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笔记参考(2)

时间:2021-08-31

  在谈到神的时候,柏拉图谈到“神只是善的原因,而不是所有事物的原因。”这与基督教的神学不同,基督教认为神是全能的,世界的一切都由神创造,且在柏拉图的理论中,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神不过是赋予了世界以理性、秩序。他对于恶的产生给予的解释是,灵肉结合过程中激情欲望掩盖了理性层面,或是善的缺乏导致了恶。柏拉图需要构造一个全善的神,以供卫士遵从。

  第三卷开篇谈到死亡与地狱的哲学,苏格拉底之死也证实了一种精神文化,死亡是肉体的朽坏,他们起初都是有罪的,犹太人在动乱中杀死了摩西,从托尔斯泰《复活》中也可以看出西方强烈的罪文化。之后又谈论到诗歌的韵律,之所以音乐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也许是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时间一过去,音乐就没有了,音乐无处不在,耳朵关闭不了,而像美术就是空间的艺术,闭上眼睛就看不到了。对音乐的研究是理性的反思,对于生活层面的事柏拉图是一概不管的。然后又谈到酒,在柏拉图那里,“喝酒与萎靡懒惰对护卫者来说都是不合适的”这里其实又表现了柏拉图的一个重要观点,所谓情感触发是人体内的动力系统,这是非理性主义者所看重的;而自识、反思、评价才是制动系统,是理性主义者所看重的。通过柏拉图对音乐等艺术教化作用的阐述,可以发现传统的艺术有肩负道德伦理的责任,但道德又容易被意识形态化,导致虚无与空洞。这就是一个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了,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道德的监护人作为父母姐妹应该怎么做?而后柏拉图又对美的问题作了辩论,苏说道“心灵有内在的美,形体上又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协调的美---这样一个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人,在能沉思的鉴赏家眼中,岂不是最美的景象吗?”这句古老的话在今日又重新见到其作用,和谐从人与自然的层面上升到人与人之间到现在的人的内在关系的和谐。决定外在关系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市取决于人的个体心灵的内在健康与内在体验。最后柏拉图提出了一个“noble lie”,金银铜铁的品质是天生就有的,但只有在后天实践中才能显现出来,柏拉图提出了一个阶级可流转不僵化的理论,这是直至今日社会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贪污腐败、法制缺失就使阶级流转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个noble lie虽然高尚,但依旧是谎言,他可以使人心平气和,为最高的真理服务也许说服了柏拉图讲出这个noble 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