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堂》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透视课堂》读书笔记

《透视课堂》读书笔记1

  《透视课堂》(Lookinginclassrooms)一书,是美国教育学家古德(ThomasL.Good)和布罗菲(JereE,Brophy)课堂实践研究的扛鼎之作。聚焦课堂,透视课堂,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提倡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追求生态的、和谐的风格;体现环境育人、人文关怀、以情励学;注重的是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平等教育;落实新课程背景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教育。

  《透视课堂》一书既有对课堂现象的细节描述,又提供了具体的建议。透视出掩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有效的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行为做出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读完本书后,我对于书中所提到的有效处理课堂问题这部分内容产生共鸣,也从中学到很多。

  在课堂中,教师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可以轻松解决,有些却非常棘手,处理得当对学生对老师都有很大的帮助,处理得不妥当,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文中提到:成功的课堂管理者会展示‘共在’证据——学生知道,他们的教师总是知道课堂里正在发生什么事。定期定时巡视课堂的老师会有效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把大部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它们不至于“生根发芽”。那些没有注意到课堂正在发生什么的教师,会等到问题变得复杂才进行干预,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所以,教师对于课堂的定时监控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

  在课堂中,教师对于一些细小而且瞬间即逝的行为不需要过多的干涉,只需要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而不用去介入这件事情的管理。例如,课堂上一位学生不小心将自己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发出一声响,同学们的视线都被吸引过来,破坏了课堂连贯的氛围。此时,教师不应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这件事身上,而要比之前更有节奏的进行课堂的教学,把其余同学的思路较快的重新导回之前的教学中去。所以针对类似事件,文中提到:教师应该在不扰乱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情况下等待学生自己把事情处理好。

  对于许多小小的捣乱也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那些转瞬即逝的小捣蛋。如果当这些捣蛋行为重复发生或变本加厉的时候,教师就不能忽视了,必须采取行动制止这种行为,尽量不要打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首先,可以从眼神接触开始。例如:一位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教师只要扫视一眼学生,就能使其收敛其行为并专心上课起来。眼神交流在课堂中至关重要,与在座的每一位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能让学生们时刻紧跟课堂,不敢有丝毫松懈。对于那些捣蛋的学生,眼神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管理他们的武器。其次,如果思想开小差或有不良行为学生就在老师附近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手触摸该生,或轻拍学生,简简单单一个动作,既不会引起课堂的分心,又能及时地传达教师的看法给该生,可谓是事半功倍。

  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采用的最多的,那就是提问的方法。对于思想开小差或者发生不妥当行为的学生予以提问,将他强行拉回课堂从而重新融入课堂。但是此时必须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不能让该生感觉这个问题超出他的范围,这样会让其感到尴尬,也不可让其觉得过于简单,让其产生自负的心理。一旦产生自负的心理,那对于之后课堂的学习,可能会比之前更不如。如果碰到一些干扰较大的不妥当行为时,恰当的直接纠正会收效颇丰。例如文中所提到的,教师直接干涉学生的捣乱行为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第二种,直接纠正学生捣乱行为的'技巧就是提醒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以及教师有什么样的期望。当然,教师在处理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等,如若不恰当的直接纠正则会起到相反作用。

  课堂中,形形色色的问题都会发生,学生和老师是课堂中的主要角色,在某些时候,学生是“进攻”的一方,老师是“防守”的一方,老师要灵活应变各种可能发生的学生行为,并给予合适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使课堂环境变得更和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从而度过美好的学生生涯。

《透视课堂》读书笔记2

  《透视课堂》这本书,主要是对课堂现象进行细节的描述,同时又提供了具体有效的建议。透视出隐藏在课堂背后的一些问题,有效地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做出有效的反思,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书中所提到的一些课堂问题开始有深刻的意识和认识,对这些处理课堂问题的有效措施产生共鸣,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课堂是什么?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似乎还不知道答案,一问,我反而糊涂了。书中通过很多实例,诠释了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课堂应该有益于每一位学生。关照学生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即达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既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独立自主与精诚合作学习等等。让我对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言蔽之,课堂的使命就是真正持续地关注每个作为生活者的学生的利益。

  课堂中,形形色色的问题都会发生,学生和老师都是课堂中的主要角色,处理得当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处理不当,则可能给学生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例如课堂中,一位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教师只要扫视一眼学生,就能使其收敛其行为并专心上课起来。眼神的交流是课堂中最重要的沟通,能让学生时刻紧跟着课堂。如果有思想开小差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可以“不留痕迹”地走到他们身边,用手触摸该生,或轻拍学生,简简单单一个动作,既不会引起课堂分心,又能及时传达老师的看法给该生,可谓行之有效。

  总之,在课堂的很多时候,学生是“进攻”的一方,老师则是“防守”的一方,老师要灵活应变各种可能发生的学生行为,并给予合适有效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使课堂更有效。

《透视课堂》读书笔记3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普通的学生持有智力超常的期望会使这些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换句话来说,“教师赏识的目光会让学生创造奇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这一效应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呢?《透视课堂》这本书的第二章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

  书中将教师期望效应分为两类:一是自我应验预言效应;二是维持性期望效应。后一种期望会让教师注意不到学生潜在的变化,毕竟“一个学生昨天不会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他明天也不会做”,因此,第二种期望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进步。

  教师的期望效应最显著的时期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如各阶段的一年级,或是面对新的教师时,一年的开头也是产生比较大的期望效应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间段,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真正让学生取得进步。

  书中提到,温斯顿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班级内按学业水平分组,把一个学生分入高级组,这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提高;如果分入低级组,这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受到阻碍。这为我们在进行学生分组时提供了一些思路。

  除了利用好时间、小组外,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兴趣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是不可能通过良好愿望就可以抹掉的”,因此,教师设置的期望应该准确恰当,既要契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又要按一定的学习进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使学生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力量,只要找到合适的土壤”,而这合适的土壤是需要用教师的期望去培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