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蜡烛》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蜡烛》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蜡烛》读书笔记

《蜡烛》读书笔记1

  一个老妇人孤零零地在地窖中躲避战火时,怀中的两支蜡烛对于她是多么重要呀!这是她去世的丈夫留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给在痛苦与不安中的她带来最好的抚慰。她把蜡烛放在自己的身上,此时她应该不会害怕,因为在她心中有最真的挚爱呵护着她。也许她会在这两支蜡烛的陪伴下走完最后的路程。蜡烛与老人相伴,但硝烟更将老人包围,心中对法西斯入骨的恨随着炮火的猛烈与日剧增。

  此时有另一种爱毅然出现在她的眼前。“她明明白白看见五个红军爬到了方场上”“她看见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了这五个红军”。她知道苏联红军为谁而来,她知道苏联红军正在为自己的祖国——南斯拉夫的解放而战,还没来得及招呼一声,“一颗炮弹就在近旁炸开了”。战争就这样无情地把伤痛留给了老妇人,“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死亡对于老妇人应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为自己的生而死。谁是亲人?就是能让自己感到幸福而温暖的人。在此时两个遥远的国度已经没有了距离,在此时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心应该贴的很近很近。

  “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花依然在闪烁。”喜烛是会燃完的,但会有更耀眼的烛光跟随战斗者的脚步而闪亮。

  怀里的蜡烛只有两支,但谁能数得清没有国界的正义者的心里的蜡烛有多少呢?

《蜡烛》读书笔记2

  “战争”一个人民都痛恨、惧怕的词,因为它使太多的人失去家庭,失去幸福甚至是生命。

  今天我学习了《蜡烛》这篇课文,使我深深感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南斯拉夫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红军走出国门来到南斯拉夫,帮助南斯拉夫人民打击法西斯侵略者,正在从德国人手里拿回萨伐河附近地区时,一位苏联红军不幸中弹死亡,南斯拉母亲冒得德国人的弹炮把苏联红军埋葬。还在他的坟头点燃自己最珍贵的结婚烛。

  文中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者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战士满怀敬怀敬仰之情。当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时,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了自己的爱戴和敬仰之情,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地,而且她不怕生命的危难。安葬红军烈士,红军烈士为她们献出了生命,她也为红军献出了最爱的宝物,把喜烛插在坟头,并彻夜守在坟旁,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而现在的人们很少会有这样的爱心,使我更加敬佩她的品格,还要让世上的人们不再这样下去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更加地为老妇人感受可怜,让世界成为没有战争的世界。

《蜡烛》读书笔记3

  读了一篇文章叫《蜡烛》。

  《蜡烛》叙述了一位苏联青年战死后,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把他拖到一个炮弹洞边的故事。她用手掌舀干了洞里的水,用炮弹洞四周的浮土盖住死者的身体,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最后,老妇人拿出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为死者点亮了最后一道光明。当人们在寻找这位苏联青年的尸体时,发现了这小小的坟堆,都不由得惊叹,不由得脱下帽子默哀。

  读完了,给我第一个印象就是那位烈士的战友竟然不把他的尸体从方场带回去安弄葬,就算他们会在第二天拂晓攻占那座桥后,再安葬,如果他们一直攻不下那怎么办,难道要等烈士的尸体腐烂后再安葬吗?他们让我感到很不爽(郁闷)。而那位老妇人让我感觉到那种一个完全不用去管烈士尸首的陌生人,竟然会冒着弹火去埋葬他,而且还拿出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来哀悼这位烈士。而且在课文第43节,明显突出了一种感情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在炮火烧焦乐的土地上,在诈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乐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花烛――还是明晃晃的点在一个苏联青年得坟头。

  这一点花烛是不会熄灭的。它象征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蜡烛》读书笔记4

  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中,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点燃了自己珍藏了45年的两支珍贵的结婚蜡烛。

  我们的生命常因为变故,因为各种各样的灾难,变得孤单而无助,那么,我相信总会有爱将我们收留,总会有爱带我们回家。

  第二次世界期间,苏联,南斯拉夫等国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红军们走出国门,来到南斯拉夫,帮助南斯拉夫人民打击法西斯侵略者。可是,在战斗的过程中有一个苏联红军战死了,后来有一位老妇人为帮助苏联红军而受伤,失去知觉。到醒来的时候耳朵被炸弹振得听不见了,可是,她并没有放弃不顾那已死去的红军。老妇人找到了一个被炸弹炸了一个大坑的土地上,那个大坑里有水,那个老妇人筋疲力尽的用手把里面的水舀干。因为她想让死去的红军能够感到舒服一点。

  老妇人能够把一个素不相识的苏联红军,辛苦的拖到坑里,而且还用手把泥土一捧一捧的放在已经死去了的苏联红军身上,并把自己已经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插在了这位苏联红军的坟头。

  因此可见这件南斯拉夫母亲已经把这位成了自己的亲人。可是,蜡烛不仅仅只是蜡烛,还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南斯拉夫与苏联两国人民的情谊。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老妇人的坚持不懈、勇敢、无所畏惧、不怕艰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