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作文

时间:2021-08-31

读书作文合集六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作文 篇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是书伴随我们的成长,在我们无聊的时候看看书会使我们轻松,在我们没事干的时候偶然看看书会给我们放松心情。

  一提起书我就想起了我一年级的时候时候发生关于读书的事情。

  又一次我们学校放假了,一来我就高兴的给妈妈问好,天亮的时候我写作业,我越写越无聊,于是我就钻进书柜里,急切地寻找上次看的《绿山墙的安妮》,“太好了,终于找到了。”我把门锁住,“晓柔出来赶紧写作业。”妈妈说,我边走边看,“砰!我的头疼死了。”我说。

  我表面是在写作业其实我在想:今天晚上等爸爸妈妈和姐姐都睡了,我在拿着我的小手电钻到衣柜里看书。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我一直盼望着,终于晚上了。

  我像一个小偷,悄悄的跑进书房钻进柜子里拿着小手电照着书,开始看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正津津有味的读着,有人拉开柜子,“好看吗?”“好看好看。”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了,原来是妈妈,“大人饶命,小人知错了。”

  我“恨”读书。

读书作文 篇2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烂大街的话之所以会烂大街,那是因为首先它是真理,其次它是很多人追求的世界。

  寒假在家,因为假期时间太长又无所事事,看过太多关于励志成功的故事,时间管理也在脑子里占据了一席之地,如果每日以剧集和刷社区为主要活动,那么这个假期会过的如此之无聊和度日如年。

  在意识里毕业旅行时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很早之前就开始想 和策划,偷偷的办理了护照,悄悄的联系了同学,可是关于资金来源这块一点把握都没有,因为家里因为一些事儿经济变的比较紧张,所以完全没有能从父母那里轻松要到经费的信心。结果终于没有出乎我的所料,护照成了一个空本子,驴友被我放了鸽子。我在双眼肿胀的日子里度过了一周,然后送书的阿姨为我送来了网购的5本书。

  在路上,在路上,身体不行咱来心灵么。像疯了一般的以一天一本的节奏读完了5本,然后回忆读过的内容和感受,写下了摘抄和读后感。那种阅读过后的成就感一点不比走到脚痛的麻木感逊色。

  小时候语文成绩极差的我,每每写作文就和挤牙膏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出蹦。完全“多动症”的我干脆没有办法坐在那好好的读读书,就连漫画都提不起我的兴趣。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的呢?而且喜欢看书的呢?很恶俗的我是从郭敬明的被称为青春文学(语文老师的老爸明令禁止看此类)开始看的,记得刚上高中第一次住校完全没人管啊,整宿整宿的一本一本基本补全,我的眼镜就在那个时候光荣上岗了。

  到了大学我亲爱的舍友们还在青春文学的道路上快走,而我已经跑到了终点。现在想想也许是我老的太快,青春已逝?就在那时我的阅读范围真是越来越广。图书馆中的那种80年代出版的书都是我的阅读对象,心理学、营养学、宝石鉴赏、历史、传记......网上买书也越来越疯狂,宿舍二层书架上的专业课的书一本一本被我挪到床底下只为了给我的“闲书”腾地儿。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再也没有那么“多动”了,话也没有那么多了,一本本的阅读感受摆在面前。我才意识到原来看书的作用在这,不是说话越来越文艺,辞藻越来越丰富,也不是写作的时候好词好句信手拈来。通常来说看过的书只有极少的基本印象深刻,大多数都是看过就忘再不要说里面的好词好句了,一般来说昨天看的今天基本就不知道了,上午看的下午就不记得了。但是当时拨动过心弦的频率一直都有记忆,无数次的“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的模样”涌入脑海。现在的生活不是我的一生,我所在的城市不是世界的样子,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在书里我找到了我想过的生活,在书里我找到了我的偶像,在书里我还找到了我的信仰。古人不也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一词一句不单单是偏旁部首和汉字的组合,是作者的所思所想,是他们眼中的三观。那些深入内心的就是埋藏在心里的三观被激发出来的共鸣,那些忘却的不值得一提。

  地理的世界要用脚去走,书中的世界要用心去走。看遍万水千山,看遍大街小巷。

读书作文 篇3

  书籍,为历史的载体,为现状的赞誉批判,为未来的期盼慕想。读书目的为何?为丰富愉悦自己的精神世界,丰润笔墨,饱满知识,培养内涵,修身养性。

  书,为志为乐,为师为友。它是一种放松时的消遣,失落时的激励,人生路上必备的良品。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好书即为一味良药,虽有时词句犀利,或一针见血,但都可破除思想滞碍,治愈精神创伤,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这些,无不对你的心进行了一场盛大的洗礼;相反,坏书则为一方劣药,表面包裹糖衣,可剖开内在,却为糜烂,不堪入目,若服入,虽无明显的表现迹象,但过了潜伏期,那怕是有什么病症,都一并发出了,那一波折,怕是少有人能承受的住。所以,读书要有选择性,勿被表面华丽质感所蒙蔽,乱了方寸,这些,都讲究“方法二字”。

  选择书,首要是分类。哪些为必读、精读,而哪些为略读,取其精华,弃其累赘负担,做到详略得当。择完,切勿死读,盯着书,逐字逐句,摆出一副要豪食一番的架势,或是只欣赏其绚丽、雄伟的场景,而忘却自己的思索与体会。叶圣陶的一句“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所指出的观点,便充分证明,抓住一个点,死咬着不放并逐渐歪曲了作者的本意,那便是固执过了头了,何必?伤神费脑,怎不给自己创造一个舒服、适合自己的阅读环境,非要花这些时间,伤透脑筋,去做一些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即使是解了,对你又有何意?

  朱熹指出,读书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读书时三者须合为一体,方可达到一定境界,调动感官感受,去了解内容的深入含义。有时,也有必要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与此同时要不断汲取,积累好词佳句,不断饱满“学识”的荷包。依我观点,读书要满怀激昂之情,大段大段,精神抖擞,酣畅淋漓,并印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悟的片段。切不可只因趣味,图一时之乐,一合上书,便不知刚才书中所道何事了。

  朱熹对读书有独到的见解,他在《朱子语类大全》的一番话,就可以更清晰完整的表达我的意思:“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先养成读书的习惯,再运用正确方法品书,此乃人生一大乐事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读书,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并更使学识广博,视野开拓。

  品书有道,阅读,如阳光般,和煦洒下,暖了一身。