最后是失败、是后悔,而不是期望的结果。不要以为失去了就是永远的失去,舍了该舍的,就会得到该得的。

  知足常乐、舍得是做人、学习、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策略,懂得快乐,懂得知足,懂得放下。就会得到更多的成功。整天闷闷不乐,死钻牛角尖,反而更不好,快乐是生活中重要的角色,学会知足常乐,学会舍得,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美好,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